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开幕
8月11日上午,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武汉开幕,东风集团董事长竺延风、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宜、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等一众汽车行业大佬和高管到场参会。
会议期间,李斌、魏建军、王军、何小鹏四人参与了一场圆桌论坛,就智能汽车的发展 趋势、未来的产业格局变化、特斯拉在国内销量大杀四方的原因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探讨。
与前几年相比,李斌与何小鹏言论的火药味虽然少了许多,但依然是观点犀利、金句不断。比如李斌就认为,未来高端汽车品牌将只剩下5个,苹果和特斯拉肯定位列其中。
王军作为华为汽车业务的操盘手,介绍了、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两大关键打法,并透露华为仅在武汉就有1万人的团队在研发激光雷达,目标是将成本做到100美元的水准,信息非常重磅,下面是几个嘉宾的主要观点。
一、魏建军:特斯拉卖的好是因为智能化
6月份,特斯拉Model 3在国内卖出1.49万台,第二名比亚迪秦EV的销量则为0.4万台,可以说是Model 3是横扫了中国的新能源市场。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此前表示,Model 3卖的好的最重要原因是自建了充电体系而并非是因为续航。因为起售版本NEDC续航仅445公里,低于不少国产电动车。
李想的这一言论引发了诸多讨论,那么传统车企如何看待特斯拉的成功呢?
魏建军表示,特斯拉成功最重要的还是智能化的原因,再有一个是品牌价值的原因,就是创始人马斯克的品牌。
”我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时尚型消费。你不开个特斯拉,不体验体验那个它那个智能,就觉得有点土鳖和Out的感觉。“魏建军在现场讲道。
此外,魏建军也表示,Model 3作为一个轿车,重量和风阻都比较小,所以续航比较实一些。
二、李斌:高端汽车品牌未来仅剩5家
在场的几位嘉宾都认为,汽车的未来形态就是智能电动汽车,汽车产业将经历一场剧烈的变革来向这一方向过度。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未来将有哪些车企能够留下呢?
李斌讲到,未来车市肯定是集中度日益增加,而不同的细分市场留下的车企也不尽相同。
在高端市场,他认为未来将仅剩下5家左右车企,但特斯拉和苹果肯定会留下,同时蔚来也在向这个目标努力。而传统豪车品牌中,仅会有部分车企能留下。
李斌称,现在蔚来一年投入几十亿人民币用于研发,但是苹果一年扔100亿美元(约700亿人民币)到汽车领域都并不算个啥,也就是说有很有强的研发能力。
他预计,苹果或许将在2022年、2023年左右发布自家的汽车产品。
在大众市场上,李斌认为丰田和大众两个千万级销量的巨头,最具变革意识,因此未来也将留存下来。
此外,何小鹏也补充称在汽车产业的转型过程中,因为中美两国在软件和互联网技术上更有优势,因此未来中美车企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
三、王军:华为有1万人在造激光雷达
在问及华为智能汽车BU将获得如何的市场地位时,王军讲到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两个打法。
一是华为将用ICT技术来打造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零部件。
比如毫米波雷达和5G通信的技术就比较类似,因此华为将用更高级的5G技术来制造毫米波雷达,进而大幅提升毫米波雷达的性能,甚至让其达到32线激光雷达的性能,而价格又远低于激光雷达。
王军透露,华为在武汉有一个光电技术研究中心,总计有1万多人,该中心就正在研发激光雷达技术,目标是短期内迅速开发出100线的激光雷达。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约1390元人民币),甚至是100美元(约695元人民币)。
二是大规模开发底层软件。
王军讲到,汽车的软件系统分为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应用软件等。
其中用户直接接触的是应用软件,是能形成差异化的部分。而像是底层的操作系统、平台等软件则并非是用户所能接触到的,华为要做的,就是底层的软件。
在王军看来,华为提供的底层软件,将帮助车企更快地开发汽车,加速其产品迭代速度,是车企极为需要的产品。
与此同时,正是因为华为等公司的存在,也放低了其他玩家进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门槛,可以在华为提供的平台上,快速推出产品。
此外,王军还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30万~50万价位的车型,未来将成为快消品——即比较富裕的消费者,会快速换车,以体验新技术和功能。
四、何小鹏:智能座舱是汽车未来核心
未来是智能电动汽车的时代,也即意味着软件将是汽车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到底是哪些软件更加重要?车企又该如和看待软件技术呢?
何小鹏在现场讲到,现阶段,智能汽车的核心是自动驾驶技术,而未来的核心则是智能座舱。
何小鹏的这句话并不难理解,现阶段,谁能研发出更优秀的自动驾驶技术,谁就能获得竞争优势,特斯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而待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和普及之后,大部分汽车不需要人类驾驶,这时候用户在车内的娱乐、办公与休闲体验就更加重要。车企竞争的重点,也将放在给用户提供更好的车内体验为主。
在谈及车企应该将哪些软件握在自己手中时,何小鹏认为不同的车企有不同的理解,具体要看自家的产品定义。
在他看来,数据和算法曾肯定是要掌握在车企手中,而像是ECU、芯片、控制等算法,则可以和供应商一起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