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光电显示 >> 解读“北京8分钟”黑科技背后的中国智慧

解读“北京8分钟”黑科技背后的中国智慧


品慧电子讯“北京8分钟”总导演张艺谋擅长使用“人海战术”表现宏大的艺术场面,这次他摒弃了这种创作方式,而是精简演员数量,大量采用科技手段呈献。世界上最大却又最轻的熊猫木偶、可以与人共舞的机器人……这些新技术,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本文为大家解读“北京8分钟”上的高科技,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

熊猫信使、“冰屏”和机器人舞步如何打造

表演中贯穿始终的两只滑冰熊猫木偶让人印象深刻。但由于大木偶要由人穿着进行表演,所以重量需要在30斤以下。

解读“北京8分钟”黑科技背后的中国智慧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制作团队在选材上先后尝试了人造纸藤、天然白藤、竹篾条、铝合金丝、碳纤维条、PVC仿真藤条等多种材料,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上LED灯的制作工艺。

最终版的熊猫道具,高2米35,却仅有20斤左右的重量,比初期的版本轻了几十斤。

“熊猫信使”运用互联网通讯技术

解读“北京8分钟”黑科技背后的中国智慧

“熊猫信使”也是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实际体现,很多人都参与了“冬奥有我”互动邀请活动。“熊猫信使”把来自中国的1.3亿封邀请信装入“信封”,通过“互联网隧道”带到了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向世界发出邀请——2022年相约北京。

打造“冰屏”细致到微米

舞台上,24块屏幕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美好形象。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个好听的名字:“冰屏”。这项源自中国本土的创新设计可以实现透明图像显示,效果更通透更灵动,获得过国内国际多项发明专利。

解读“北京8分钟”黑科技背后的中国智慧

移动的机器人身上装载着大屏幕,流动的画面形成多层次,递进式现场效果。为了体现冰雪主题,24块大屏幕打造成了像冰雪一样效果的“冰屏”(雪花洁白、冰花透明),实现透明图像显示,效果更逼真,更灵动。每块“冰屏”长3米,中间没有横梁,背后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微米计算。此外,所有屏幕经过了风洞和冷库测试,达到风速每秒15米的要求。

“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深圳壹品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艺表演项目总监黄庆生介绍说,为了参与8分钟演出,团队不仅生产出规格更高、工艺更完善的产品,也同步实现了工艺的升级更新。“目前的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次做出了三米长的屏幕而且中间没有横梁,这种工艺目前在世界上我们应该是第一家。”黄庆生说。

智能机器人与演员共舞

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移动机器人,它们不仅完成了自己动作编排,更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进行了联动表演,同样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升级创新。

解读“北京8分钟”黑科技背后的中国智慧

在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张雷看来,此次他们主要实现了两点技术突破:首先是机器人导航更加精准。“演员和机器人之间有频繁的穿梭互动,演出场地内的灯光干扰多,这就要求机器人要看得远、看得清。”其次,相比常用的工业机器人,此次的“演员”机器人动作更复杂灵活,包括完成行进中旋转、摆动,配合演员做出些花哨的动作等。

“这些技术上的新要求也为整个研发团队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在设计程序时不断地改进算法。”张雷说,团队从确定参演到开始排练,其间只有两个月时间,全体成员夜以继日地工作,才最终定制出了可以参与演出的机器人。

抗冻测试、虚拟视觉力保演出精彩

为了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主创团队曾多次赴韩国平昌,实地考察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现场的演出条件。据悉,闭幕式演出当天历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0度,风力5级左右。严寒、多风,对于整个演出团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石墨烯智能发热服帮演员抗寒

“北京8分钟”北京时间昨日20时19分进行,现场气温为-3℃。为了做好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演员动作优美,防止出现冻伤。

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并在国外申请了专利保护。

解读“北京8分钟”黑科技背后的中国智慧

“演员的服装要求轻薄,能让他们灵活地做动作,同时,无论是排练场地还是平昌闭幕式现场,天气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饰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发热效果。”石墨烯团队负责人、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月秋说,根据环境要求,服饰也可以做出相应的调节。“最初对我们的设计要求是在零下5度的环境中,持续发热8分钟,后来考虑到候场等因素,调整到在零下20度的条件下,发热4小时。”

视觉仿真系统成导演“眼睛”

低温的天气条件下,需要御寒的除了演员,还有现场所有的演出设备。为了让演出主体“冰屏”和移动机器人在平昌能够顺利运行,主创团队特意对设备进行了抗寒、抗风测试,保证其在低温、大风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

在整个排练过程中,还有两套视觉仿真系统一直在充当着导演的“眼睛”和“指挥棒”。这就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组建的虚拟视觉团队设计的“OpenGL表演辅助训练系统”和“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预演系统”。两套系统可以根据导演的创意方案将文艺表演过程全部仿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演员的运动轨迹、位置信息、队形变化、运动速度等,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解读“北京8分钟”黑科技背后的中国智慧

“这两套系统相当于让导演同时看到现场监控器和直播效果,导演在系统中可以实时观察到演员及道具的队形状态,如果需要调整可以及时反馈。” 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总体研究部副主任王春水说,具体到参与演出人员,系统可以为每个人生成自己的动作轨迹和节奏,“在不用考虑旁边人的时候,也可以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动作,这样就让排练效率大大提高。”

外媒点赞: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北京8分钟”的惊艳表演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点赞。

来自巴西FSB新闻社的记者阿贝拉杜•安东尼奥•门德斯有点意犹未尽:“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像是关于中国的历史课,这次的表演像科幻电影,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可惜表演时间有点短”。

《今日美国》记者阿迈尔•马德哈尼说:“‘北京八分钟’的展示非常棒,是当代中国的缩影,让大家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我很期待四年后去中国报道北京冬奥会。”

在国际奥委会新闻提供部门工作的英国人史蒂芬•兰特尔也对熊猫印象最深刻:“全世界的国家可能都希望能有一只熊猫在自己的动物园里吧,毫无疑问,中国选对了‘代言人’,熊猫可爱又富有亲和力,是很好的友谊使者。”

作为中国近邻,日本对于中国的发展非常熟悉。日本《北日本新闻》社会部记者野村达也称,“北京八分钟”展现了高铁、共享单车等中国现代元素,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韩联社评论称,“北京8分钟”表演与着力凸显中国5000年历史的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不同,此次演出让人们看到高科技和传统完美结合的全新场面。不仅有“熊猫”出现在现场,与其他表演者进行和谐律动,节目中还出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影像,来表达欢迎信息。报道强调,北京将是世界首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韩国《今日亚洲》25日称,让全世界感动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当晚举行,张艺谋导演的“北京8分钟”让人印象深刻。这次“北京8分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完美融合。

本文转载自电子技术设计(综合整理自:新京报、央视网、新华社、环球时报)。

推荐阅读:




工程师博客丨全能ADC,你应该这样用(连载 中)

铝电解电容为什么不能承受反向电压?

“无开销”DCR电流检测“功成身退”

对二极管压降变化进行补偿

关键标准即将底定,5G加速走向“边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