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电子信息产业
机遇与挑战:
- 电子信息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在继续优化
- 计算机、家用视听和集成电路行业增幅却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 液晶面板、印刷电路板仍在持续走弱,元件厂商也逐步受到影响
市场数据:
- 08年1-9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11.6亿元,同比增长19.5%
- 08年1-9月,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67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比上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
- 2008年1~8月,我国电子元件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5,496.93亿元,同比增长24.20%
- 2008年1~8月,我国电子器件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856.39亿元,同比增长29.08%;实现利润总额153.21亿元,同比增长57.7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中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中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但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电子信息产业需求首先驱受到冲击,行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开始一一暴露出来。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做大做强,现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景气度回落概况
1.行业增速放缓
08年前三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延续了过往几个季度增速放缓的态势,继续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经济运行增速始终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出口增幅下滑,产业投资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1-9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11.6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制造业36246.9亿元,同比增长17.6%;软件业5764.7亿元,同比增长32.8%。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428.3亿元,同比增长20.5%。08年1-9月,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比第二季度下降3.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比第二季度下降3.6个百分点。相比全国工业平均增速(28.0%),制造业增速低了10.4个百分点,差距比上半年扩大1.6个百分点。
发展放缓的原因主要是受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出口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依存度超过60%,由此必然影响增长速度。电子信息行业增长主要依赖外商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而受人民币升值、两税并轨等政策的影响,2008年外资企业发展明显放缓,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正在弱化。
2.进出口明显回落
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越来越趋于“无国界”状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时,我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品也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大户”。长期以来,在全国外贸出口额中占30%以上,对外依存度超过60%。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市场需求萎缩,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0日在第十届高交会上发布的《2008年Q3季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显示,08年初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保持了平稳和较快的增长态势,但自下半年起增幅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08年1-9月,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67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比上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商品进出口增幅7个百分点。其中,进出口增幅均比上年同期回落,且低于全国外贸增幅。
其中,通讯、计算机、家用视听业的增幅下降比较大。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在继续优化,高清技术、高附加值、基础类电子产品的增长仍然强劲,如平板显示、软件、技术、服务等产业的增幅均超过30%以上。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效益稳中有降,其中通信电子器件、电子专用设备行业的经济效益较好,计算机、家用视听和集成电路行业增幅却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集成电路行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出口锐减,实现利润近两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08年1-9月,电子信息产品进口总额282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外贸进口增幅15.3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31.6%,对全国外贸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16.9%,拉动全国进口增长29个百分点中的4.9个百分点。
二、电子信息各子行业景气度回落情况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影响较大,液晶面板、印刷电路板仍在持续走弱,元件厂商也逐步受到影响。
1.半导体
全球金融危机使半导体产业资金紧缩及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导致库存问题进一步恶化。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纷纷下调了对未来半导体业的增长预期。从半导体08年9月全球销售数据来看,行业的增速进一步放缓,9月份的增速下滑到1.64%的水平,与8月份基本接近,在10、11月的传统顶峰季节,其销售情况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加不容乐观,这将限制全年市场的增长表现。其中北美市场跌幅较大,达到了-15.7%,而亚太增幅达到了9.2%,平滑了北美市场下滑带来的压力。预计四季度将出现负增长,并且延续到09年的一二季度并在三四季度开始趋于稳定。
2.集成电路
国内集成电路生产量来看,9月份出现了-2%的同比负增长,这也是2005年2月之后的首次月度负增长。更需要关注的是,9月份产量环比出现了4.8%的下降,较往年9月份8%左右的环比平均增速大幅度下降,旺季不旺的情况已成定局,未来情况将更为艰难。
图1:我国集成电路月产量及增长情况。
图2:国内集成电路月产量增长-2%,3年来首次月度负增长。
3.电子元件
2008年1~8月,我国电子元件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5,496.93亿元,同比增长24.20%;实现利润总额222.33亿元,同比增长11.20%。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出现回落。2008年1~8月,我国电子器件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856.39亿元,同比增长29.08%;实现利润总额153.21亿元,同比增长57.79%。利润增速也明显放缓。
