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技术如何打赢夏日“灭蚊战”?
一到夏日,作为人类最大对手之一的蚊子便开始活跃起来。它们或是三三两两“闯入民宅”,发动“嗡嗡叫”和“叮咬”技能影响人休息;或是成群结队“集军野外”,破坏农业作物并传播各种疾病,无不给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带来了诸多隐患。
面对这个令人咬牙切齿的敌人,在室内还比较好处理,只需点个蚊香、喷个杀虫剂就能将其轻易消灭。但在野外,要想彻底将其解决就没那么容易了。一方面蚊子大军数量过大,另一方面普通办法无法生效,在此背景下野外灭蚊急需新手段。
那么,什么样的灭蚊手段才能适用于野外呢?过去,我国普遍采用的是人工或者车辆规模化喷药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行之有效,但在人力消耗和成本上比较大,同时覆盖范围也不是很完善,除此以外也很容易给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带来隐患。
例如在我国新疆北湾地区,便是采用的边防官兵人工喷药的方式来灭蚊。每天虽然也能灭掉数公斤的蚊子,但依然无法将其彻底根除。同时在灭蚊期间,军犬被咬牺牲、边防战士被咬患病的情况时常发生,灭蚊的安全性和效率性也无法保障。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伴随着飞控、导航、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农业播种、授粉、植保等方面的大量应用,逐渐给人们带来了新思路。将人工与车辆喷药的方式替换为无人机喷药,开始成为灭蚊的新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青睐。
自2016年以来,无人机灭蚊便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例如2016年6月的时候,大庆市便将无人机列入到灭蚊设备队伍之中,开展多次无人机药物喷洒演习;同时2017年,格尔木市也采用了无人机,对多处旅游景区实施灭蚊作业。
除此以外,今年青岛田横岛等地区也开始加入到无人机灭蚊队列之中,国外印度、卢旺达等也都在利用无人机灭蚊,甚至联合国也在6月18日表示,无人机结合核技术能为消除蚊媒疾病做出重大贡献。可见无人机灭蚊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多。
那么,为什么我国乃至全球都如此重视无人机在灭蚊领域的应用呢?其实,这一方面与无人机自身特点和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无人机产业以及其配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无人机才会成为全球范围的灭蚊利器。
目前,在5G、北斗导航、激光雷达、热传感器等技术设备都日渐完善的情况下,无人机的质量、价格和功能已经愈发成熟。凭借操作简单、应用灵活、覆盖面广的特点,无人机灭蚊不仅效率和成本得以平衡,同时灭蚊效果与安全也能保证。
通过对传统灭蚊工具的革新,无人机让药物或生化灭蚊方式能更全面、高效的实施,相比人工或车辆来说优势明显。不过,无人机灭蚊本身也并非十全十美,未来其规模化普及还需解决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技术、人才、行业规范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技术上。当前无人机的载重性、续航性和稳定性还不够高,大规模、长时间作业能力仍然不够,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突破与完善相关电池技术,并挖掘和发现机身方面的新材料,以提升无人机灭蚊作业的持久性、稳定性和超强适应性。
其次在人才上。无人机灭蚊虽然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但背后仍需专业飞手作为支撑。但目前,我国无人机人才缺口比较大,具备专业型、复合型知识与素质的优质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在此背景下接下来我国还需加强无人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此外在行业规范上。无人机灭蚊应用也离不开产品标准、行业规范和政府监管的助力。毕竟当前无人机黑飞导致的扰航、侵权等问题屡见不鲜,为保障无人机应用的合理有序,应用环境的健康完善,我国还需加强标准、规范及监管方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