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链西迁引发市场争夺战
机遇与挑战:
- 产业链条整体西移是大方向
- 本土企业寥寥无几
- 外地企业积极
市场数据:
- 90%以上为省外、国外高新企业
9月7日,2010年中国(成都)电子展在成都二度开展。此次电子展吸纳了国内外400余家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制造设备、测试/测量设备等方面的高新企业,首日的采购交易意向金额预计可达2.1亿元。
然而,在这场电子信息产业的西部盛会中,本土企业的展位却寥寥无几,90%以上为省外、国外高新企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围城”效应背后,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链缺失所带来的市场争夺战已迫在眉睫。
成都拓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的展位负责人杜思斌告诉记者:“我们的兴趣更多放在北京的电子展上。”由于西部下游企业相对较少,该公司生产的有机硅产品90%左右销往产业链条相对完善的珠三角,本地市场在杜思斌看来目前“规模还太小”。市场规模的局限性同样影响着西部的众多电子制造企业。成都天大仪器公司负责人坦言,省内企业的采购团队对他们销售额的提升“帮助有限”。
在本土企业的淡定面前,外地企业的积极“抢滩”就显得分外热情。虽然在四川地区年销量仅10万元,但来自珠三角的天拓电子企业有限公司已下决心在成渝地区设一处年产值3000万元的新厂。
积极西迁的不仅是国内企业。虽然只是第一次在成都参展,但欧姆半导体公司已经迅速展开了布局西部的步伐。“现在产业链条整体西移是大方向。”欧姆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网络技术经理水原徳健认为,作为上游供应商,紧随产业链才是抓住市场的关键。
在为数不多的成都参展企业中,成都天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邦国可能是兴趣最浓厚的一个。2003年,该公司技术服务收入仅为200万元,而2009年已增至1200万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1400万元。”周邦国信心十足。
众多电子企业的涌入,有利于填补四川相关产业链的空白,推动西部电子信息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但同时也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在积极招商引资的同时,如何扶持和壮大本土企业,培育自己的产业“龙头”,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