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低价的通信服务行业拿什么坚定信念?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难忘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这样的紧急时刻,当然也少不了“一线通信人”的奋战。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维护优化等各个环节,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严阵以待,及时响应,做好通信保障工作。
正常来讲,这些扎扎实实作出重要贡献的“通信守护者”,也应该受到相应的保障。然而,由于受限于产业链的整个价值生态,各通信企业却又无法完美的保障这些默默付出的一线通信人员。求其根源,便是向下取费和低价引导所引发的低价中标。
说起低价中标,向来都有前车之鉴。比如“西安电缆”事件:某单位在低价中标后,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生产过程中故意只将线缆的两端各15米左右按合同要求标准生产以备抽检,中间部分拉细“瘦身”,通过内部操作来控制产品质量等次。最终埋下安全隐患,造成恶劣影响。
央视报道西安地铁电缆事件
201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布评论文章《质量应是企业立身之本(一线视角)》,对招标投标中存在的“低价中标”不良现象,提出批评。6月26日,《人民日报》一个月内再谈“最低价中标”问题。同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国办发〔2017〕56号),《通报》中四次提及"最低价中标"问题。
由此可见,低价中标的危害可谓是害人害已,既助长了“以次充好,导致产品和工程质量下降;偷工减料,甚至埋下安全隐患”的不良风气;也挤压了各企业的项目效益,进而影响研发与各方面的成本投入与积极性;最终,“重价格、轻质量”的局面难免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
中标价格趋势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通信服务行业的价格却呈现出了连年下降的趋势。从一开始的不打折或者8、9折的高折扣,到后来的5-7折,再到如今比比皆是的2、3、4折,甚至1折也屡见不鲜。可以说,每一次中标价格的变化,都在牵动着所有从业人员的神经。
以最新一轮的2019-2020年管线大标集采为例。在向下引导的评分方式下,该项目的中标折扣,从一阶段的50%~70%,再到二、三阶段的30%~45%,这个时候,价格水平已经接近成本底线,部分项目甚至已经出现了难做且亏损的局面。
最终,最新一轮的485亿元2019-2020年管线大标的平均折扣,也是一降再降,普遍来到了30%出头,个别省份更是突破三折,仅达到2折以上。
注:新一轮管线集采,各省预算有的按451定额,有的按清单计价(也叫包干价、最高限价)。按451定额制定预算的省份,平均中标折扣明显整体较低;按清单计价的省份,因预算已压低,平均中标折扣较高。
此前,就有专业人士分析,如果新一轮集采价格普遍跌破30%的话,加上物价与人力成本的进一步上涨,采购方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那么2019-2020年管线大标可能会让中标企业面临大规模亏损的局面,甚至导致作业队伍流失、质量下降、项目进度不能满足合同要求、客户满意度持续下降的后果,最后出现各方难以收场的局面,直接影响企业生存与行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时至如今,普遍走低的价格变化趋势,已出现在通信服务行业各专业领域。
曾几何时,预算与折扣就是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后的一个合理取值。时至如今,在人力成本、设备成本等等居高不下的时代,通信服务各个专业的价格,却随着低价中标的洪流,变成只相当于原来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了,甚至变成原来的零头了……
试问在这样的走势下,行业未来的发展如何才能乐观?
取费价格与成本对比
看完中标折扣,再来看看取费价格与成本投入。至于价格是高还是低,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称,而与价格相应的成本压力,相信各从业者也是“冷暖自知”。
下面,我们以两个通信行业服务项目为例,简述一下采购价格走低与成本压力下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项目预算下降:以中国铁塔湖南省分公司2018年机房及配套设施综合代维服务项目(服务期为未来三年)为例,项目采购预估站址规模约81000个,三年含税预算金额为96380万元(含应急发电油料费)。
先来看看湖南铁塔两轮招标的价格变化及要求对比:
价格整体下浮:可以看出,最新一轮采购相对于上一轮2016年采购项目,整体预算采购价格下降。同时,本轮投标限价90%,即使按最高限价投标,综合价格也不会再高于2016年价格。
发电油料甲供变乙供:湖南当地单次发电时长平均6小时,随着铁塔站点共享率提升,5KW油机已不能满足大多数发电场景需求,需要8-10KW油机,油耗增至3.5-5升/小时,单次发电燃油成本150元,实际人工费已下调,且增加燃油成本垫支和管控风险。
简单而言,本轮项目相比上轮,采购价格更低了,工作要求更多了。
再举例一个施工项目,2019年7月份,“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玉溪分公司2019-2021年传输节点机房整治及传输改造施工项目”开标。
项目具体内容为:对八县一区范围内提出整治需求的县级及乡镇传输节点机房开展安全整治,需完成涉及站点的扩容及对传输设备进行拆除、搬迁、替换安装等相关工作。预计采购含税金额500000元。合同有效期为2019年7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可以看出,在长达两年半的服务期内,预算仅为含税50万。即使如此,技术规范书明确要求了需要投标人拟配2辆车、n多工具、1个项目经理、1个专职安全员、1个资管系统录入人员、4个特种作业工,共计7个人。
