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公司在长距离激光雷达领域的研发进展与突破
随着光、机、电、算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技术正对汽车和出行服务产生巨大变革。日前,麦肯锡咨询发布调研报告称,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
国内企业长距离激光雷达样机测试,资料图
当然,受限于法律法规、技术安全及消费者接受度等客观因素,乘用车自动驾驶的成熟尚需时日,但这并不影响整车厂和科技公司的创新热情。目前,业界相关企业已经在物流运输、配送服务、作业和载客等特定场景中,找到了各自商业化的落地方向。
在此背景下,包括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多摄像头系统等在内的,支撑自动驾驶技术的传感器市场发展迅猛,相关产业链也日趋完善,吸引了众多创业者涉足。据市研机构Yole预计,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3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60亿美元,其中汽车应用占据激光雷达市场的70%份额。
激光雷达的技术成熟度,将直接关系到自动驾驶的未来前景。尽管处在市场爆发的前夜,但激光雷达的行业痛点依然很明显,其中尤以雷达规格最为突出。
目前,国内外主流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产品的探测距离规格集中在200米,雨雪雾霾等天气下探测距离衰减为数十米,无法满足多种天气场景下自动驾驶的需求。如果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规格达到500米,那么在低能见度天气下仍可保持200米以上的探测能力。而高速无人卡车的制动距离远,如果激光雷达的感知距离能够达到500到1000米,不但安全性更高,而且卡车也能高效自如地行驶,降低油耗。
在未来,长距离规格激光雷达将是无人驾驶领域的重要风口。目前,国内可以供货较高线数激光雷达的企业,甚至包括美国头部厂家,其主要激光雷达产品规格都是200米。因此,要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再升级,就必须首先实现在长距离激光雷达产品上的突破。
目前,已有国内激光雷达厂家开始在长距离激光雷达产品上进行突破。比如,北京未感科技有限公司,便在尝试通过采用新架构和物理层算法,让激光雷达达到500到1000米的测量范围,满足全天候的实际使用需求。
日前,该公司最新发布的波长905nm的16线激光雷达样机demo达到了探测距离规格400米(反射率约为20%),并同时满足class 1激光人眼安全标准。该系列产品旨在拓展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并支持提高车速。业内专家认为,该项目采用的高级物理层算法,是提高激光雷达探测性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对行业发展具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
Cube Range 3D固态激光雷达,资料图
延伸阅读:Blickfeld新型远程激光雷达可探测250米外的物体
据外媒报道,2019年10月下旬,固态激光雷达技术领先供应商Blickfeld推出了其产品阵容内的最新成员Cube Range 3D固态激光雷达。该款基于MEMS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探测范围得到扩展,可探测250米以外的物体。据了解,该激光雷达反射率为10%时,探测范围为150米,如果反射率更高,就会更容易实现250米的探测范围。
据悉,该技术的核心包括一个专有的硅基MEMS微镜,且该微镜被嵌入至基于商业标准件的同轴结构中。
由于Cube Range激光雷达分辨率高、探测距离长,解决了运动目标需要被精确探测到的需要。通过精确生成一个密集的3D点云,然后利用Blickfeld的软件对其实时评估,可确保即使在黑暗、大雾或有强烈太阳光的情况下,也能精确探测到周围环境情况。据悉,自动驾驶汽车只是该款激光雷达的其中一个用例,安全、农业和智能城市等领域也对其有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