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设计必须考虑的ESD防护
品慧电子讯针对USB 3.0的ESD保护电路,有三个主要的考虑因素:一是为满足要高速度/电容要求,USB 3.0的接口需要比USB 2.0电容更低的ESD保护,必须小于才采用1pF的ESD元件,增加极低电容PESD器件可以减小插入损耗;二是动作电压的选用要与被保护IC芯片的ESD承受能力配合起来,还要考虑回路阻抗;三是满足空间要求,采用更小尺寸的保护元件,灵活布局。
1996年,家喻户晓的通用串行接口(USB1.0)初次问世,它可以支持低速(LS)模式和全速(FS)模式,分别提供1.5Mbps和12Mbps的速率。2000年,USB2.0面市,其新的高速(HS)模式可提供高达480Mbps的速率,并且依然向下兼容低速模式和全速模式。
目前,USB2.0是最普遍的通用外部数据接口之一,且事实上已成为便携式电脑、上网本和台式机等所有计算机系统的标配接口。此外,诸如便携式摄像机、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电子游戏机、DVD蓝光播放器和电视机,以及手机和DSL/路由器等消费电子产品,也广泛采用USB2.0接口。
2008年,30亿个带USB2.0接口的新电子设备进入市场。预计2013年将有超过40亿个具备USB接口的新电子设备上市。随着超高速应用的发展,对具有更高数据率的外部接口的需求与日俱增,例如将外部硬盘驱动器连接至计算机。
在市场上,有些系统可提供比USB2.0高速模式480Mbps高得多的数据率。例如,千兆以太网的速度是其3倍左右,外部串行ATA(eSATA)则可提供3Gbps的数据率(约6倍)。但所有这些系统均不向下兼容USB2.0接口,因为它们采用的是不同的系统方法。
第十三届电路保护与电磁兼容技术研讨会将于10月30日在上海召开,9月30日前报名,可获价值300元的研讨会门票,凡报名用户,均可得1000积分,积分还可兑换礼品,快来参加吧!
报名网址: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seminar/content/sid/65
USB3.0系统设计挑战
2008年11月,USB3.0规范发布。USB3.0不仅包含USB2.0的全部功能(HS、FS和LS),而且可提供名为超高速(SuperSpeed)的单独的全新超高速数据链路。超高速链路为下载(从主机到设备,被称为发送方向)和上传(从设备到主机,被称为接收方向)提供了单独的差分数据线路。超高速模式可提供的最高数据率为5Gbps(图1)。
图1:USB3.0物理链路在主机侧和设备侧带有ESD防护
为同时支持USB2.0功能和新的超高速模式,电缆必须采用新的结构,以提供三条差分耦合信号线(TX+/Tx-、RX+/Rx-和D+/D-)。此外,USB3.0电缆还必须具备Vcc线和GND线。这种低成本的USB3.0电缆所面临的挑战,是需支持很高的截止频率且不会在相邻的差分耦合线对之间形成干扰(图2a)。
图2a:USB3.0电缆结构
- 第一页:USB3.0系统设计挑战(一)
- 第二页:USB3.0系统设计挑战(二)
- 第三页:USB3.0的新型ESD防护策略
- 第四页:带ESD防护的USB3.0的信号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