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不打折,最理想的情况是,49万用于人工成本,7个人两年半拿49万,平均每人每年2.8万,平均每月2300元。这已经是全部包含了税金、员工福利、企业利润等等。当然,这也意味着,中标单位只能用1万块养两辆车两年半,工器具不算损耗。
显然,按这样的价格和工作量以及人员要求来施工是很难实现的,怎么算都是亏损的。
反思低价中标原因
反思低价中标的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采购方的主动低价引导,在多个采购项目中,普遍采取向下引导的评分方式。
在备受关注的“2019至2021年19省网络综合代维服务采购项目”中,项目价格评分采用的便是:基准价为去掉最高和最低的均价*8折,小于等于此报价均得满分,这样一来,也可以视作不是中间价法而是鼓励低价了。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共11省平均折扣低于30%,平均折扣最低的一项约为20.22%,19省项目的平均折扣约29.55%。
再来回顾传输管线的四轮项目采购,可以发现,价格评分方式,从一开始的平均值95%~100%满分,到平均值80%满分,再到新一轮的平均值80%以下得满分,价格不断向下引导。
二是服务供应商的被动低价竞标。
在低价保高分的引导下,个别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抑或是为了不惜成本打入该市场、占领该工程,为下一步工程中标做准备,开始进入恶性低价竞争。
这样一来,有些企业一旦下次工程中标无望,加以先前中标的工程又是亏本工程,最终只能导致工程质量不保、工期一拖再拖,甚至不顾信誉,建设单位的管理罚款对其也很难再起作用,给项目管理和完工带来严重影响;与此同时,也相应出现“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继而一线通信人领不到应有的报酬、找不到企业负责人、不得已采用报警或示威行为”等方面的乱象。
其他行业采购折扣映照
说完通信服务行业的低价折扣其坑之大、其害之深,我们也可以来对比一下其他行业的一些项目折扣情况,以照明与电力行业采购项目为例。
在照明行业近期发布的大型项目中,昆明主城区亮化项目备受瞩目,一起来看一看该项目的情况:
以及,在电力行业中,昆明空港经济区云翔苑(一期二标段)建设项目也是近期发布的一个新项目,以下是该项目的工程及设计费下浮情况:
最终,从照明及电力行业的大小招投标数据中,都可以明显看出,其项目的下浮有限,金额相对合理,行业企业有利润谋生存图发展。
这些行业向我们侧面展示的,除了一个良好的的价值生态链,还有采购方与供应商的担当与对行业本身的责任。
一位照明工程公司资深人士此前曾这样表示,照明行业的投标下浮很少,一般只是几个点,下浮10%算是个例,即中标折扣通常都是在9折以上。与此同时,通信服务行业的低价情况,他们都已有所耳闻。
或许,就像这位照明行业的从业者一样,更多的行业从业人员也在看着我们,看着通信服务行业在低价和成本的双重重压下,未来之路将走向何方?
行业各方能否改善低价现状
综合来看,通信服务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通信工程的建设与维护中,需要付出科技创新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材料成本、企业运营成本等多项成本。
在此基础上,将工程项目做好,取得合理的利润与劳动报酬是天经地义的。否则,通信企业很难在研发、管理、人员、设备上继续投入,无法做大做强;通信人员也需要合理的薪酬保障,来获得更好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一起为我国的通信事业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而低价中标,就像一把多米诺骨牌,最终会把一切推翻。
低价竞标,也意味着价格是唯一考量因素,在竞标中“只比价格,不比质量,不比技术,不比施工质量和服务,不比工期”,为工程质量和行业发展埋下隐患,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最终各方付出更高代价,获得惨痛教训。
低价中标的压力,层层下压,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链条的成本极度压缩,进而引发通信服务企业现金流堪忧、一线员工薪酬得不到合理保障以及人才流失、工程质量安全问题频现等多项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上游的采购方,中游的工程服务商,下游的产品供应商都苦不堪言。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低价中标造成的冲击,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就有对低价中标现象提出看法,包括“特别是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围标串标、低质低价中标、评标质量不高、随意废标等,深入科学论证,提出制度化解决方案。”
最后,综合来看,在行业当前的价值生态下,如何取得更好的改善与发展,值得各方思考和探索。
对于运营商而言,虽然面临着提速降费、降本增效、利润考核等方面的压力,但是也不宜将“压低采购价格、引导低价中标”作为简单的解决办法,因为生存压力最终会传递给通信服务商及一线劳动者,长此以往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
对于通信服务商而言,如何做到有选择地投标,避免陷入到低价竞标的泥潭,引发企业经营困境,也是值得思考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行业内整合与向外拓展,已经成为目前行业的一个趋势。
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让采购价格、投标价格逐步恢复到合理的水平,让行业竞争重新回归到质量、技术、服务、产品等方面的角逐上来,也让行业回归到健康理性的发展中来。
让我们共同关注行业现状,共同努力构建合理的行业价值生态。携手期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