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台积电二三代 中芯国际能否逆袭?
6月1日下午,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已受理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申请,并挂出长达921页的招股说明书。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初始发行的股票数量不超过168562.00万股(行驶超配额选择权之前),拟募集资金200亿元,主要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40%)、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20%)和补充流动资金(40%)。
长达921页的招股说明书,除了展现中芯国际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外,还表明了其持续加大科研力度的决心。
节点技术国内领跑,但落后于台积电2-3代
中芯国际目前主要为客户提供基于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逻辑工艺技术、特色工艺技术和配套服务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以电源/模拟技术、高压驱动技术、中段凸块技术和光掩模工艺误差修正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领域,关键技术节点的量产能力是衡量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IPO招股说明书中,中芯国际在展示自家技术实力时,将台积电、格罗方德和联华电子列为可比公司,在关键技术节点的量产时间上较劲。
根据 IC Insights 公布的2018年纯晶圆代工行业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中芯国际排名全球第4位,中国大陆第1位。台积电显然是中芯国际最大的竞争对手。
表格显示,2011年,台积电28纳米技术节点实现量产,而此时中芯国际还处于40nm的技术,当中芯国际终于用四年时间追赶台积电的步伐时,台积电已实现16nm量产,并向10nm迈进,现如今已实现7nm量产。但中芯国际还处于14nm技术水平,落后台积电2-3代。
尽管从发展周期上看,中芯国际实现从28nm到14nm的时间周期同台积电相当,但是,台积电作为一家建立时间更早,规模更大的公司,相应有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向研发,在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下,中芯国际能有这样的成绩,发展潜力巨大。
但不得不正视的是,随着节点技术的不断缩小,集成电路制造所需的设备投入将大幅度上升。
根据IBS统计显示,以 5 纳米技术节点为例,其投资成本高达数百亿美元,是 14 纳米的两倍以上,28 纳米的四倍左右。与台积电营收差距巨大的中芯国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也正是此次上市的原因之一。
募集资金四成扩充先进工艺产能,六成储备和补充
在此次募集资金运用概况中,中芯国际重点将目光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其中,为带动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12英寸芯片SN1项目”,其载体为中芯南方,是中国大陆第一条FinFET工艺生产线,也是中芯国际14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研发和量产的主要承载平台。该项目规划月产能3.5万片, 目前已建成月产能6000片,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充产能,并计划用7年时间逐步实施。
14纳米以下的先进工艺主要应用于5G、人工智能、智能驾驶、高速运算等新兴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IHS Markit预测,全球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市场规模中先进工艺占比将 逐年增高,市场需求持续上涨。
而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大陆尚无企业具备14纳米一下先进工艺的量产能力,中芯国际将40%的资金投入此项目,以解决“需求巨大,供能不足”的尴尬局面。
其次,本次募捐的40亿元人民币将由于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的储备资金,有效提升基于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能力,丰富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客户需求,进而提升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剩余的80亿资金将用来补充营运资金,以满足产能扩张所新增的营运资金需求和改善公司资本结构,抵抗风险。
研发费用投入占比逐年升高,2019年达22%
据IPO招股报告书显示,在与竞争对手型公司进行比较时,中芯国际2019年度的研发费用为47亿元,尽管同全球第一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相比较,只有其五分之一,但对中芯国际自身而言,却占据了全年营收的22%,同时也能发现,2017年至2019年,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所占比例逐年升高。
同时,在分析募集资金流向时,中芯国际也表明将在科研方面投入一部分,用于第二代FinFET工艺的研发。FinFET技术是目前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中最前沿的技术水平,其研发难度大,研发时间长,支出的研发经费和需要的支撑条件也非常高。
从研发人员上看,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始终保持在公司总人数的10%以上。截至 2019年12月31日,公司的硕士及博士人员占比为20.53%。在公司总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从1941人上升到2530人,新增核心技术人员梁孟松和ZHOU MEISHENG(周梅生)。都表明中心国际对研发持续加码的决心和信心。
总结
透过这份IPO招股说明书,外界对中芯国际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有了更多的了解,中芯国际加大研发投入的决心也给了国人对中国芯更多的期待,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公司未来不能紧跟行业前沿需求,正确把握研发方向,可能导致工艺技术定位偏差,结果适得其反。若此次募资成功,落后台积电2-3代的中芯国际,能否规避风险缩小差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