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的生意,做到头了?
作者 | 程茜
编辑 | 心缘
7月上旬,羊女士在随手把玩民宿房间的智能音箱时,发现音箱摄像头悄悄拍下了她及其他房客的视频监控画面。事件一出便引起众议,连续多日冲上微博热搜。
经调查,涉事的小度智能屏普通用户版实则无辜,视频录制功能不会自动开启,且普通用户版产品仅允许在家庭场景下使用,是商家将智能设备用于不当用途。尽管此事错误的源头与小度设备无关,但在智能音箱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这样的负面消息俨然是雪上加霜。
▲智能音箱偷拍事件
如今智能音箱市场的增势,已经难复当年盛景。
回想8年前,亚马逊推出智能音箱Echo,并投入巨大资源推动这一全新品类智能设备的市场教育,2015年出货量达250万台,次年数量直接翻番,掀起了全球智能音箱落地的狂澜。紧随亚马逊之后,谷歌、苹果、百度、阿里、小米等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推出智能音箱品牌。
然而近年来,这条曾被科技圈众星捧月的“黄金赛道”,却声势渐熄,疲态难掩。
在国内,产研机构洛图科技的线上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5月,中国智能音箱月销量分别下滑19.4%、23.7%、32.1%、29.3%、26.6%。从去年9月开始,其销量已经连续9个月均较去年同期呈负增长。
在国外,北美市场的智能音箱市场增长已趋近停滞。根据知名市研机构Omdia发布的智能音箱报告,2021-2026年北美地区智能音箱年出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仅有1.3%,其中亚马逊智能音箱的年复合增长率跌至负数,谷歌也仅有0.2%;要知道,2014-2021年期间,这一地区的年复合增长率可是高达118%。
多个品牌的智能音箱产品退出历史舞台。谷歌2020年12月拿掉了大尺寸的Home Max、2021年12月停售了曾登顶全球最畅销智能音箱的Home Mini;鲜有短生命周期产品的苹果,也在2021年3月突然宣布停产才仅仅问世不到4年的其初代HomePod,自此将智能音箱产品线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更高性价比的HomePod mini……
如此来看,智能音箱的生意,真的做到头了吗?
一、从高歌猛进到偃旗息鼓,智能音箱进入瓶颈期
智能音箱2014年诞生之后,2019年其全球出货量就增长至1.47亿台,呈指数级增长态势。尽管数据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还未披露2021年的数据,不过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其增长逐渐趋于平缓,且开篇我们提到国内智能音箱销量已经连续9个月相比上一年同期下滑,可以看出,智能音箱市场销量已经见顶且呈下滑趋势。
▲2016年至2020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
1、巨头玩家垄断85%市场份额
智能音箱市场中TOP 6企业占据了全球超85%的市场份额。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份额排名前六的公司分别为亚马逊(28.2%)、谷歌(17.2%)、苹果(12.7%)、阿里巴巴(12.3%)、百度(11.4%)、小米(6.2%)。
▲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份额排名(图源:Strategy Analytics)
另据Omdia报告,2021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场规模约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年出货量约为1.9亿台,预计到2026年达2.73亿台,复合年增长率为7.5%。其中,中国三大智能音箱品牌阿里、百度和小米合计占2021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的52%;阿里更是拿下年出货量第一(4200万台),比第二名亚马逊多出500万台。
从市场格局来看,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智能音箱市场都被头部玩家长期垄断,市场格局基本成熟,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
2、价格稳定,没有渗透空间
除了被巨头玩家垄断外,智能音箱的价格区间趋于稳定,也导致这一市场难在出现变量。
目前,阿里巴巴、小米、百度带屏音箱的价格都稳定200-1000元不等,无屏音箱则都在500元以下。海外市场,苹果、亚马逊、谷歌的智能音箱都集中在700元左右。
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告诉智东西:“早期,智能音箱市场真的太卷了,这也洗刷掉了一部分玩家。”在智能音箱普及阶段,各路玩家为抢占市场掀起一波降价潮,早在2018年,小度、阿里天猫精灵等国内品牌已经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将售价将智能音箱售价压到百元以内,京东和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叮咚TOP智能音箱更是将价格从399元降至49元的超低价。
▲叮咚TOP智能音箱(图源:太平洋电脑网)
现任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SLG)总经理、小度科技CEO的景鲲,曾在2019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我们通过一定的补贴,能够让这个产品门槛降低,从一线到六线全打穿,让更多的中国老百姓都能接触到这样的产品。”
各种补贴之下,智能音箱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许多体量不及科技巨头的玩家只能被迫退场。甚至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2018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开表态:“不再跟进智能音箱赛道。”
而当消费者对低价智能音箱习以为常,巨头玩家也难以推出能让消费者愿意买单的高价新品。
3、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走过加速普及期,智能音箱赛道正迈向下一个阶段。思必驰IoT产品总监任毫亮告诉智东西,目前,不论是带屏音箱还是无屏音箱,在用户对于音质的需求以及部分语音交互功能的实现上,都已经基本满足用户需求,智能音箱市场也已经基本饱和。
市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1年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同比收缩,但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之下,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5%。
其中带屏智能音箱出货量保持增长,市场份额提升至39%;无屏智能音箱市场也加快升级步伐,通过音质、连接及产品外观等方面的提升积极拓展中高端市场布局。
回想2014年,亚马逊推出全新硬件品类Echo,将智能语音交互技术植入传统音箱,带动了智能音箱的火爆热潮。
当年声势浩大的智能音箱,怎么就哑火了?
