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施标准化之争:日美均瞄准中国市场
机遇与挑战:
- 围绕充电基础设施,日美其实都把准星瞄准了中国市场
- 中国政府计划今后10年内投入总额超过4万亿元用于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
- 美国要与中国共同制定标准
- 日本展开攻势
充电基础设施的开发,各种性能的标准化是不可缺少的。与自上而下推进标准化的美国相比,日本企业以技术优势为武器,向美国的弱项发起了进攻。而日美其实都把准星瞄准了中国市场。究竟日美谁能掌握主导权打入中国市场呢?
围绕充电基础设施的主导权之争,不仅是企业之间,而且是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较量。竞争的舞台就是把车辆与住宅、车辆与电网之间交换的电力信息及电力的规格进行标准化。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汽车及住宅都有可能变成“通信终端”,那么这些终端之间的通信标准化就不可或缺。所以,为了形成有利于本国企业的规格,各国都开始竞争。
各国私下里都特别关注的是中国市场。中国政府计划今后10年内投入总额超过4万亿元的巨额设备投资用于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在国际标准化会议上,想打入中国市场的各国人员“只要是中国与会者发言,就会全场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参加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化活动的日本人士)。
美国要与中国共同制定
与人气鼎盛的中国进行高层会谈的是美国(图1)注1)。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共同发表了“U.S.-China Electric Vehicles Initiative”(中美电动汽车倡议)。双方将为充电基础设施的开发共同制定标准,并在10多个城市开展实验。
图1:美国以政府为主导进军中国
日本企业则通过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来挑战以政府为主导推进标准化的美国。日本和美国都把准星瞄准了中国市场。
注1)目前欧洲对中国市场采取积极行动的主要是企业。
虽说是“共同”制定标注,但其实美国已经拥有用于包括充电基础设施在内的智能电网标准化框架。在美国统领标准化工作的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George Arnold表示,对于与中国共同制定的标准,“当然会以该框架为基础进行协商”(图2)。
图2:美国瞄准的是中国在电力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投资
美国加紧推进标准化是因为瞄准了中国将在2011年以后向电力基础设施投入的巨大投资。图中中国的数据由海外电力调查会提供。
由此看来,美国似乎已率先在面向中国的充电设施开发中确立了优势地位。但是,现在还不能就此断言。因为只要将焦点从美国政府转到美国企业身上,便会发现软肋。这一软肋就是,可大规模量产插电混合动力车(PHEV)及电动汽车(EV)的企业必须要等到2011年以后才会出现。
日本展开攻势
这就给了那些看上去落后于美国的国家以及美国以外的企业以可乘之机。做出这种判断并付诸于行动的是日本企业(图3)。对日本企业而言,中国是其无法拱手相让的市场。如果日本企业坐视开始与中国统一步调的美国的标准化进展的话,那么在中国日本企业步他人后尘的可能性就极高。为此,“参与美国的标准化活动,也会极大地对中国的标准化施加影响”(东京财团政策研究部研究员兼政策总监平沼光)的看法开始出现,并开始了具体行动。
图3:日本希望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进标准化
在日本主要是以企业为主导推进标准化。而美国推进标准化的则是DOE,具体事务则由NIST负责。
万幸的是,日本企业拥有足以向美国的软肋发起进攻的技术实力。在PHEV/EV、蓄电池及HEMS(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等诸多领域,日本企业相对于美国企业都处于优势。因此,日本企业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以向美国的薄弱环节发起进攻的方式开始坚定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