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角逐,动力电池成绊脚石
机遇与挑战:
- 2011年新能源汽车成为众成企必争市场
- 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前景渺茫
- 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合格率只有70%左右
- 2015年动力电池需求量是在100亿瓦时
在2011年上海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做为汽车行业风向标,成为众成企必争市场。上海车展参展车企几乎都亮出自己的杀手锏——新能源车型。但做为汽车行业热点的新能源汽车其核心汽车动力电池,至今市场前景仍处于渺茫状态。
第一批试用营的电动汽车出现自燃事故,似乎赶在上海车展前给众厂商提出预警,汽车电池,电动汽车安全成为箭在弦上的问题。电动汽车虽然被业界视为最节能环保的汽车产品,但是否产业化条件成熟,与其核心零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密不可分。
“中国城市目前还不适宜发展纯电动汽车,”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目前国内电池还没有达到纯电动汽车的要求,存在电池重、单次充电里程不够高、建充电站、换电站需要大量地皮等缺陷。“发展纯电动车,必须大力提高电池性价比,目前只能做演示,不能推广。”
尽管习惯性的诸如“一哄而上”的说法不绝于耳,但就生产能力而言,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仍然是有缺口的。每个企业在出厂之前,都必须对其产品进行生产一致性和安全性等质量检验,在排除“短板效应”等缺陷之后,其产品合格率大概只有70%左右。
从技术上讲,如果我们的电动车面向中国市场,必须要到中国来研发这个技术,这样更贴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另外,中国现在也把精力放在电池供应方面。如果电池从别的国家运过来,体积很大,成本很高,而中国本身就有很好的电池供应商。所以,如果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国产,就要尽可能实现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
目前,动力电池面临着比较大的问题。比如说它的成本问题、安全性的问题、一致性的问题,一致性的问题就是跟它的循环寿命结合在一起,这三个方面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达到相应的产业要求,对于它的推动才会有比较大的优势。动力电池未来的前景分析:尤其是在科技部做的电动汽车的规划中,预测在2015年会达到100万辆,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量是在100亿瓦时。
汽车业资深分析师罗锦陵表示,就电动乘用车而言,因为主要消费对象是私人,因此价格是首要制约因素,其次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再次更或是可靠性、维修费用等等。
中国汽车业一直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车来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如何实现产业化,而汽车动力电池怎样降低成本,且保障安全性能成为重之又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