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组织中首次生长出电极为未来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奠定基础
科技日报2月23日电,生物和技术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瑞典林雪平大学、隆德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人体分子作为触发器,首次成功地在活体组织中培育出电极。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该研究结果,为在生物体中形成完全集成的电子电路铺平了道路。
将电子设备与生物组织联系起来,对于了解复杂生物功能、对抗大脑疾病以及开发未来的人机界面非常重要。然而,与半导体工业并行发展的传统生物电子学具有固定和静态的设计,很难与活的生物信号系统相结合。
为弥合生物和技术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最新开发了一种在活组织中制造柔软、无底物、导电材料的方法。通过注入以酶作为“组装分子”的凝胶,研究人员能够在斑马鱼和药用水蛭的组织中让电极生长。
研究人员称,与身体物质的接触会改变凝胶的结构并使其具有导电性,而其在注射前是不导电的。根据组织的不同,还可调整凝胶的成分更改导电过程。
身体的内源性分子足以触发电极的形成,不需要基因改造或光电外部信号,这项最新研究为生物电子学的新范式铺平了道路。以前需要植入物体才能在体内启动电子过程,未来注入黏性凝胶就足够了。
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将导电材料定位到特定的生物亚结构,从而为神经刺激创造合适的界面。从长远来看,在生物体中制造完全集成的电子电路也是可能的。
在隆德大学进行的实验中,研究团队已成功地在斑马鱼的大脑、心脏和尾鳍以及药用水蛭的神经组织周围形成了电极。这些动物没有受到注射凝胶的伤害,也没有受到电极形成的影响。
生物体内的电极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取各种生理数据,哪怕是最难探测的神经电信号。以往的植入物,不但需要帮助启动其电子过程,还必须兼具优良的导电性和极高的生物相容性,否则其带来的弊可能远大于利。本文的研究直接摒弃“植入”这个动作,而是“注入”一点黏胶,再利用生物体的天然性让电极“长出来”。如果后续在人体内也被证明是安全的,其无疑将成为未来健康监测及医学诊断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4672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