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压力巨大,缺乏新增长点
机遇与挑战:
- 明年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基本稳定
- 明年电子信息产业缺乏新增长点
市场数据:
- 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全年增长15%左右
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可以表述为“持续平稳增长”与“亟待转型升级”。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基本正常,但生产、出口、效益各方面均尚未恢 复至危机前水平,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由大变强的任务愈加迫切。
展望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既有基础行业快速增长、国内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积极效应开始显现等有利因素,又有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产业竞争程度 不断加剧、企业亏损情况较为严峻等不利因素。
明年形势:增长基本稳定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速度较为平稳,整体规模基本稳定增长,基础行业快速增长、两化深度融合、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国际市场宏观形势不容乐观,还面对着“产业链竞争”时代正式来临的巨大竞争压力。
(一) 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产业规模增速趋缓。
在欧美经济增长乏力、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月度出口增速已连续3个月下滑,总体呈现波动幅度较大。预计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全年增长15%左右,比2010年增速(16.9%)降低1.9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全年增长25%左右,比2010年增速(29.5%) 降低4.5个百分点。2012年,在全球经济增速继续趋缓的宏观环境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阻力较大,产业规模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预计增加值及销售产值 增速将基本与2011年相持平。
(二)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基础行业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
基础行业规模增速普遍快于整机行业,未来仍有继续加速趋势,以电子器件行业表现更为突出。2011年1~9月,电子器件行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 同比增长27.8%和22.5%,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5.1和7.4个百分点。其中,光电器件拉动行业增长作用显着,1~9月累计销售产值同比增长 37.0%,对行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6%。电子器件行业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行业投资。2011年1~9月电子器件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615亿元,同比增 长48.1%,光电器件、新能源电池领域新开工项目数量增长超过70%,对全行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
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多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及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弥补了产业空白,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同时太阳能光伏、LED、动力电 池等新兴行业迅速发展,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预计在2012年,中央及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等战略 性新兴领域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十二五”产业规划中的各项重点项目及工程也将逐步得以落实,对基础行业发展形成现实驱动力,进而带动产业增长。
(三) 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产业内销贡献率将稳步提升。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内销贡献率目前已超过外销,未来仍有继续提升趋势。2011年1~9月,全行业累计内销产值增长33.5%,比同期累计出口交货值增 速高出18.4个百分点。特别是进入第三季度以来,月度内销产值增速持续攀升,9月份当月增长34.1%,比7月、8月分别提高2.6和4.8个百分点, 而月度出口交货值增速出现下滑,9月份当月增长13.2%,比7月、8月均回落1.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内外销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比已达 61∶39,出口依存度已从2010年同期的58.5%下降为55.3%。 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化是推动内销贡献率持续提升的根本动力。
目前,钢铁、化工、汽车、船舶、航空等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超过60%,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和渗透,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交通、金融电子等量大 面广、拉动性强的产品及信息系统获得了迅速发展。2012年,国内信息化建设将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相应 的行业规划为引导而加速推进。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获得坚实有力的国内市场保障。
(四)国内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开始产生积极效应,中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增长极。
受产业转移及政策带动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双重影响,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增速较为突出。2011年1~9月,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 计销售产值分别增长57.2%和71.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4.5和48.5个百分点,其中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增速均在60%左右,河南增速达到 75%以上,重庆增速更是高达212%。一方面,沿海地区的制造产能逐步开始转移,惠普、戴尔、联想、宏四大PC制造厂商甚至已在川渝地区形成全产业链布局,短期内即产生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深入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加速拉动区域产业增长。 “由南向北、自东向西”的产业转移,以及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均促使中西部地区部分中心城市加速成长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新增长极。这既体现了电子信 息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红利趋弱、资源及环境承载力下降的必然转移趋势,也体现了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产业基础明 显提升,基础设施、金融物流、政策环境、人才储备等方面出现重大改善的良好承接条件。2012年,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西部地区成本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的日益凸显,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的进 程会进一步加快。
