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成就业方向 产品检测成关键
转眼间,6月已经接近尾声,许多专科、本科学生也顺势迎来了毕业季,在这个充斥着回忆的美好与离别的忧伤的季节,他们也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要的决定——第一份工作。而受到非常时期影响,现阶段许多领域出现了求职难、就业难的问题,就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一种新兴职业成为了毕业生的一种就业选择,吸引了一部分毕业生投入其中——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客观上来说属于电商直播的一种,尽管,从目前的大众认可度来说,电商直播并不是一种接受度高的职业,但是根据相关标准,如果一项工作在不违法且满足基本要求的情况下,从业人员总数达到了5000以上,那么这份工作便可以称之为职业。并且目前许多求职平台上也单独将电商直播作为一类分类供求职者选择。
而从近段时间央视等主流媒体的也纷纷加入到“带货”直播的打阵营的情况来看,将毕业生所具备的领域内专业知识,带到电商领域或许对于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带货”所存在的隐形问题,依旧不能忽视。
而提到带货存在的隐形问题,产品品质便是不得不提了。尽管目前存在许多“带货”直播都有相关的组织媒体或者平台进行保障,但是也并非绝对安全。而且,考虑到“带货”这种模式,起初是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与描述不相符”的产品也时有出现。客观的来说,从产品角度,规范直播“带货”依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至于如何规范,除了制定相关条例确保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与主播提到的“同款”产品外,产品品质的检测同样是个关键。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带货”这种模式背后牵涉到的产品检测却并非是件容易事。
先前就曾多次出现过一些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卖三无“面膜”等产品,最后自己丢了口碑,用户还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归根结底,“带货”层面的检测难一方面是货源导致的。主播有自己的直播间和相对固定的直播场所,而产品往往是提前寄给主播的,而观众购买直播带货的产品,本质上是一种介于电视购物和网络购物之间的一种购物模式,这也就导致,从厂家发货到消费者收货这段流程缺乏完善的检测机制。
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自然也明确了。从相对合理的角度来说,将直播“带货”牵涉到的货源渠道,并入相关检测流程中,针对需要通过“带货”渠道销售的产品,需提前联系相关检测机构进行抽检。此外,针对“带货”中经常出现的果蔬类产品及相关加工产品,有关部门也需要定期对原产地加工环境,及产品质量进行抽检,避免批次不同而带来的质量问题。
目前用于抽检的仪器有很多,包括实验室里使用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通用分析仪器,也包括用于快检的便携性仪器设备。因此,具体的检测如何实施还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慢慢调整。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年轻的群体、有想法有知识的群体,加入到直播“带货”这个行业里,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让电商像更加便民的方向,进一步的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