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现象主因揭露:超标排放治理应精准出手
近几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逐步实施,国内空气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尤其是是京津冀区域,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但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秋冬季节频现的雾霾天气却是一个难以根除的问题。为探究雾霾天气形成原因,2017年我国环保部成立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对大气污染物成因、来源及管控技术等展开了攻关。
在众多科研人员近三年的努力后,近日终于对我国京津冀地区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频发的现象给出了答案。根据科技日报报道,5月15日我国生态环境部举办了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相关人员不仅对我国蓝天保卫战的工作进展与近期环保部的重点工作做了介绍,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京津冀地区大气重污染的主要成因。
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大气重污染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排放是雾霾天气频发的根本原因,而气侯变暖、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和VOCs造成的大气氧化性偏强以及区域性特征突出等诸多因素则共同诱发了这一现象。
不管是水污染治理还是大气污染治理,超标排放都是一个屡禁不止、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虽然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早就规定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标准,并对违反规定的相关处罚也进行了说明,但由于污染源分散、监测技术不够先进、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超标排放监管与治理的难度依旧较高。因此,在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运用科学的技术及方法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精准治理尤为重要。
防污治污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精准性,在控制氮氧化物、PM2.5以及VOCs等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过程中,需从时间、空间与行业等多方面入手,在时间上确定污染物排放严重的月份和时间段,在空间上确定排放浓度较高的地区,而行业则是指石油、化工与包装等容易发生超标排放的企业,对之进行重点监测管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方法治理污染。在监测控制中可以利用氮氧化物检测仪、PM2.5检测仪及VOCs监测仪器等多种分析仪器对污染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同时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开发清洁化、低污染的工业制造及污染物处理流程,通过对污染物浓度、生成与迁移等的探究,制定出合理的监控和治理方案。
除此之外,在污染物监控和治理的过程中,还应通过法律法规、排放标准和规定对相关企业进行监控和督促,落实防污治污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多措并举,才能够有效治理污染物排放,改善雾霾天气频发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