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传感器在轨道巡检机器人中的应用
智慧管廊建设,是智慧城市在地下的一个缩影,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与此同时,各种传感器技术也将被运用到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的每一环,这其中,地下管廊巡检机器人便是其中的典型应用。
地下综合管廊
改变传统巡检模式,将智能机器人引入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可大幅提高管廊运维的工作效率,提升管廊智慧运营水平。据了解,目前,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已在长沙、苏州等国内少数城市上岗。
作为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目前,在苏州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引入传感器等各类智能管控技术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便可对管廊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为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亮相苏州综合管廊科普馆
4月25日,在苏州市区地下综合管廊科普馆内,以1∶1比例设置的综合管廊实景模型内,一款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着廊内的金属轨道匀速滑行、仔细“诊断”,不放过管廊内部丝毫异常。
据介绍,这款轨道巡检机器人自带高清摄像机、红外成像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定位等多重功能,可实现全舱室、全廊段、全天候自动巡检,完成对廊内各种数据的采集、分析、预警和处理任务。
这其中,温湿度状况的监测,十分重要。通常来说,地下管廊可容纳多种管线,如水、气、电、通信、供暖所用管线,均可共用同一管廊。这样,在管线检测、维修、更换或增减时较为便捷,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
但与此同时,长期在地下管廊里的电缆、电线,也容易发生电缆表面温度过高,烧毁绝缘层造成短路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布设温湿度传感器,来对隧道内电缆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即时监控。
在很多应用场合,单独使用湿度传感器时,必须要考虑到一个问题便是温度。因为相对湿度本身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湿度传感器的相对精度都是在一个指定温度下。而在温度变化较大且难以控制的场合,湿度也会随之飘忽不定,此时,谈论湿度传感器的精度则毫无意义。因此,控温是控湿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系统中,温湿度传感器可实现对管廊中电缆温度、管廊隧道内温、湿度等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测,操作者可实时了解管廊内现场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使地下管廊温湿度管理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