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集体涨价,谁剥夺了你的骑行自由?
原标题:谁剥夺了你的骑行自由
“失去雪糕自由后,我也失去了骑行自由。”这句话最近在不少社交媒体上出现,很多网友都在感叹,共享单车开始了新一轮的涨价潮。
虽然,部分网友对行业涨价有些不满,但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其涨价也有着一定的内在逻辑。
首先,上游成本提高,倒逼企业涨价。共享单车行业的成本大头-制造成本和运维成本都在上升。以制造成本为例,今年第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企业需要将部分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
再者,从共享单车的发展阶段看,追求商业回报,实现利润突破,也开始变成企业的首要目标。一方面,共享单车竞争格局已经固化,并且头部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对稳定。此时,共享单车企业冒着成本提升的风险,去提高市占率,反而会拖累企业业绩,涨价成为各家默契的选择。
另一方面,巨头此前将共享单车作为自身商业生态的重要补充,巨头看重了共享单车的流量价值和支付入口价值。但在互联网竞争格局固化后,共享单车的上述价值在降低。此时,实现盈亏平衡甚至让共享单车实现稳定盈利成为巨头对待共享单车的主要态度。
实际上,共享单车集体涨价,只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缩影。利润数据取代流量故事,将成为互联网公司首要追求。
/ 01 /
集体涨价,共享单车不再“内卷”
今年以来,互联网的主旋律是,各家企业已经不再把追逐市场份额放在首位,而是更加看重盈利能力的提升。共享单车也不例外,行业出现了集体涨价的趋势。
近日,美团单车发布公告,从2022年8月10日23时起,将对单车骑行畅骑卡无折扣价进行调整,美团单车7天卡、月卡、季卡的无折扣价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涨价5元、10元、30元。对于此番涨价,美团单车解释称是由于硬件和维护成本的增加。
美团单车涨价并非行业个例。今年早些时候,哈啰单车就已经将同样三档骑行卡的价格调整至同等水平。哈啰单车的涨价还不止于此,据《北京日报》消息,有多地网友称,哈啰单车起步价已从每半小时1.5元提升至半小时2元,目前沈阳、长沙、佛山、绵阳、珠海等多个城市单次骑行涨价已生效。
行业涨价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策影响。公开资料显示,今明两年,多地地方政府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及单车投放数额,并且部分地方政府也表示将严控共享单车投放数额,甚至逐年递减,如广州市交通局启动的新一轮互联网共享单车运营招标中就显示,此次招标将比上一个轮次减少15万辆共享单车的投放。
在上述政策背景下,意味着共享单车未来在部分省市将通过G端获客,并且在单车投放量下降的趋势下,通过涨价提升利润,也是共享单车企业的最佳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多位行业从业者表示,行业内的几大平台,欣然接受部分地方政府的招标政策,甚至认为该政策是利好。由此,也有不少从业者感叹:“共享单车距2017年高峰期仅过去5年,整个市场玩家怎么给人一种想躺平的感觉。”
从业者对共享单车想躺平的感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共享单车集体涨价更深层次的原因,共享单车企业实在卷不动了。
/ 02 /
成本变高、格局固化,盈利成行业最佳选择
共享单车企业不想内卷的原因在于,行业的成本在变高。而企业即使冒着行业成本提高的风险去拼市场,其带来的商业回报也在变低。
从成本端看,共享单车的成本主要分为制造成本和运维成本,两大成本都需要持续地投入。以制造成本为例,由于共享单车在外界环境中使用损耗率较高,基本上每年最低都有20-30%的车辆需要替换。但今年以来,上游成本持续提升。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原材料成本上涨,迫使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除制造成本外,单车的运维成本也在提升,哈啰单车、美团单车在涨价的时候,都提到人工成本带来的运维成本上升是涨价的重要原因。在成本端压力明显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只能将压力向下游传导。
成本提升固然是共享单车涨价的重要因素。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追求商业回报,实现利润突破,已经成为各家企业的首要目标。
首先,从共享单车生意本身来看,共享单车竞争格局已经固化。根据易观分析数据,青桔、哈啰、美团已经坐稳行业TOP3,并且三家之间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对稳定。而且TOP3在区域投放上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差异化,如哈啰的优势地区在低线城市,而美团单车重点布局高线城市。
此时,共享单车企业冒着成本提升的风险,去提高市占率,在高强度投入下,反而会拖累企业业绩。由此,涨价成为各家默契的选择。
再者,巨头此前将共享单车作为自身商业生态的重要补充,巨头看重了共享单车的流量价值和支付入口价值。以流量价值为例,共享单车对于平台类型企业至少两个好处,一是维持旧有客户规模并增加粘性,二是大大增加对新用户的吸引力。
但在互联网竞争格局固化后,共享单车的上述价值在降低。此时,实现盈亏平衡甚至让共享单车实现稳定盈利,成为巨头对待共享单车的主要态度。一位接近行业的知情人士也表示,现在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都在出于成本、利润的种种考虑调整价格。
共享单车的商业化模型,可以拆分为两个维度:使用频次以及使用单价。在使用频次上,共享单车已经发展多年,使用频次即使还有上升空间,也需要企业增加运维人员,将单车进行更精细化的运营,以提高单车周转率,但此举也会进一步增加运维成本,同样需要提高价格,应对成本上升。由此,提高单次使用价格是企业追求利润的必要之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共享单车集体涨价,对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呢?
/ 03 /
利润数据取代流量故事,成为互联网行业主旋律
实际上,共享单车集体涨价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缩影。接下来,利润数据取代流量故事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尚未盈利企业的首要追求。
在互联网发展早期,互联网总是热衷打造新概念,却没想好怎么收尾,老生常谈的烧钱铺规模打法,是当时企业发展的不二法则。
但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到达巅峰,互联网产业的终局面貌开始呈现:在互联网流量红利告急的情况下,不同细分赛道的玩家在讲述同样亏损换增长的故事,就越来越像伪命题。
一方面,流量到顶后,已经验证了部分互联网企业的现有商业模式,无法支撑其实现规模化盈利,典型如部分生鲜电商企业。另一方面,过去很多企业过于倚重资本,但忽视了运营。以共享单车为例,这个生意比的是资本投入和出租效率。前者决定扩张速度和布局密度,谁钱多谁说了算,但下半场比的是效率,只要精细化运营,行业才有实现盈利的可能。
随着互联网产业终局面貌的揭开,投资者也变得清醒,企业不再会因为互联网概念而被投资者另眼看待,而只会因为创造利润与现金的能力被投资者们追捧或者抛弃。
在上述背景下,企业无论是出于自身的未来发展,还是想要拥有较好的资本市场表现,在利润端实现突破,都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首要追求。
这也体现在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动作上。企业普遍将提升利润,作为自身的第一要务,典型表现就是,今年以来,互联网企业纷纷减员增效,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而遇到盈利瓶颈的企业,则采取了更多元的尝试。
如长视频行业,其不仅像共享单车行业一样,提高会员价格,也采取了和短视频和解的方式,通过向短视频提供影视资源,获取版权收入,并借助短视频的宣发功能,盘活长尾影视剧资源,以实现提质增效,朝着盈利目标前进。
总的来说,共享单车的集体涨价折射出,互联网企业早已过了融资烧钱铺市场,狂打价格战的阶段,现在剩下的互联网玩家需要思考如何优化商业模型,或寻找其他增长曲线,去实现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