(五) 大型跨国公司产业链整合能力进一步强化,国际竞争压力加剧。
以延伸业务领域、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为目标,各大跨国IT巨头均围绕产业新兴增长点展开并购及战略合作。英特尔陆续收购安全软件公司迈克菲和欧洲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无线芯片业务,以“未来可接入互联网的新终端设备”为目标市场;苹果收购高速芯片设计公司Intrinsity,进一步提升移动设备 处理器性能;微软与诺基亚合作开发智能手机,并正式宣布支持ARM架构,积极进军移动终端领域;谷歌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立足操作系统的战 略制高点实现产业链延伸,直接推动移动互联终端市场进入“三足鼎立”时代,并与英特尔展开深度合作,将于2012年上半年推出搭载英特尔芯片的安卓操作系 统手机,真正实现“芯片-系统-终端”的全产业链整合。
这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个产品或企业的竞争进入了全产业链竞争阶段,产业链整合及运营能力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核心关键。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一直存在 企业规模较小且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各环节缺乏互动的问题,截止到2011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企业仅有4家(华为、中国电子、海尔、联想),芯 片、整机、系统、应用等各环节厂商间基本没有合作关系,仅有极少数整机企业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2012年,面对各跨国IT巨头更为频繁的兼并收购,以 及由此在产业链各环节逐步确立的整体优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压力会不断加剧。
123下一页> 关键字: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 电子  本文链接: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art/artinfo/id/80014589
关注问题:缺乏新增长点
2012年,产业新增长点缺乏、竞争层次差距拉大、企业亏损情况严峻、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内外环境皆存制约,微观宏观均遇挑战。
(一) 新增长点极为缺乏的制约。
产业增速(增加值)在2011年一直没有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不仅低于2010年同期增速,更低于2008年同期增速。
这里存在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原因,但就深层次而言,实质上反映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缺乏强劲有力的新增长点的问题。在“九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 产业曾通过彩电和计算机的大规模生产,实现了年均30%的高速增长,直至受21世纪初的网络泡沫危机影响而跌落,之后又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良机, 通过手机、计算机及配套产品的大规模制造重现高速增长,并于2004年达到了年度增长46.6%的峰值。产业每一次的高速增长,都必然会有某一类或某几类 恰好符合当时技术发展方向及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依托。
自“十一五”时期开始,彩电、手机、计算机等整机产品的市场需求已趋稳定,2006~2010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年均增速仅为8%,不再具备带动我 国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的能力;同时,传统整机产品正面临着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的挤占和替代,也不再代表技术前沿方向。但是,出于创新投入不足、 资源配置分散、产业化进程缓慢等固有矛盾的影响,符合技术发展趋势、贴近市场当前需求、具有强有力带动作用的产业新增长点迟迟不能形成,大量产能依然集中 在传统的加工制造环节,产业增速逐步趋低已成必然。2012年,国际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将愈发艰难,缺乏强劲有力的产业新增长点, 已成为阻碍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制约。
(二)“马太效应”逐步显现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产业迅速兴起,占据市场垄断地位30余年的Wintel体系加速瓦解,本应带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赶超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是,大型跨 国IT企业在技术及资本领域的领先优势不容忽视,加之电子信息产业本身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性,不同企业在发展基础和资本积累上的差异会随着发展进 程而逐渐扩大,最终导致企业间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产业发展的“马太效应”已逐步显现。
一方面,英特尔与微软等传统寡头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和资本积累,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英特尔投资70亿美元研发32纳米工艺)、频繁的兼并收购,围绕 产业新兴增长点扩张业务领域、设置技术壁垒、快速推出新型产品、提升市场竞争门槛,不断增加后发企业进入新兴领域的难度;另一方面,谷歌、ARM、苹果等 新兴势力快速崛起,已占据专利的战略制高点,同时利用资本杠杆、产业联盟等手段,不断延伸与整合产业链,正在以“微软+ARM”和“英特尔+谷歌”等形式 替代Wintel体系,隐隐有形成新一轮垄断和市场封锁之势。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新兴领域的新兴垄断势力,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12年乃至较长一段时 期内所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否则将会一直依附于发达国家,无法突破“跟随发展”模式。
(三) 企业亏损情况严峻的矛盾。
企业亏损较为严重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截止到2011年9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共有亏损企业3017个,比2010年同期增 长27.5%;亏损额达296.7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72.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亏损63.2亿元,同比增长98.3%。
