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机器人“+” 实现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信部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
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
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6万台,同比增长67.9%。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921.4万台,同比增长48.9%。从数据上看,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增速较快。
?
从细分领域看,我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工业机器人已经应用到国民经济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在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进行产业发展方面应用广泛。此外,服务机器人也活跃在餐饮、零售、物流配送等领域,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特种机器人在安防救援、石油化工等领域发展快速,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
?
机器人+引多方布局
?
从市场来看,目前产业方、投资界都在争相参与,细分赛道已涌现出头部玩家,例如节卡机器人,节卡机器人的产品布局十分广泛,从3C电子到汽车、食品、化工、精密制造、能源的领域均有节卡机器人的身影。
?
在市场规模范围不断扩大之际,多方资本也加速入局。仅3月9日这一天,蓝芯科技、法奥机器人、矩视智能就分别官宣获得融资,合计数亿元。实际上,资本对于工业机器人这一赛道十分看好。2021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融资数量超90起,融资金额超过2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超4.6万家,增速达到72.97%。
?
政策支持
?
我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2021年出炉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工信部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
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十四五”期间,中国各省份均持续推进工业机器人机器相关产业的建设,对制造业进行了细致的战略规划。
?
北京:构建“4+1”发展格局
?
2021年12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十四五”使其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聚焦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四大整机加关键零部件的“4+1”发展格局,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
上海:发展高精度工业机器人
?
2021年12月,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高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工业机器人升级,发展应用与加工等场景的高精度工业机器人,突破具备柔性交互与高仿人化特征的6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与自适应机器人。
?
广西:积极开辟新蓝海 重点培育机器人产业
?
2022年3月,广西发布了《广西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积极开辟机器人、无人机,重点培育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以及应急装备产业,实现新赛道中的加速跑。
?
小结:实现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供需两侧“双向发力”,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上下功夫,提升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增速;加强产业链供给能力,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高端机器人产品,促成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加快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形成;促进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