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能音箱的格局骤变,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品慧电子讯智能音箱这两三年来一直处于智能家居行业的风口,不管是巨头还是创业公司发布相关产品,都能吸引到外界的高度关注。
早些时候,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2018年Q3全球智能音箱市场调查报告:Q3全球出货量达到1970万部,同比增长137%。
智能音箱这两三年来一直处于智能家居行业的风口,不管是巨头还是创业公司发布相关产品,都能吸引到外界的高度关注。在海外,亚马逊Echo和Google Home这两款音箱一直处于领先状态,即便是科技创新典范的苹果也难以撼动上述两家企业在智能音箱领域的地位。而在国内,智能音箱的行业情况又非常不同:2017年上半年以前,中小品牌的智能音箱占主导地位,但是它们的出货总量非常有限。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智能音箱的行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主要是小米、阿里巴巴相继介入这个行业,他们利用自身的资源提高整个行业的出货量和普及度。2018年以来,阿里巴巴和小米这两家公司的智能音箱出货量一直处于国内前二,并逐步拉开他们和其他参与者的差距。
经过这三年的发展和洗牌后,国内的智能音箱行业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早期参与者开始销声匿迹
早两年的时候,智能音箱行业并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参与者多数是创业团队。其中不少公司趁着这个行业风口,打着AI的概念获得千万级融资。从硬件的角度上看,打造智能音箱的硬件载体的难度并不高,因为智能音箱的方案越来越成熟,曾经疯狂到“南山一公里内就有100多家智能音箱方案商”。智能音箱核心的部分还是底层AI技术和服务内容,比如语音识别技术、音频内容服务,这些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反而是缺失的。
在早期参与成员里面也有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公司,比如京东和科大讯飞合资的灵隆科技、创始人来自阿里巴巴M实验室的Rokid。这两家公司在语音识别、语义处理等技术方面都有各自的技术积累。把他们归为国内智能音箱“从0到1”阶段的领航者也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国内智能音箱的逐渐流行,先行者们反而在原地踏步,甚至丢失江山。最近,科技媒体“智东西”撰文爆料,灵隆科技总经理已经离职,相关的音箱团队也处于瓦解边缘。造成这样的局面,既有灵隆科技自己的执行失误,也有部分原因要归结到他们背后两家母公司的博弈。相比灵隆科技,同期入局的参与者也没有拉开自己的优势,出货量一直低迷,对外界也是避而不谈,有的甚至已经从同行中销声匿迹。
科技巨头在借助财力疯狂收割用户
一直以来,国内巨头对智能音箱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直到亚马逊公布Echo音箱突破1000万台的时候,用户数开始触动了他们对流量的渴望。阿里巴巴的首款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发布于2017年7月,499的定价对于多数国内用户来说是不太乐意接受的,所以他们的销量也一直上不去。直到当年“双11”来了个“领券99元到手”的活动后,阿里巴巴迎来的百万级出货量的里程碑,国内智能音箱格局也迎来了新的转变。尝到甜头后,阿里巴巴又着手研发百元机的智能音箱,从不同的价位吸引用户购买天猫精灵。
从研究机构Canalys公布的数据来看,阿里巴巴的智能音箱在2018年Q1、Q2、Q3的出货量分别达到110万、279万以及220万。如果Q4考虑“双11”、“双12”的带动,保守估计Q4的出货量也在200万台以上。也就是说,从发布到现在,阿里巴巴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把自家的智能音箱用户数提升至千万级以上。
同样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在智能硬件领域吃了几次闭门羹的百度从今年开始抛弃华而不实的产品策略,推出更加符合国内用户的消费能力的智能音箱。令人意外的是,百度已经把低端智能音箱的价格杀到69元级别,综合品牌、价格和内容来看,百元价位内几乎找不到对手——能与之抗衡的,也就只剩阿里巴巴。作为新一代的价格屠夫,百度也算是把自己逼入绝境:这个价格已经没法吸引第三方音箱伙伴纳入百度Dueros生态里面,因为这是亏损的价格,更别谈什么利润空间。百度实施这个策略后,只能靠自己一路走到黑。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流量和价格补贴的作用下,百度的小度音箱的Q3出货量突破百万台,环比增长711%,令同行刮目相看。
