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式LED驱动设计中是如何校正功率因数的?
品慧电子讯LED凭借着它使用寿命长、功效出色以及环保特性,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也使得LED照明的要求更高,为了达到高要求的照明要求,通常会用一个集成PFC的单级反激式转换器,和各种反激式拓扑电路。简化了电路,也降低了成本,那么到底它们是如何来校正功率因素的呢?且看下文。作为一种固态光源,发光二级管(LED)具备使用寿命长、功效出色以及环保特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LED正在取代现有的照明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和HID灯等。若要点亮LED,需要用恒定电流进行操作,而且必须具有高功率因数。除了适用于固态照明的最新EnergyStar®指令要求功率超过3 W的照明光源具有大于0.9的功率因数,镇流器输入线路电流谐波还需要满足IEC61000-3-2 C类规范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些LED照明应用要求,通常会在低功率(<25 W) LED照明应用中使用一个集成PFC的单级反激式转换器。此外,在各种反激式拓扑电路中,初级端调节(PSR)反激式电路是最为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具有初级端调节(PSR)的单级拓扑,LED照明电路板无需输入电解电容和反馈电路,可用极少的外部元件来完成,从而将成本降至最低。图1所示为单级PSR反激式LED驱动器电路。


- 第一页:反激式LED驱动设计中是如何校正功率因数的?(1)
- 第二页:反激式LED驱动设计中是如何校正功率因数的?(2)
- 第三页:反激式LED驱动设计中是如何校正功率因数的?(3)

为次级二极管导通时变压器初级端的反射电压。为了确保反激式转换器在DCM模式下以单位功率因数工作并具备低THD性能,通常使用匝数比相对较小的变压器。这类反激式变压器会导致较小的开关占空比,使流过MOSFET开关和变压器的峰值以及RMS电流变大,从而造成更多功耗损失。由于峰值开关电流较高,因此需要用到相对较大的EMI滤波器。具有临界导通工作模式(BCM)的反激式转换器具有零电压导通特性,可最大程度降低开关损耗,因此常用作单级PFC转换器。具有BCM工作模式的单级PFC反激式转换器工作原理详见“参考资料”[2]。与DCM工作模式不同,BCM反激式方法由恒定导通时间和可变开关频率控制。用于PFC的BCM反激式方法适用于需要相对较高PF但总体谐波失真(THD)并不低于10%的很多应用。下面的图3显示了其初级端开关电流、次级端二极管电流和MOSFET栅极开关信号的理论波形。


- 第一页:反激式LED驱动设计中是如何校正功率因数的?(1)
- 第二页:反激式LED驱动设计中是如何校正功率因数的?(2)
- 第三页:反激式LED驱动设计中是如何校正功率因数的?(3)
很遗憾,上文输入电流等式中的分母使得电流波形呈现出明显的非正弦形态,除非比率 非常小。下面的图4显示了BCM反激式拓扑的输入电流波形,其中RVR为参数[2]。对输入电流波形的谐波分析表明,若RVR为2,则很难获得低于10%的THD。

2. 输入电流波形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可变频率,更确切地说是可变占空比。在漏极电流波形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占空比在半周期间保持恒定,则输入电流将会是正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