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士:中国发展OLED才能在平板显示产业争取主动
机遇与挑战:
- 我国OLED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 增大显示屏面积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
- 基础理论应与产业化相结合
- 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之路
平板显示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有较大规模的产业,目前产业主体是液晶显示产业。应该承认,在相关的核心技术上我国基本上没有自主能力,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处在相当被动的局面。我国是平板显示产业的大国,应该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探讨下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思路。就中国平板显示产业未来应如何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甘子钊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中国发展平板显示产业情况来看,OLED与国际水平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从战略发展来看,我们现在只有发展OLED才有可能在未来争取主动。
AM-OLED发展将围绕两个重点
- 我国OLED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 增大显示屏面积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
下一代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平板显示技术。目前主要相匹配的驱动技术是低温多晶硅(LTPS)薄膜晶体管有源(或称主动,简写为AM)驱动技术。也就是说,基于LTPS-TFT的AM-OLED技术会成为下一代平板显示的主流技术。甘子钊院士介绍说,这一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发展,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开始了一些较小面积的产品开发。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开始有小面积的AM-OLED显示器产品,明显表现出比液晶显示产品更优越的性能,但要取得市场优势还有待于在技术上突破。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对OLED的研究比较重视,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应用开发。但是,从发展OLED平板显示技术的角度看,我国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甘子钊院士认为,我国OLED自身的研究比较多的是材料的化学物理研究,国内第一条无源PM-OLED生产线也是出自材料的化学研究单位。TFT(薄膜晶体管)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有过一些较好的工作,90年代以来变得很薄弱,LTPS-TFT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开展。有关的生产工艺设备的主体都是靠引进。所以,如果不及时全面统筹引进国外技术、抓紧消化吸收、加快创新步伐,我国在平板显示这个重要领域重蹈覆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从LCD(液晶显示器)技术发展过程看,显示屏面积的增大也就是通常说的“代”的提升,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使用的范围和成本。甘子钊院士认为,在今后几年中,在AM-OLED显示技术上,也会是这种情况。AM-OLED的发展将围绕两个问题:增大屏的面积和充分发挥相比于LCD显示技术的优点。要增大尺寸,就需要发展大面积有机材料的镀膜技术,保证材料成分、结构、界面态和相对应的光学电学性质的大面积均匀性,还要保持与其他工艺过程的相容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目前已被采用的有机热蒸镀技术、有机气相沉积技术、喷墨打印技术、激光热转印技术等,但都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简单搬用。这些问题不是单纯的工艺科学问题,而是与有机材料的选择、掺杂、热处理、辐照、电接触、器件结构,特别是与薄膜晶体管的方案和工艺流程密切相关。
- 基础理论应与产业化相结合
- 大面积LTPS-TFT是AM-OLED显示技术关键挑战
- 基础理论研究应与生产相结合
薄膜晶体管(TFT)是在晶体管发明后不久(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的一类半导体器件,其真正产业化是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为适应LCD技术的需求发展起来的。甘子钊院士认为,目前LCD技术中普遍使用的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TFT)技术。随着LCD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背光源的光效率、降低功耗、提高图像分辨率和亮度等,发展了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TFT)技术。近年来,LTPS-TFT得到较快发展。
甘子钊院士认为,大面积LTPS-TFT是下一步发展AM-OLED显示技术最为关键的挑战。这个挑战是综合性的,直接联系到一些前沿学科问题。为此甘院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成立专门基金,支持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研究大面积LTPS-TFT技术,取得基础性成果后,迅速转移到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中试,在中试取得成功后迅速开展大规模生产。
当前,除了用LTPS-TFT技术外,用氧化物材料的TFT技术也在发展中。甘子钊院士表示,从物理上说,氧化物材料的TFT技术是有潜力的。但是,在近期内,还是LTPS-TFT技术实用化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我国应以此为重点。
甘子钊院士强调,在这一轮LTPS-TFT技术研发中,要坚决摈弃“论文导向”的研究方式。厦门大学的吴伯僖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后,半导体基础理论研究在一些研究所与高校里得到重视与支持,有了较好的成果,但却有曲高和寡、与生产结合不紧的缺点,而在生产方面,受市场经济的牵引,生产线一条又一条地引进,使我们原来的半导体几乎都下马或转型或被外资买断。在我们的国土上,外资企业利用我们的人力向国际市场赚取利润,而我们的企业却缺乏竞争力。
- 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之路
- AM-OLED技术还有提升空间
- 专利申请、设备研制应受重视
学习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历史经验在发展我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方面很重要。甘子钊院士认为,LCD技术、TFT技术、OLED技术、LTPS技术等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都并非最先出现在日本、韩国等地。但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从西方学习引进这些技术后,较快地就变成自己自主掌握的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应该说目前他们代表了世界上最高的水平。这都是近20年~30年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历史。不能简单地用我国科技基础落后、经费缺乏等来解释。回顾这些历史经验,应该使我们对怎样认识科学研究,怎样理解科技创新,怎样对待引进技术,怎样认识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关系等问题,有许多启发和认识。
目前,AM-OLED显示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有规模地占领市场,甚至是作为“后液晶”时代平板显示技术的主流是很可能的。国内已经有不少部门和企业注意到这个趋势,正在积极引进日本、韩国等的技术,但会不会又重蹈当年发展LCD技术的覆辙,值得我们深思。因此,甘院士建议:
第一,现在就应该积极引进国外的AM-OLED显示技术,包括LTPS技术。目前国外已经推出小面积的产品,引进相关技术可以缩短我国自己摸索的过程。但要注意到,目前可能引进的技术方案不会是最后规模化的技术方案。国外已经有产品在市场出现后又因成本、成品率、使用效果等原因停产的例子,所以引进要慎重,着眼点还是学习为主,不要在经济效益上提出过高的期望。
第二,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要组织国内力量开展认真的研究工作。从这个领域发展的现况看,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还有不少技术问题有待突破。我国如果能抓住时机,产学研结合,以企业需求为纲,紧密围绕大面积AM-OLED显示技术,综合性地组织国内有关力量研究,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第三,充分注意在专利方面的竞争。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上专利竞争都是严峻的。在AM-OLED和LTPS技术方面,国际上的专利竞争尤为严峻。小分子型的OLED材料,专利覆盖的局面特别严重,非晶晶化技术方面也是这样。我们既然已经认识到这个领域会较快形成规模产业,我国又是这个领域的大国,就一定要有计划地组织好这方面的工作,未雨绸缪。
第四,重视相关工艺设备和测试设备的研制。在工艺设备和测试设备上,我国相对落后的局面是造成许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应该结合研究开发工作的进展,下决心逐步扭转这种情况。
关键字:显示屏 晶体管 LCD  本文链接: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art/artinfo/id/8000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