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用锂电池行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车用锂电池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 车用锂电池行业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 车用锂电池的准入门槛实际上很高,但很多企业达不到标准
车用锂电池行业的市场数据:
- 国内做得非常好的电池厂仅能达到60%以上的成品率
- 全国整车厂的利润率并不高,大概在4%
目前,国内的车用锂电池行业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竞争也不充分。一位多年研究车用锂电行业的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企业很多都不是自己在提标准,而是供应商在提标准。设备也是一样,是供应商提标准,企业来学习。”考察一个锂电池厂是否具备真正的技术水平,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电池的原材料和设备是你提标准,还是供应商提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做山寨手机等低端电池的厂家都是赚钱的,而做品牌笔记本电脑、汽车等高端电池的企业少有盈利。
从电动车的要求来说,车用锂电池的准入门槛实际上很高,但很多企业达不到标准,也在投入、作秀,导致整个车用锂电池行业水平层次不齐、差距悬殊。
一般来说,满足汽车要求的电池,成品率应该在60%-70%左右,成品率能够达到80%以上,就可以盈利了,而达到90%左右的成品率,毛利就能达到40%,目前国内只有做得非常好的电池厂仅能达到60%以上的成品率。
实际上,目前国内电池厂成品率低与设备水平有关,大多数的电池厂装备的水平不够先进,一些新投的企业,目前设备基本上从日韩进口,虽然先进但是技术积累和管理跟不上。
以日本电池厂为例,他们的维修维护保养人员,参与了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制造,对新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非常到位。而我们国内的企业引进日本韩国的设备,对设备的保养不够,利用率不高,一旦有任何故障,修不了,投资越大,废品率相当高,成品率相当低。
除了盈利问题,电池厂与整车厂关系的不对等也是阻碍电池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具体来讲,目前整车厂和电池厂存在一定的买卖关系,但是不够紧密,对电池厂提升作用不大。
由于新能源汽车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整车企业对电池的理解比较初级,只是要求有多少伏,多少安培,多大体积,并从电池的寿命、性能、价格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让国内的电池企业望尘莫及。
不仅如此,很多整车投资去造电池,电池厂投资去造汽车的现象,让这种关系进一步疏离。
现在很多不大的电池厂都会在展会上拿出自己的汽车。电池厂做这个有两种目的:一种就是为了使电池的系统与汽车匹配,另一种就是在做秀。把汽车简单的组装,拿去报项目获得资金。
与此同时,国内的整车企业也热衷于造电池,中国自主品牌代表性企业——奇瑞目前就在做电池、做材料,做组合、做控制。
“现在全国整车厂的利润率并不高,大概在4%。又要把有限的研发资金用到电池上。做完材料,再用材料做成单体电池,单体电池还要有控制系统。自己从零开始做电池,这是很危险的,这将是很大的包袱。”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实际上,日本的经验已经为整车厂与电池厂的关系做出了模版,那就是整车厂与电池厂合资,比如丰田和松下、三洋的合作。
“目前中国的整车厂应该针对电机、电控的水平对电池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双方共同提高,这才比较合理。”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不一定最好的元器件组成最好的系统,应该是最匹配的元器件组成最好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