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针对防雷保护接地方案的犀利点评
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关于RS485防雷保护中四种接地方案对比。引发众多网友的争议,孰对孰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争论的观点中,我们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想知道网友们都在说些什么吗?可以看看电子元件技术网论坛点评,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化二犀利点评:关于RS485防雷保护中四种接地方案对比
网友化二为一点评:
由于TVS共模保护是要保护后面的电路或者芯片,所以TVS的地和后端电路的信号地是连接在一起的,这样才有保护意义”――说得不错,化二很支持!
EMC经验老到的高手创作,了解接地与防护的原理!――化二去年才领悟到其中的精妙之处!
方案二的残压比第四种的残压要稍微低点,当接地良好的时候选用第二种比较好;如果接地情况不良,从地面过来的地反击电压很容易造成后端电路的异常;从前端过来的大电流大电压,GDT与TVS组成回路,也可能与从后端电路组成回路,这个时候就要看后面芯片的耐压。经过测试,一般485芯片的耐压是40V到50V,不同厂家的芯片质量也不尽相同,耐压有高有低。当地电压超过芯片的耐压值,芯片会被打死。可以看出方案二稳定性不够好!
(1)第四种方案,比较适合于隔离型的RS485。
——总体来说,如果作者加入隔离防护与安规耐压的技术,应该是很完美的。将三极性放电管去掉(很难通过10/700us的雷击测试),SPC090F更换成1000V的气体放电管。
(2)RS485芯片内部没有集成TVS管,或耐压可达40~50V,否则该类电路会打坏接口芯片——实际存在bug!!非屏蔽的信号线浪涌(1.2/50us),必须过啊!铁路有这种要求。主要是器件成本过高,如果过1.2/50 us 、4KV的浪涌测试,前级的三极型气体放电管,我们是直接去掉的。——但是雷击(2欧、10/700us),没有三极性放电管,是通不过的。
网友Evanma点评:
真心觉得很一般!作者还没弄明白RS485是什么类型的接口,需要过什么样的浪涌波形,1.2/50 和 8/20 组合波,是RS485需要过的吗?依据是什么?哪一个标准里面规定的?请知道的同学明示!
什么是雷击?什么事浪涌?有啥区别? 如果一定要分开的话,世界上主流的,存在争议的雷击波形应该是8/20和10/350(直击雷)的波形,换算的话,10/350是8/20能量的25倍,非常大,是自然界目前为止被人类所监控到最大直接雷波形。
网友walterP点评:
从残压来比较,2<4<1<3。
1)比较电路2和电路4,4后级gnd和pgnd之间多了一个气体放电管,我们量的是CD的tvs之间的残压,残压和流过tvs的电流是有关的,电流越高,残压越高。也就是说,电路4多了一个气体放电管后,在共模支路上的电流更大了?
2)再比较电路2和电路1,电路1的tvs是直接对gnd进行防护,没有连接pgnd,电路中的gnd和pgnd一般会有电容连接或者寄生电容,对于浪涌这也是一个通路,但是这个通路的阻抗肯定是要大于直连,这也会导致施加在tvs上面的电压变大?
3)比较电路3和电路4,差别在初级的气体放电管接地方式不通,电路3通过另外一个放电管接地,电路4直连,电路3的残压明显会大,说明流过CD之间的TVS的电流会大一些,这又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