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掣肘何在?
品慧电子讯相关技术专家分析,集成电路与原油不同,集成电路属于“大进大出”,很多被制造成电子产品后再次出口。不过,国内制造业旺盛的需求,其中的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边是浦东科投手握发改委“小路条”——国内公司进行境外并购所必备的条件,但却不受锐迪科“待见”;另一边,紫光集团报价高于浦东科投,且已获得董事会认可,却苦于没有拿到发改委的“小路条”。面对两家各有实力的国企,锐迪科的私有化之路注定不平坦。耐人寻味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一直在酝酿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并提出要建立千亿扶持基金,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这也被业内反复解读,看做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良机。但讽刺的是,近日传出英特尔拟战略投资国内ARM芯片年出货量名列前茅的设计企业——瑞芯微的消息。一面是国家提出要大力投入;另一面,市场化取得一定成绩的芯片设计企业却要向国外企业寻求资本支持。而在国有资本的博弈中,迪锐科与展讯或也将错过最好的整合时机,这值得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圈反思。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13年全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总值达同比增长29%,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出口额为880亿美元,同比增长63%;进口额为2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均保持高速增长。贸易逆差为144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391亿美元扩大50亿美元,连续第四年扩大。与之相比,原油进口额不到2200亿美元。当然,集成电路与原油不同,集成电路属于“大进大出”,很多被制造成电子产品后再次出口。不过,国内制造业旺盛的需求,其中的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但是,中国企业这方面尚有欠缺。根据《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3版)》,2012年中国前十大芯片设计企业销售额总计226.4亿元人民币,而高通2012年的营收为131.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0亿元)。也就是说,国内十大芯片设计企业的总产值还不到高通这一家公司的三分之一。集成电路产业是技术和资金双密集型企业,资金和规模是其竞争的两个核心要素。长期研究半导体行业的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表示,目前国内共有6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按照年营收主要可分为五个梯队:10亿美元以上、1亿~10亿美元、5000万~1亿美元、2000万~5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以下。其中,年营收达到或接近10亿美元的仅有海思、展讯通信两家,它们在移动处理器、基带芯片等领域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其他企业,“向上突破有很大难度”。或许正是看到国内相关企业规模上的弱势,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公告,成立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将重点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并有消息称国家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每年千亿”计划;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IC产业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但是,资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好钢是否被用在了刀刃上。瑞芯微的案例可见一斑。在深圳的平板OEM行业,全志和瑞芯微两家国产芯片商市场份额较大: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13年全志全年出货量达到了4600万,瑞芯微出货量达到了4000万。但是,在国内资本市场,IPO的条件相对苛刻,瑞芯微的前三年营收体量、盈利能力等方面难以达到IPO要求,进一步发展也缺乏投入能力;而即使上市,或许面对人们的质疑也是另一种压力。这方面,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或许可以借鉴。在过去10年中,我国液晶面板已经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全球10%左右的份额。然而,液晶面板的龙头企业京东方一直以来大笔的投资和波动的业绩,一直遭人质疑。而国内集成电路,更面临品牌的压力,更多依赖“白牌”产品出货,难以进入高端市场。“一般来说,芯片公司的营业额达到5亿美元之后,如果要再继续做大,光靠自身很难,需要通过并购来发展。”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潘九堂表示。过去几年,全球通信芯片市场的整合不断出现,英特尔以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业务,Marvell用6亿美元收购英特尔通信处理器业务,意法半导体以1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无线业务。芯片设计巨头高通更是动作频频,这两年先后收购了WiFi芯片供应商Atheros、电源管理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供应商SummitMicroelectronics、无晶圆厂MEMS显示器新创公司Pixtronix等。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和并购环境,或许是国内成长中的企业所渴求的,这或许比简单的“千亿基金”投入更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