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数处理手机系统ESD和EMI干扰的经典方法
品慧电子讯是不是经历过手机接听电话出现嘶嘶、噼啪、嗡嗡等声音,很是恼人!这是音频电路的电磁干扰惹的祸。本文将介绍手机音频界面中ESD和EMI的起因,并给出了比较可用的集成ESD保护及EMI滤波器的解决方案。在音频电路中如有电磁干扰(EMI),会出现嘶嘶、噼啪、嗡嗡等声音,声音质量很差。手机用户无法忍受这样的干扰。因此,必须设法过滤音频电路的电磁干扰。静电放电——起因、结果和抑制起因差不多每个人都经历过静电流的影响。当我们还是史前石器时代的穴居人时,我们已在闪电中见到过它。当然,它今天仍是重大的威胁,各处都有。用塑料梳子梳头,可看到静电荷的产生。将你的手臂靠近电视机的屏幕,你会看到你手臂上的汗毛竖起来。这也是静电效应。当你打开车门,从你的车中走出,你也许会感受到一阵电击,它来自静电释放。随着家里和工作地点拥有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静电已是一种持续的危险。制造或维修电气设备的人们要保护自己和工作用的设备,他们将自己与设备连接,用以避免电器设备静电放电造成的伤害。



- 第一页:静电放电——起因、结果和抑制
- 第二页:电磁干扰EMI——起因、结果及滤波器
- 第三页:三种解决方案的比较
电磁干扰EMI——起因、结果及滤波器起因电流流动,在导体周围产生磁场。电流变化,磁场会随之变化。所以,简单地开关电流,即会产生磁场的变化。磁场的变化可引发附近其他导体产生信号。上述是基本的电学原理。家庭用电和工业用电均使用50Hz或60Hz交流电。这是听得见的频率范围。电流持续不断地变化,附近相同频率的导体将产生信号。如果你使用过Hi-Fi,使用独立的播放器和扩音器,而同时它们底盘未连接在一起,你将听到嗡嗡声。
思考当今电子世界,到处信号持续不断地变化:1.音频的输入/输出能产生辐射及传导EMI,然后发射更高频率的射频线,导致信号失真。2.手机天线(TDMA脉冲)会发射射频信号,此信号可被长线头戴式耳机接收,导致音频信号通路中EMI噪音。GSM(全球通)手机标准使用频分多路传输和时分多路传输,同时传送大量电话,如图3所示。特定的手机只在属于它的时间空当发射。包络信号的基本频率是1/4.615 ms = 217Hz。谐波频率为434Hz、651Hz等。如此频率是听得到的。如图4所示,为手机的包络信号。结果当手机与基站通讯,或两个手机彼此接近时,发射脉冲通过扩音器,扬声器,或头戴式耳机线传入音频通路。见图5,结果是音频质量大幅降低。


- 第一页:静电放电——起因、结果和抑制
- 第二页:电磁干扰EMI——起因、结果及滤波器
- 第三页:三种解决方案的比较

集成被动和主动设备这一技术将保护二极管和被动元件相结合,如集成电路硅芯片中的电阻和高密度电容。与前两个解决方案比较,IPAD解决方案的优点如下:1.可完成所有ESD抑制和EMI滤波器需求。2.可节省大量的电路板空间(大约78%)。3. 因使用天然硅设备,可提供更显著的可靠性和更低的运作成本。结论这篇文章介绍了手机音频界面中ESD和EMI的起因及潜在结果,并大致讲述了ESD抑制及EMI滤波器的需求。比较可用的集成ESD保护及EMI滤波器的解决方案,可提供最好的ESD保护(最低的VCL)及最好的阻带衰减,还可提供其他有利条件,例如:更好的可靠性和更低的运作费用。这些是ESD威胁距离设备约一米测试的。<上一页123
- 第一页:静电放电——起因、结果和抑制
- 第二页:电磁干扰EMI——起因、结果及滤波器
- 第三页:三种解决方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