二、被边缘化的智能家居入口
为什么智能音箱涨不动了?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来回顾下,当初智能音箱是如何火起来的。
起初,智能音箱被看好两个特点:语音交互和智能家居入口。
彼时,智能家居的交互方式都是触控、遥控器等,搭载了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进一步丰富了智能家居的交互方式,使得各大厂商对其寄予厚望。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告诉智东西:“相比于(此前曾被认为是智能家居入口的)路由器等,智能音箱与人的交互性更好,因此它作为智能家居入口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2014年亚马逊发布的Echo智能音箱
因此,巨头玩家看中的并不是智能音箱这一新型产品,而是其背后庞大的物联网市场。
2019年1月,小米启动了“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智能音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前小米智能硬件部总经理唐沐在当时透露:“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很重要的操控入口之一。”
同年9月,百度CEO李彦宏说:“智能音箱本质上是一个人工智能助理,它的发展方向并不是长得越来越像人,而是越来越能够帮助人、服务人。”这也印证了百度的打法是先从语音交互入手,不断打磨、完善智能家居生态。直到2021年3月,小度推出了围绕智能音箱的小度智能中控屏、教育平板等多款生态硬件产品,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生态系统。
三巨头之一的天猫精灵也这样认为,阿里巴巴副总裁、IoT业务创建人陈丽娟说:“智能音箱并不是一款独立存在的硬件,而是能对场景进行智能化升级的设备。”因此,智能音箱并不会独立于其他智能设备而存在。
然而近十年过去,智能家居的品牌、产品越来越丰富,但智能音箱并没有真正站稳智能家居入口的核心位置。
前些年的智能音箱混战,致使智能音箱已趋于普遍,价格不再是影响普及率提升的核心因素。当一个家庭拥有多台智能音箱后,除非产品发生故障,否则消费者很难再有动力去购买新的智能音箱产品。
那么,为什么智能音箱产品越来越难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拆解。
首先,智能音箱使用频率不高,不易损坏,迭代功能难以激起用户的换新需求。任毫亮告诉智东西,智能音箱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市场容量不如手机,且每天放置在家里,损坏率较低,用户也不会每天盯着它看,因此不需要去购买新款来获得满足感。
其次,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入口的角色被进一步淡化。“这些年的发展说明,智能音箱成也AIoT,败也AIoT。”曾德钧说,“基于物联网逻辑做智能音箱的玩家都会遇到瓶颈——就是「端、网、云」所形成的物联网生态瓶颈。”
AIoT往往需要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来自不同维度的数据,然后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处理,实现万物互联。
“智能音箱只是这个生态的一个端,当这个端没有物联网生态的支撑,基本上是活不下来的,这也是智能音箱经过一阵狂热之后只剩下一两家的原因。”他说。智能家居入口这一曾被寄予厚望的角色,却成了智能音箱玩家发展的分水岭,这也是智能音箱国内三巨头的成功关键。
除了智能音箱外,语音交互技术的载体还可以是开关、电视、空调、洗衣机等任何家电设备。而随着全屋智能方向趋火,单体的智能设备不再是智能家居场景最理想的方案,未来,多入口、无感交互、主动智能服务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后,“智能家居入口设备”将是“伪命题”。
任豪亮认为,从用户角度来说,智能音箱需要考虑的是能解决用户什么问题,而不是它能不能作为入口。在家庭中,用户需求以空间、场景为单位的,不同空间所需的交互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智能音箱具备的语音交互以及带屏音箱增加的触屏交互功能,在某一空间中能够找到其特定的使用场景。这也就是小空间里的中心化和大空间的去中心化。
第三,智能音箱的基础功能还存在很多局限性。为了追求高性价比,很少有品牌会在智能音箱的音质方面做到媲美专业级音箱的水平。“它与内容的可连接性、与人的适配性、音质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曾德钧说。
搜索易用性方面,他举了个听音乐的例子:“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一个歌迷能记住某一歌手的歌曲名字在10-30首之间。”这意味着,用户很难记住自己想听的每一首歌曲的名字。此时通过语音交互来搜索歌曲的方式,可能要比在手机或电脑上打字搜索更费事儿。
再者是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本身的成熟度问题。目前,还没有一款语音助手做到严格意义上的“高智商”。
一位购买了10余款小米IoT产品的小米发烧友用户告诉智东西,2020年,他购买了小爱同学、小米电视、小米智能猫眼、扫拖机器人等多个产品,初衷是想打造一整套互联互通的智能家居,但智能音箱经常出现听不懂话、反应慢的状况,还不如用手机控制来得方便。现在,他跟小爱同学的常规互动,只剩下听音乐、定闹钟、问天气等这些比较死板的语音控制指令。
总体来看,智能语音助手,是智能音箱的交互中枢;但智能音箱,却已经不是语音助手的唯一载体,也不是智能家居入口的终极形态。
三、新形态无较大增长空间,Matter或成新变量
看向未来,智能音箱还能带给我们多大的想象空间?
