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二】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
品慧电子讯关于PCB设计中一些反射的问题,前面小编已经抛砖引玉的给大家介绍了了一些《【锦囊一】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这里小编将继续为大家放送专家最新更新的PCB设计中反射问题知识!这里将主要讲解PCB设计中反射问题的集总问题,详见下文分析!《【锦囊一】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新年礼物到了!接下来小编还会继续为大家奉献上该专家基于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其他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耐心等待!大家知道,信号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波从一个介质入射到另一个介质时,会产生反射。同样的,当我们信号传输遇见阻抗不连续时,信号会产生反射。


- 第一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1)
- 第二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2)
- 第三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3)
- 第四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4)
- 第五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5)
我们要在一条传输线上完成一个1GHz的正弦波,这条传输线大概需要6000mil。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传输线上的波形是这样子的:



- 第一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1)
- 第二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2)
- 第三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3)
- 第四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4)
- 第五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5)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可是身处我们的位置去看的话地球就是平的。同样的,在集总参数中,由于在线路上的电压电流变化速度很慢,我们可以将它当做是直流,在这时,传输线的容抗与感抗都没有表现出来,这时传输线是透明的:



为什么以前的板子不需要控阻抗,为什么现在的一些模拟信号也是不需要控阻抗的,原因就在这里。通常我们1GHz的正弦波的λ/20在300mil左右,10MHz的正弦波的λ/20则有30000mil。传输线是透明的,接收端接收到的波形与传输的路径没有关系,这就是集总的世界。<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第一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1)
- 第二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2)
- 第三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3)
- 第四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4)
- 第五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5)
一些经验公式在上面给大家展示的这张图其实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



- 第一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1)
- 第二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2)
- 第三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3)
- 第四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4)
- 第五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5)
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不是说好了上升沿时间为信号周期的十分之一吗?由于工艺的不断更新换代,芯片的die电容不断减小,现在大量的100MHz信号的上升沿达到了0.2ns甚至更少,高速先生不久前就碰到过66MHz的信号反射非常严重的。同样是因为工艺的原因,按照上升沿时间为信号周期的十分之一计算的话,25Gbps信号的上升时间应为8ps,臣妾做不到啊!所以在802.3bj中,要求的25G信号的上升沿为9.6ps(20%-80%)。而在现在的高速无源链路上只关心到信号中心频率的两倍频处,再高的频率分量由芯片来给你保证了。为了辅助我们得出最高次有效频率,我们还有这些经验公式:0.35/Tr,0.5/Tr......其中Tr单位使用ns的话,得到的频率为GHz,两个公式的区别在于对最高次有效谐波定义的严格与否。等等!各位看官不要走!如果您觉得这样计算最高次有效谐波的波长再除以二十再跟传输线长度来进行对比来判断是集总参数还是分布参数再去决定是否考虑传输线效应太麻烦的话,这里还有个最简单的:

- 第一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1)
- 第二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2)
- 第三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3)
- 第四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4)
- 第五页:PCB设计中关于反射的那些事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