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滞后严重阻碍物联网发展,该如何是好?
品慧电子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物联网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而传感器则是物联网的“神经末梢”。在声势颇大的智慧城市大发展面前,目前我国传感器的关键基础件发展滞后的“窘境”更显突出。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4年第27号公告,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研制的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 信号接口》等三项国标已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信号接口标准作为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之一,规定了传感器与传感节点信号接口的信号类型、电气参数及表述格式,旨在方便传感器和传感节点之间的系统集成,实现软件复用。

- 第一页:物联网成为国家创新战略重点
- 第二页:传感器发展滞后为物联网主要障碍
传感器发展滞后为物联网主要障碍《指导意见》在“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中提出,“促进宜居化生活环境建设。建立环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污染源实施智能化远程监测……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和城市消费需求与农产品供给紧密衔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白皮书》显示,全球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是汽车市场;我国传感器除交通领域智能应用外,还在智能工业领域的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生产;智能农业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智能环保的污染源监控、水源地保护;智能医疗的特殊人群看护、远程医疗,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毛伟明说,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传感技术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关键,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该如何推动物联网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毛伟明强调,应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组织实施好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继续落实《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序推进我国物联网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各地区各环节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格局;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围绕物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集中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引导行业示范应用,选择一批重点领域,统筹部署物联网应用和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协调、落实和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的协调互动和衔接配合。尤政说,还要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相结合;推出支持大中型企业高端发展,以及重点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制定向自主研发倾向的财政、采购、分配等政策。<上一页12
- 第一页:物联网成为国家创新战略重点
- 第二页:传感器发展滞后为物联网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