4.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整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仍然持续,价格继续下跌。目前行业内主要企业也通过减产来控制供应,但由于需求端下滑的影响,跌价的趋势还将延续。从分类来看,手机类小屏产品价格近期一填企稳,而7寸屏等价格下滑显著,近四个月下滑近35%,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盈利能力,更给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所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库存和采购风险。
从中大型屏来看,价格也在持续下跌,大尺寸应用面板如42寸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趋势维持不变。而受产能从大尺寸屏转向中小型屏的影响,对15.4寸等价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价格跌幅近期显著的超过42寸屏下跌幅度。
图3:小型应用上2.2寸手机液晶面板价格有所企稳,7寸屏跌幅较大。
图4:42寸和15.4寸等中大型应用液晶面板价格仍在持续下跌。
三、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因素
电子信息行业增长主要依赖外商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而受人民币升值、产业结构调整、两税并轨等政策的影响,08年外资企业发展明显放缓,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正在弱化。加上劳动力成本提升,信息产业发展后劲受到制约。
1.外商投资下降快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和出口萎缩,劳动力成本提升,国内投资比较优势相对弱化,08年1-9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出现负增长。构成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成分是外资企业,仅外商独资企业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就超过60%,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超过80%。这种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公司面对全球市场,实施全球战略的结果。由于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增长主要依赖外商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这两项增速持续下降,使得整个产业发展后劲受到制约。
2.生产成本快速增加
受人民币升值、税收改革、新劳动法实施和生产资料价格高起的影响,生产成本快速增加,国内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增产不增收,国际市场开拓困难,导致加工贸易企业困境加剧。
3.产业结构问题突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中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产业调整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是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产品过剩,知识密集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凡能生产的整机,如彩电、程控交换机、微机、手机、激光视盘机等产品几乎全部过剩,主要依靠降价销售参与市场竞争。而利润高、附加值大的关键电子元器件、系统软件则基本依赖进口。某些发达国家在高端电子产品方面仍有一定出口限制,我国产业升级需要的装备如集成电路高端光刻机、高端仪表、高性能CPU等进不来,也影响了中国的进口,加大了贸易顺差。
由于上游核心技术领域竞争力的缺乏,价格竞争局面日益恶化,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大幅下降,如平板电视、手机等行业。
4.行业管理有待革新
行业监管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何规范和引导成为重要课题。由于行业界限日益模糊,需要对基于产业链的大行业管理模式进行新探索。此外,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流行,对企业资源整合、行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经济安全也面临新的形势,急需研究和探索结合金融市场的产业安全工作。
四、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挑战也有一定机遇,电子信息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依然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1.促进行业结构调整
(1)发展高端产品
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从分类来看,软件、基础元器件行业保持较快发展,显示出高端产品的优势。08年1-9月软件业、电子器件、电子元件行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2.8%、31.7%和24.2%,高出全行业平均增速13.3个百分点、12.2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1-9月软件业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13.7%,同比(12.3%)提高1.4个百分点;电子元器件行业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28.6%,同比(26.9%)提高1.7个百分点。尤其是高端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液晶、等离子电视生产增速分别增长51.8%和162.1%,平板电视占彩电的比重达到29.8%;笔记本电脑增长28.7%,占微型计算机比重达到72.5%;液晶显示器占显示器比重超过93%。
(2)发展绿色节能产品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定,经过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和海关总署等部门会签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程序》(下称《目录制定程序》)最近已经发布。这是继07年3月1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之后,我国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方面又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按照该《目录制定程序》规定,确定产品进入重点管理目录,应当遵循“选择产量较大,应用广泛,其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威胁、破坏大,对人体健康损害大的产品及材料”、“选择国际公约中明确规定因污染严重而被限制的产品”等几项原则。而《管理办法》和《目录制定程序》的出台,表明我国在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问题上,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际潮流,又有中国特色的渐进推进的道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适应时代要求,在实现“中国制造”向“绿色制造”迈进的道路上,目标明确,脚步坚定,我们就一定能够将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变为最环保、最节约资源的绿色产业。