曾德钧说:“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以物联网为生存逻辑的音箱,会随着物联网的成长而成长。但是音箱最终会借助大数据、智能匹配算法、新的无线连接技术回归音箱的本质,就是人与声音内容的连接。这种连接会向更好听、更懂你、与人更友好的方向发展。”
从单品角度来看,智能音箱的形态和功能正日趋多元。
当前,各大科技巨头都在扩张其IoT生态。根据公开数据,小米2021年所有智能设备的全球连接数量高达4.34亿件,小度助手截至2021年底可连接的IoT智能家居设备超过2亿件,天猫精灵生态截至今年7月20日已连接超过4.6亿件设备。
其中,智能音箱并没有被小众化,而是衍生出更多更细分的品类:如分别推出针对教育、医疗、酒店、商用、儿童、老年人等不同场景设计的专用智能音箱;智能音箱也可以通过增加镜子、平板、车轮,变成智能美妆镜、智能视频通讯设备乃至可以四处移动的家庭机器人。
▲天猫精灵智能美妆镜Queen
不过,这些小众垂直场景下的智能音箱产品,尚未产生较强的用户黏性。
“这些拓展出来的新形态智能音箱,其增长空间还是相对有限的。”任豪亮谈道,以教育音箱为例,相较学生平板,智能教育音箱的功能更为专一,在家庭里只是辅助工具,假如用户有到户外使用的需求,教育音箱就会被替代。
伴随着智能家居迈向无感式交互,智能音箱的交互体验也在变得更加自然。
比如,相比以前用户必须先喊“Hi,Siri”“小爱同学”“小度小度”等唤醒词,现在一些智能音箱与用户的对话模式已经不再那么僵化,而是在没有听到唤醒词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分辨用户是否在和自己交流。随着情感交互等技术日趋成熟,智能语音助手将更加拟人化和善解人意。
智能音箱亟待解决的另一问题,是多设备互联。
一个家庭里的智能硬件设备,可能来自很多个不同厂商,那么这些设备之间能不能丝滑的协同,就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为了打通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苹果、谷歌、亚马逊等智能家居巨头发起的Matter协议。该协议一旦落地,可能会为智能音箱带来转机。
不过,这个变量的实现时间是一个未知数。任豪亮谈道:“大家对Matter协议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所有的东西实现都需要一个过程,让这些厂家开放并放弃一些东西,是很难的。”
结语:创新少、増势缓、盈利难,智能音箱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当初,亚马逊智能音箱带动了新的品类,众多巨头火速入局,诚然,这一智能硬件的新品类为这些玩家带来了机遇,但经历猛涨之后,智能音箱市场开始偃旗息鼓。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9年以来,疫情反复暴发,市场消费热情减弱,对智能音箱市场不无影响。不过,究其根本,还是智能音箱本身对于用户的需求黏性不足以及市场增长瓶颈所致。
再加上智能音箱作为用户家中的关键设备,又兼具摄像头监控和麦克风监听功能,其隐私问题亦令很多消费者顾虑重重。
短期来看,智能音箱产业正在探索更丰富的产品功能和应用场景,并在持续优化生态建设,但这些思路现阶段并未展现出足够的冲劲。要讲接下来的故事,智能音箱玩家还需继续寻找和激发高频刚性需求,打开新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