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4点:一是电子信息产业亟待结构调整,大量企业仍在从事低附加值加工制造,特别是整机行业,利润率基本在3%以下,难以保证持 续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生产经营成本高企,CPI与PPI于2011年7月份双双到达峰值(6.5%和7.5%),且存在“剪刀差”现象,企业利润空间一再受到挤压;三是人 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对美元中间价自2011年初起一路下跌,对欧元中间价则是几经起伏,年内总体升值幅度约为4.1%,汇率波动给企业销售利润带来很大不 确定性,也导致企业不敢接受国外订单或者只敢接受短期订单。四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贷款融资方面不具有“议价”优势,又正逢输入性通胀导致的银根紧缩, 央行于2011年6次调高准备金率、3次加息,众多中小企业贷款无门,资金周转极为困难。
预计在2012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还不会有明显成效,CPI和PPI虽会延续2011年8月以来持续回落的态势,但不会促使央行马上 改变既定货币政策,企业亏损情况会依然较为严峻;到2012年下半年,另一方面“十二五”产业规划中的各项重大工程和项目将逐步得以落实,特别是整机价值 链提升工程,一方面CPI和PPI有望同步降至5%以下,进而促使货币紧缩政策告一段落,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企业亏损情况或能有所好转。
(四) 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考验。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集中度较高,主要面对美国、日本、英国、荷兰、德国、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出口前10位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占 总量比重经常保持在70%以上,美国、德国、英国等美欧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总量比重经常能达到近1/3。当欧美经济增长低迷、市场需求疲软时,会给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2011年1~9月,我国对美国、德国和英国出口898亿美元、208亿美元和82亿美元,增长9.2%、 1.1%和0.2%,分别低于出口总量增长水平5.2、13.3和14.2个百分点,均低于2010年同期增长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对法国、波兰、西班 牙等国出口更是呈负增长态势,出口额分别为70亿美元、29亿美元和29亿美元,下降7.3%、10.4%和13.7%。
预计在2012年,美欧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仍然不会得到本质性改变,如何调整贸易伙伴结构,减轻出口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
<上一页123下一页> 关键字: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 电子  本文链接: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art/artinfo/id/80014589?page=2
对策建议:健全政策体系
(一)围绕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等基础领域进一步健全产业政策体系。
一是加快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实施细则,适时调整《集成电路免税进口自用生产 性原材料、消耗品目录》。
二是研究完善扶持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部分国内没有替代产品的重要进口设备、材料,继续保持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三 是落实《多晶硅产业准入条件》,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引导地方政府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着力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一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加快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 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新兴领域为导向明确资金支持 重点,引导和吸引产业链配套。
三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支持新兴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三)集中于整机、光电及应用电子产品领域,扩张内需市场。
一是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研究制定家电下乡后续政策措施,建设完善家电产品售后维修服务体系。
二是推动制定国内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继 续实施“金太阳工程”等扶持措施,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
三是积极推广LED、OLED节能照明产品,推进景观照明、液晶显示背光源、户外大屏幕显示以及 室内商业照明等应用。四是针对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应用电子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满足城乡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四)加速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一是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重点关注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等重大生产力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集聚效应及配套协作水平。
二是以资本为纽带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并购,大力推动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链管控及运作水平。
三是探索企业合作创新机制,加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联合与 协作,推动形成密切合作的研发体系,支持组建产业联盟。
(五)积极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一是尽快研究制定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转移与合作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部省对接、协同推进”的合作机制。
二是立足产业承接地区自身特色优势,将引进外资与 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相结合,统筹重大项目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合理布局。
三是推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福厦沿海等优势地区向研发设计、服务 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继续发挥优势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四是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产业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