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联盟成立背后:科技部工信部琴瑟不调
新闻事件:
- 部门之间的对话渠道还不够畅通
- 两个联盟在标准制定上可能出现重复或者不协调
就像去年在 “多晶硅产能过剩说”问题上步调不一致,这次工信部和科技部在成立产业联盟问题上似乎再次“对垒”。近日,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支持下,国内19家光伏企业和3家协会单位在江苏常州正式成立了中国光伏产业联盟。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相关官员称,该联盟应该涵盖了科技部支持下成立的多晶硅技术创新联盟的内容。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彭红兵说,联盟的任务之一就是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
2009年9月,在科技部支持下,国内11家企业及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了多晶硅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是 “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
那么,当两个联盟在标准制定上出现了重复或者不协调怎么办?上述工信部相关官员坦言,目前来说,部门之间的对话渠道还不够畅通。
两部“暗战”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王勃华成为光伏产业联盟首届秘书长。在当天举行的晚宴上,王勃华端着红酒,先是和主桌的人挨个敬酒。一阵寒暄之后,又起身到其余5桌,和桌上所有人一一碰杯。
“请大家多多关照,以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正。”王勃华谦恭地说。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和企业打交道的时候。作为一位享受副厅级待遇的部委官员,更多的时候是企业老总们给他敬酒,并说类似的话。
一共有22家单位成为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发起方。19家为国内主要的光伏企业,几乎囊括了包括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常州天合光能在内的国内所有排名靠前的光伏企业。
其中,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常州天合光能、晶龙实业、保利协鑫5家公司成为联盟的主席单位。
在这些成员企业中,有6-7家成员单位也参与了去年9月份由科技部牵头的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09年9月,在科技部支持下,国内13家光伏企业及高校在成都双流发起成立了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事实上,工信部早在2008年底就希望能够发起成立光伏产业联盟;科技部则在这年年底联合其他5家部级单位发布了 《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这5家部级单位中并没有工信部。
《意见》中指出,成立产业联盟的主要任务便是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等。
这与刚成立的光伏产业联盟的工作任务有不少重复。比如说,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两个联盟都希望推动标准的制定;都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实行知识产权的共享……
彭红兵认为,光伏产业联盟的范围应该涵盖了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范围。但在被问及如果两个联盟在推动标准制定方面出现重复或不协调,该怎么办时,彭红兵承认目前部委之间的对话渠道并不够畅通。
“它们 (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想往下游延伸到产业;而技术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也肯定不能忽视。”彭红兵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专家称,在看到近几年光伏大热之后,国家主管部委之间也有“暗战”,都希望自己对这个产业有更多的干涉力。“以前,太阳能产业无人问津。”
实际上,两部委之间的“不协调”早已有之。2009年8月份,工信部在《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
一个月后,在由工信部牵头起草的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务院38号文)中,多晶硅被认为是产能明显过剩。
国务院38号文随即遭到了国内光伏企业及行业组织的极力反对。科技部在11月份对多晶硅产能过剩说提出了质疑,并认为《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的数据可信度不大。
科技部组织了调研组对国内的光伏产能进行摸底。调研结果是国内当时5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实际能够生产多晶硅的仅十余家,实际投入运营的产能更只有1.5万吨,得出的结论是“多晶硅产能并不过剩”。
12下一页> 关键字:光伏 多晶硅 太阳能电池 工信部 科技部  本文链接: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art/artinfo/id/80006407
成立始末
事实上,工信部对于成立光伏产业联盟的积极性超过国内的光伏企业。早在2008年年底,工信部就开始游说国内的光伏企业成立产业联盟,以加强光伏企业间的联络。
但彼时多晶硅价格暴跌,国内的光伏企业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暇顾及成立产业联盟。
国内光伏企业的形势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好转。2009年4月28日,国内13家企业在洛阳发表《洛阳宣言》,称到2012年要实现上网电价每千瓦时1元。
王勃华也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国内部分光伏企业提出成立光伏产业联盟,并正式成立了光伏产业联盟筹备组。这个设想在随后的一个月内征求了业内19家企业的意见。
之后的几个月,王勃华等筹备组成员开始起草有关成立光伏产业联盟的相关文件。2009年9月,筹备组借助在洛阳召开的多晶硅产业发展座谈会之机,向与会的光伏企业发放了联盟成立的相关文件。
不过,在9月份初,在科技部的牵头下,包括赛维、洛阳中硅、江苏中能在内的13家光伏企业及高校刚成立了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些企业有6-7家也被邀请加入由工信部牵头发起的中国光伏产业联盟。
9月底,筹备组陆续收到了一些企业的反馈意见。但由于已经参与了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部分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再参与另一个部委发起的产业联盟。
此时,工信部召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开始起草联盟的章程及相关工作设置方案。同时,10-11月,发改委和工信部对全国光伏企业进行调研,并分成三个小组对主要光伏企业进行游说。
这三个小组分别向全国9个光伏重点区域内的40多家光伏企业征询了成立光伏产业联盟的意见。多数光伏企业更加关心的是,联盟能否在政策层面及标准制定方面起到作用。
考虑到牵头方为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和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多数企业对参与产业联盟抱有一定的期望。
“联盟将来会参与到一些行业标准的制定当中。”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靳保芳说。靳是产业联盟联合主席之一。
2010年4-5月,筹备组完成了光伏产业联盟的章程、工作规则、联盟标识、经费预算等细则,并挂靠在赛迪旗下的光伏研究所。目前,联盟的办公室位于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大院内,已经有了5名工作人员。
联盟争议
王勃华说,光伏产业联盟成员企业的多晶硅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占50%以上。“其代表性和影响力应该体现得很充分了。”
光伏企业们希望,产业联盟能够借助工信部和发改委的平台,在整合国内的光伏资源和政策、标准制定方面能够更加起到作用。
常州天合光能首席运营官邹西原称,希望借助联盟的沟通平台减少光伏企业间的低价竞争情况。“以前在欧洲推销组件的时候,中国的厂商之间经常互相低价竞争,企业间的意见不一致。”
彭红兵说,产业联盟实际上给光伏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它的作用,对上是在整个产业今后发展的政策建议方面起到作用;企业内部则加强技术、知识产权的交流。
但不少光伏企业认为,期望虽高,联盟毕竟是松散的。“产业联盟是一个松散的组织。”靳保芳说。和其他的产业联盟一样,该联盟也未经注册,并不具备法人资格。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理事会上,联盟成员对下一步将要进行的工作进行了讨论。秘书处的一则提议则引起了成员的争议。
这项提议是利用联盟的平台,组织一些行业展会。不少与会人士认为,产业联盟并非营利性组织,不能依靠它进行营利活动,活动资金企业已经缴纳了会费。
此外,在联盟的发起单位中,还有另外三家非企业单位,分别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但理事会上并没有明确行业协会在联盟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桐称,来参加常州会议之前,并不太清楚联盟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会议的第二天,袁桐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一起亲自跑了一趟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他们想知道作为不同领域内的行业协会,它们在联盟内能参与什么工作。
“产业联盟刚成立,作用还无法显现。我们希望这个联盟能够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联合起来对付国外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国内企业互相恶性竞争。”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说。<上一页12 关键字:光伏 多晶硅 太阳能电池 工信部 科技部  本文链接: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art/artinfo/id/80006407?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