新华网、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计世资讯等单位10月28日倡议,信息产业界要不断推出绿色节能的技术和产品,帮助用户节能降耗,联想、惠普、戴尔、方正、浪潮等国内外企业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调研员高振杰说,绿色节能理念应该渗透到每个电子信息企业中。企业要通过创新,为用户提供硬件、软件和整体的绿色解决方案,让节能成为信息技术企业的盈利新模式,在研发、采购、生产、包装、物流、销售、使用、回收全过程实现绿色节能。不仅如此,信息技术在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电子学会节能工作推进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明亮说:“目前,工业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70%以上,传统工业产业是信息技术应用需求最迫切、预期效果最显著的领域之一,也应是信息技术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的重点。在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多家信息技术企业表示,将从自身产品设计与制造、工厂的构件与运营、资源管理、废气物处理等方面,严格贯彻节能环保理念,用绿色科技为社会创造价值。
(3)促进地域结构调整
08年1-9月,我国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共实现收入2332.4亿元,同比增长33.9%,高出制造业平均增幅16.3百分点,其中重庆、吉林发展较快,收入增幅分别达到81.4%和65.8%;东部地区制造业实现收入33914.5亿元,同比增长16.7%,低于制造业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占制造业比重93.6%,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特别是北京、天津两市持续6个月呈负增长。
(4)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08年1-9月外资企业制造业收入增幅15.2%,低于制造业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其收入增幅连续17个月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内资企业制造业收入增幅27%,高出制造业平均增幅9.4个百分点,特别是私营企业表现突出,收入增幅达30.9%,高出制造业平均增幅13.3个百分点。
(5)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不平衡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要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出口,限制“二高一资”产品出口;鼓励和支持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业发展,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联合“走出去”,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提高出口企业自律意识,进一步规范企业出口秩序,避免不正当竞争。
(6)促进规模结构调整
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大公司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联合与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单项产品“小巨人”,完善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体系。金融危机在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同时,也可能给予行业一个难得的调整机会。金融危机最终可能淘汰掉一些盈利能力差的企业,有效抑制了企业的盲目扩张冲动,对引导企业注重修炼内功,压缩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从而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自身调整,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策环境是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政府应稳定为企业减负的各项政策,尽快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扶植制造业,比如调整出口退税、增值税改革、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等等。加强电子信息类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鼓励符合产业政策、有实力条件的东部地区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信用制度建设,引导和扶持电子信息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体系还不成体系,存在一些空白点。比如缺乏竞争引导政策,一些企业仍然处于垄断经营地位,致使企业在内部改革、经营理念方面,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同时在应对国际化的政策上,没有将国际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在许多方面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政策制约和政策缺位。
3.加大研发投入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产业,信息技术和产品创新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作为支撑和保障。我国本土电子信息企业与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较大,不仅规模偏小,而且研发投入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2006年微软、IBM和英特尔三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费都在50亿美元左右,其中微软达到66亿美元,而中国电子信息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深圳华为的研发经费仅有7.4亿美元,仅相当于微软的1/9。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2008年8月8日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培育大企业,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双边、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大力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完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推动国内大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要加强政府间磋商,推动发达国家减少不合理的出口限制措施,为国内外企业在高科技领域、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营造更好的平台,提高合作的范围和层次。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多位于国际产业链末端,购买技术成本很高。而现在,购买一个国外企业的成本,比以前购买这个企业的一项技术的成本还要低。因此,我国电子信息企业要抓住机遇,收购、兼并国外同类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技术优势。
5.进一步扩大内需
针对出口回落,我们要积极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的内需生产,尤其是潜在的农村市场,用国内的消费来消化“过剩”的产能,减小出口受制的冲击。同时充分利用多边、双边机制,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亚洲、拉美、非洲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出口格局,分散和降低风险。
6.促进网络服务
加大新兴市场信息化建设投入是一个市场机会,电子信息企业要加快建立自己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体系。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多数企业对价格均很敏感。为了节约成本,建立互联网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而这一选择也符合未来营销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