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第一股科沃斯遭业绩变脸
“我一直在用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尤其最新款还是比较好用,路径规划较为合理。但扫地速度还是比较慢,拖地也够不到理想的干净程度。”日前,西安80后赵女士表示,最近看到科沃斯和iRobot合作,不知道会有更好的产品出来?
备受市场关注的是,扫地机器人第一股科沃斯,近年遭业绩变脸后,和美国品牌合作后会如何?尤其随着扫地机器人行业增长出现放缓,竞争也日益激烈,科沃斯能否依靠合作而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
科沃斯和iRobot看似“强强联合”
实则是无奈合作?
近日,科沃斯公告称,公司与美国上市公司iRobot签署产品采购协议和技术授权协议。协议约定,iRobot将向科沃斯独家购买基于科沃斯独有设计的扫拖一体型扫地机器人产品。同时iRo-bot将向科沃斯授权其独有的Aero-force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
iRobot没有约定具体的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其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视后续具体订单情况而定,具有不确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iRobot是一家设计并销售以扫地机器人为主要产品的全球领先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司,业务遍及包括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全球主要市场。合作双方一个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一个是拥有军工背景的美国品牌,看上去的确是“强强联合”。
但iRobot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据媒体报道,受疫情影响,该公司已搁置新品上市计划。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已采取系列措施,包括削减约70个工作岗位(主要是研发领域)、解散市场营销人员、将工程资源从硬件转向软件层面。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科沃斯与iRobot双方展开合作,尤其前者进行产品贴牌合作,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再加上科沃斯近年的日子也不好过,早在去年,公司宣布减少代工业务,从而转向发展自主品牌以后,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股价和市值同峰值相比几近腰斩,这都是其寻求转型发展的重要原因。”
业绩再次下跌,科沃斯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下降超四成
公开资料显示,科沃斯的前身为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科沃斯以小家电代工业务起步,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包括“Ecov-acs科沃斯”品牌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空气净化机器人等在内的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线以及“TINECO添可”品牌智能清洁类小家电产品线。
从2014年开始,随着家庭服务机器人业务的迅速增长,科沃斯营业收入增长迅速。经梳理发现,科沃斯2013-2018年营业收入增速基本保持在16%以上,净利润维持上升态势。其中,2017年的营收同比增长近40%,净利润更是翻倍增长,同比增637%。2018年科沃斯登陆上交所,当时科沃斯的股价曾冲至58.47元/股,市值突破300亿元。
然而进入2019年,也就是登陆A股市场仅一年后,科沃斯就上演了业绩“变脸”戏。财报显示,2019年科沃斯实现营收53.12亿元,同比下降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亿元,同比下降75.1%。科沃斯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科沃斯营收9.62亿元,同比下跌22.84%;归母净利润4029万元,同比下跌42.56%。
资本市场上的反应是,最新股价显示,6月18日收盘,报收28.25元,市值约为160亿元,和上市同期的峰值已经接近腰斩。
一位不愿具名的家电行业人士表示,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科沃斯就不得不面临国内消费市场整体增速放缓、房地产调控收紧等外部环境压力。再加上疫情影响,必然对其业绩构成雪上加霜。
行业渗透率不足5%,未来就看谁更能解决消费者痛点
据悉,行业竞争压力加大,尤其近年来,美的、海尔、小米、石头科技、小狗电器等品牌均开始抢占扫地机器人市场,行业竞争加剧,科沃斯领地被逐渐侵蚀。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线上品牌增加到112个,线下品牌则增长到32个。
根据中怡康的测算,从国内市场占有率看,2019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前三大品牌分别为科沃斯、小米和石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8%、12%和11%,合计市场占有率为71%。此外,iRobot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接近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石头科技登陆科创板,虽然在市场占有率上还与科沃斯有一定差距,但其营收水平与科沃斯的差距却在逐渐缩小,由2018年的27亿元,缩小到2019年的11亿元。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内市场,石头科技未来会对科沃斯形成强大威胁。
也就是说,虽然科沃斯目前稳坐头把交椅,但面对后起之秀,如何保持持续领先地位,仍然是一个长期课题。
家电行业人士张佳宜认为,当前扫地机的市场渗透率在5%左右,且行业还在高速增长。而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行业渗透率的提升,未来参与者肯定会快速下降。未来谁的产品能解决消费者痛点,谁更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科沃斯目前不仅有iRobot和石头科技这样的对手,还有戴森、小米、三星、松下、海尔等类消费电子和家电公司,甚至创业公司云鲸等都在扫地机器人领域持续发力,但总而言之市场竞争激烈对消费者是利好,更利于市场主体改进产品。”张佳宜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