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于冰:自研芯片或年底后规模量产,要把视频变成轻工业
8 月 10 日晚间消息,快手发布视频云品牌 StreamLake,正式进军 B 端业务领域,并推出面向视频直播点播应用的云端智能视频处理 SoC 芯片 SL200 和解决方案。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于冰及快手技术副总裁、AI 技术及主站技术负责人王仲远分享了快手在 To B 业务方面的思考。
▲?StreamLake 视频 AI 全景图
快手自研芯片或在年底后规模量产
本次发布会上,快手发布了自研芯片的进展。据于冰透露,快手以 AI 和音视频业务为重点,研制出面向视频直播点播应用的云端智能视频处理 SoC 芯片 SL200 和解决方案,目前已流片成功,并正在进行线上内测。
据介绍,该芯片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实力,帮助客户和企业用更低的计算成本,带来更高的收益。目前该芯片还在小规模测试阶段,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采访中,于冰表示,快手自研芯片主要以自用为主,“也在跟行业客户做一些初步探讨,如广电、云游戏、安防都是对视频压缩芯片需求非常大的行业。广电有 8K 升级的需求,8K 视频码率如何降下来,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们做这个芯片,用于直播和短视频的压缩,它能够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带宽。”
此前,字节跳动也进入了自研芯片领域,其自研芯片探索主要围绕自身视频推荐业务展开。不同于阿里、百度、腾讯等公司扎堆“造芯”,字节跳动和快手的芯片更多围绕视频业务。互联网大厂自研芯片,除了自身需求等原因之外,未来可能带来更为长尾的价值。
于冰表示,芯片规模量产可能会在年底以后。“业务规模方面,我们希望小步快跑方式,逐步验证。”
视频云市场增速明显,快手如何打出差异化?
近年来,得益于视频在在线教育、直播电商和视频会议办公等场景中的应用,视频云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份《2022 年中国视频云服务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 年中国视频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448 亿元,未来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去到 29.5%,増势明显。
提到行业竞争时,王仲远表示,确实行业里面做云的厂商非常多,友商们也非常优秀。但快手发现,现有的视频云方案还是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有很多客户在用上上一代的视频压缩标准,其实中间有技术的障碍,也有商业模式上的矛盾。
他认为,在非常多的行业,客户在做视频化或者直播化的转型升级的需求还仍然远远没有被满足,这也恰恰是快手决定发布 StreamLake 品牌的初心 —— 快手看到了视频化浪潮,以及视频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革新的可能性,“我们认为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
据悉,StreamLake 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底层是基于快手整个中后台的基础设施,源起技术能力,同时服务于快手的主站平台、直播、电商、商业化和海外这些主业务。
据王仲远介绍,StreamLake 有两个独特性:一是专注于视频 AI,围绕视频从创作、理解到分发的全过程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打磨,相比于行业里面其他的 AI 提供厂商,快手有大规模数据,尤其在视频的数据场景进行验证;二是跟其他 AI 厂商相比,除了服务器端的 AI 技术外,还有手机端 AI 技术。
王仲远表示,快手在 TO B 业务方面坚持两个理念,一是长期有耐心,To B 是一个需要周期非常长,需要非常坚定的信心和很强的耐心跟行业合作伙伴一起,去做视频化的转型和升级;二是非常注重成本和效率,以及利润,所以也不会大规模的搞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对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目前还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无论承载介质是什么,底层都离不开音视频和 AI 技术。快手首席技术官陈定佳表示,“我们经常思考,快手过去得到的经验,打磨过的技术,沉淀出的解决方案,能否为更多企业所用?最终,我们以内容汇聚与分发方面的大规模实践经验,将多年积累的技术能力,沉淀为一套可复用的产品体系与服务。”
他认为,视频化正在赋能千行百业,StreamLake 将在创新、体验、规模、成本四个方面为客户提供价值,快手自身发展中所经历的快上线、提品质、扛规模、控成本四个阶段所积累的底层基础设施和技术团队将提供有力支撑。
于冰透露,快手 TO B 业务的长期愿景是,最终希望跟合作伙伴一起去把视频的重工业真正变成轻工业,不管从它的操作、交互还是成本都做到真正最理想的情况,让这个视频行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