补贴方面,阿里巴巴做得会更全面一些:除了补贴自家的音箱产品外,阿里巴巴也开始针对一些硬件品类进行补贴,从而提升天猫精灵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操控体验和生态话语权。今年,阿里巴巴对蓝牙智能灯泡厂商进行了大幅度补贴:只要能跟天猫精灵直联的蓝牙智能灯泡的年销量达到30万台以上的,厂商能够从阿里巴巴获得一笔丰厚的补贴。这个计划推出后,很多中小灯泡厂商搁置了原来的生产规划,专心做蓝牙智能灯泡的生产和销售。如果阿里巴巴未来对其他品类也采取类似的补贴策略,越来越多产品能够与天猫精灵直联,国内其他智能音箱在智能家居版块只能望尘莫及。
独立特行的小米
一直稳居国内智能音箱行业老二的小米,由始至终坚持“成本价”的策略,辅以小米电商和线下渠道的资源来拉动小米AI音箱的销量。
相比阿里巴巴和百度,小米走得更加封闭一些,对第三方硬件厂商的接入也一直处于谨慎的态度。这样做的好处就能有效把控整个小米生态链的硬件品质和用户体验,但是其弊端也非常明显:整个生态的丰富度完全取决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品类覆盖度,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自百度加入音箱补贴大战后,坚持走精品路线的小米也面临着冲击。从Q3智能音箱的出货数据来看,小米AI音箱的出货量已经滑落至190万台,环比略减6%。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和阿里巴巴拥有比小米丰富的流量资源,小米AI音箱的市场占有率在短期内还有可能出现小波动。另外,阿里巴巴和百度都在积极部署第三方硬件的接入,其硬件生态会越来越完善,这对小米IoT版块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压力的威胁。从小米本周的IoT开发者大会来看,小米将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第三方硬件,以应对来自阿里巴巴等巨头的攻击。
行业后进者的尴尬
目前国内智能音箱的前三位置基本被锁定。在这种情形下,行业后进者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从价格来看,阿里巴巴和百度无疑会继续实施他们的补贴策略,以最短的时间积累千万级甚至亿级用户。与此同时,他们还会采取其他措施来结盟智能家居企业,完善自家的智能音箱生态。换句话说,整个行业资源会不断往这两家巨头靠拢,其他后进者如果没有给出足够的诱惑,很难再从这个行业里挖掘独家资源,甚至只能拿到次要资源。这样一来,后进者的用户从一开始就得不到最好的用户体验,自然会发出越来越多的怨言。
如果后进者想通过整合的方式,模仿小米来实施“精品”路线,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对手不仅是小米,还有小米的对手,比如电器巨头、手机厂商。他们在电商、线下渠道拥有丰富的体系资源,能够借助多年的积累优势错开互联网顶层用户,蚕食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份额。这种时间积累起来的优势,并不是一时半刻可以追赶的。
明年会有更多来自互联网二阶梯公司的智能音箱浮出水面,他们能否从现有的格局中突围而出,我们需要慢慢观望。
第三方平台的选择
不管是内容资源还是智能家居管理控制,智能音箱生态对这两类服务都有绝对的依赖,他们需要与多个第三方平台合作,以谋共赢。对于内容资源提供方来说,他们接入的音箱设备越多,他们从中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智能家居产品控制这版块,并见得所有的第三方平台都愿意去兼顾市面上的全部智能音箱,因为他们担心部分产品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从中也得不到任何好处,最终浪费自己团队的人力物力。
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智能硬件方案商和第三方云平台服务商,酷宅科技一直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并不会站队,而且尽可能地快速兼容新出的品牌。目前我们易微联已经成功打通亚马逊Echo、Google Home、天猫精灵、小度音箱、小米AI音箱等主流智能音箱以及背后的AI平台,为用户的购买选择提供可靠的保障。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陆续跟多家“互联网二阶梯”的公司进行对接,把易微联平台接入到他们的智能音箱里面,以便于他们的产品正式推出市场后,易微联用户也能通过这些音箱无缝控制产品。我们希望能够做到真正的“Works with Everything”,无论是哪家的产品都能和易微联连接起来,让用户享受最好的体验。因此我们并不会去考虑“某某公司的音箱是否有前景”、“谁是最后的赢家”这类的问题,尽全力把智能家居行业的“连接”工作做到极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