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企业2020年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科创板一周年的生日即将来临,当市场聚集于2151亿元巨额解禁的同时,科创板半年报悄然而至。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共有124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57家公司已经发布了2020年中报业绩预告,其中有42家透露了中报预期。
在已经披露的2020年中报概况的公司中,16家公司业绩明确预增,12家预减,14家预亏,2020年上半年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呈现分化状态,喜忧参半。
在亏损的企业中,关于原因,大部分公司表示,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其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公司复工复产以及产销、经营等环节均或多或少地受到客户需求缩减与市场活力降低的影响。
东方生物预计2020年中期净利润为4.63亿元,同比增长1294.10%,是截至目前已披露净利润绝对值和增长率最高的科创板公司,东方生物凭借开发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纸和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获得较高增长率,根据目前披露的数据,科创板上市的工业企业目前只要不亏可以说就是赚的。
目前已经披露中报预期的工控企业共有17家,分别是天准科技、新光光电、埃夫特、大族激光、哈工智能、昊志机电、汇川技术、江苏雷利、雷赛智能、拓斯达、英威腾、远大智能、三丰智能、中大力德、华中数控、江特电机、大洋电机。
其中有亏损的有5家,分别是天准科技、新光光电、埃夫特、哈工智能和远大智能。剩余12家出现不同程度的盈利,盈利企业数量来看情况不错。
在亏损的5家工控企业中,新光光电下降幅度最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天因为科创板被炒得火热的埃夫特。尽管各大媒体报道埃夫特上市当天股价暴涨387.87%,关于埃夫特的前世今生被一通扒,提振了国产机器人信心。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根据埃夫特发布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出现明显亏损,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500-8800万之间,关于原因埃夫特主要归因为新冠疫情。
天准科技、新光光电作为最早一批上市的工业企业,披露的中报预告中早已没有去年的”喜气洋洋“,净利润同比出现大幅下降。
天准科技上半年业绩降幅超过60%,针对业绩变化,天准科技给出的理由大致是被新业务开拓拖了后腿,一方面在研发、销售服务、人员投入各方面都较大,另一方面新业务处于开拓期,平均毛利率较低。
新光光电同比下降幅度最大,为181.6%~197.2%,首次出现亏损。新光光电表示,疫情期间公司组织力量进行人体智能体温筛查设备的研发,相关产品以相对较低的价格销售给黑龙江省红十字会、各政府机关及学校,导致公司的收入、利润相应减少。
而哈工智能亏损2000-3500万之间,远大智能亏损5441-5894万之间。
昊志机电盈利增幅最高,江特电机下降幅度最大,汇川技术盈利金额最大
12家实现盈利的工控企业中,从与2019年相比的同期增幅上来,增幅最高的是昊志机电,同期增长了421.4%-461.5%;增幅第二的为拓斯达,较去年同期增长344.69%-374.69%。从盈利金额来看,汇川技术金额最高,预计达435028.1万-489406.61万元,其次是大族激光,在60718万-64513万之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江特电机虽然预计上半年出现260-360万之间的盈利 ,但是与去年相比下降幅度最大,同期下降95.11%-96.47%之间。三丰智能、大洋电机均出现60%-75%的降幅。大洋电机针对业绩下降给出的原因如下:去年同期,全资子公司佩特来电器出售其持有的佩特来电机50%的股权,取得25,443.79万元投资收益影响,该投资收益计入去年同期的非经常性收益;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为6,000万元-9,000万元,预计较去年同期增长13.41%-70.12%。
同受疫情影响,为何出现两极分化?
根据公开披露的报告显示,中报预期盈利的企业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在疫情期间,快速调整公司的产品架构,推出医疗相关产品,如口罩机等
二、在收入受影响的情况下,不能开源,就采取节流的方式,降低成本,控制研发、人员等各项支出
三、通过并购,增加盈利报告主体
四、政府补贴和增值税退税收入
大族激光、江苏雷利、雷赛智能、拓斯达昊志机电等工控企业就是通过快速调整产品架构,推出医疗相关产品,得以在这一场抗疫攻艰战中获得盈利,取得科创板这场期中考试中等偏上的成绩。
大族激光报告表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快速推出全系列口罩机产品,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昊志机电报告表示为配合国家疫情防控工作,公司利用自身核心技术配合研发口罩机,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波焊接系统等核心部件,该部分产品的推出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业务增量。
英威腾、中大力德等主要是通过节流的方式,降低成本,控制支出,从而实现盈利。
昊志机电则分别通过收购和出售合资子公司,使公司上半年的能够取得盈利。
结语
从工控企业在科创板期中考的各自表现来看,在大的经济环境无法扭转的情况下,企业要实现逆势增长,根本原因还在于自身。在突如其来的疫情攻击之下,有的选择坐以待毙,有的则积极求变,最终结果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