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再触底 雷军低谷穿越?
??????作者:陈晚邻
编辑:晨鹤
风品:邓亮 沈禾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钝刀子割肉最疼!
亦如后疫情的长尾效应,百业承压,连抗周期的消费业也有些吃不消。
龙头小米,又能多“整活”?
01
营利双滑 销量降库存升
手机盘失守为哪般?
LAOCAI
8月11日,雷军发布第三场年度演讲,主题是“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从2020年的“一往无前”到2022年的“迷失彷徨”,不免让人感叹。
居安思危没有错!8天后,小米集团(下称“小米”)2022年二季报公布:
上半年营收1435亿元,同比下降12.84%,净利7.988亿元,同比下降95.02%。算得上大变脸。
更令担忧的是,第二季营收701.7亿元,同比下滑20.1%,环比下滑4.3%;经调整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大降67.1%,环比下滑27.2%。环比下坠、再次触底,何时转向,依然是未知数。
要知道,2021年的小米突飞猛进,甚至雷军喊出“赶超苹果”口号,如今为啥遭此重跌?
就二季度而言,最主要是因占据了小米总收入六成大盘的手机业务,出现较大震荡。手机收入和销量同比均出现两位数下滑。
对此,小米解释称,主要由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减少所致。
第二季出货量,从2021年同期的5290万降至3910万台,同比减少26.2%。ASP(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从平均售价1116.7元降到1081.7元;毛利率从11.8%降到8.7%。
种种飘绿数据,这是一份惨淡成绩单。
要知道,手机可是小米的基本盘。二季度可是手机销售旺季。同样是疫情影响下,2021年二季度其营收达到878亿元,净利63亿元,当季手机出货量5290万台,均为小米近两年中的峰值。
如今怎么不行了?何以失守?
小米给出两点原因:一是疫情反复,二是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诚然,大环境因素不可忽视,智能手机已入红海。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只有2.87亿部,同比减少9%,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降幅更达10.1%,均为疫情以来最低值。
行业分析师林永补充认为,除了下行经济周期外,换机周期延长、真正5G“换机潮”延迟,亦是疲软原因。这波下行,所有手机玩家都“在劫难逃”。
只是,小米跌速还是大超行业水平,又有多少自身症结呢?
不算苛问。曾几何时,借华为折戟之机,小米2021年国内出货量同比增幅达到惊人的31%,远高于OPPO和vivo的18.3%和23.3%。
但随着荣耀接力成功、2022年第二季登顶销冠,高端领域苹果、三星等强势抢食,小米刚吃到嘴里的份额又不得不吐出来。
据IDC数据,2022上半年,小米出货量跌至全球第三,降幅达25.5%,相当于少卖了近2500万台手机,为榜单上跌幅最大厂商。
“卖不动”的小米,亦遭遇库存烦恼。截至2022年6月末,其存货金额577.99亿元,处于较高水平。
小米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这个季度“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二季度小米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制成品库存达到324.9亿元,同比增长35.7%,减值拨备23.5亿元,同比增长76.6%。
事实上,这还是“优化”努力后的结果。为清库存,小米一边在中高端机型领域让利促销,另一边整体延期了上半年高端新品的发布节奏。
只是,“以价换量”只是权宜之计,推新也要市场买单。正如财报电话会议上,合伙人王翔所言,接下来要顶住压力,抓住基本盘。行业共识是,手机依旧是一个大市场,但要回归到此前的增速已经很困难。
好在,曾被吐槽成长瓶颈的高端化,成为一抹亮色。
小米财报引用第三方报告数据显示,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国内3000元至4000元价格段的市占率同比提升了3.5个百分点,达18.2%。4000元至5000元价格段市占率提升了2个百分点至15.5%。
的确,可圈可点,亦难能可贵。玩味在于,过往6份财报中连续披露高端机(国内3000元以上、国外300欧元以上)出货量的小米,2022半年报突然“失声”,高端机具体销量隐去了。
最新一次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小米大约卖了400万台高端机,比2021年单季度平均销量600万台少卖了200万台,整整三分之一。
8月11日小米新品发布会上的主打产品还是其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IX FOLD 2,8999元的起售价无疑高端代表。
但据市界称,MIX FOLD 2的备货量只有20万台左右,难以激起更大水花。
红海搏杀,小米可安好?高端机生意到底咋样?有多香呢?
02
科技生态梦诱人
远水难解近渴?
LAOCAI
好在,小米业务结构相对多元,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可以对冲市场起伏风险。
然另外两架马车——IoT和互联网,也难言多好过。
第二季,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的收入为198.12亿元、69.71亿元,同比减少4.5%、0.9%。虽下滑幅度远小于手机业务,但毕竟是三马车全下挫。
不可谓不努力。在IoT业务发布会上,小米推出了抽油烟机和分区洗烘一体机两款新产品,被视正式涉足厨房大家电;在洗衣机领域,也推出时下流行的首款分区洗烘一体机。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小米自信有足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只要贴上自己的牌子,产品就能卖出去,从而不断延长自己的产品链条,推高整体营收规模。
的确,米家生态链的品牌背书不容置疑。但B面是低毛利率。雷军曾明确表态“硬毛利率小于5%”。换言之,硬件产品难获高溢价毛利,从而难大幅拉动业绩。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小米旗下的大小家电,不少是找厂商代工生产后贴牌的产品,强在营销、设计和性价比,品质体验仍需加把劲。
2022第二季,小米其他业务收入同比有所增加,由上一年9.32亿元,增长20.0%至11.2亿元,可背后原因是小米出售了部分办公楼。
也有好消息。8月11日,在雷军演讲后,小米全栈自研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发布,让不少米粉着实兴奋一番。
据悉,CyberOne通过机械关节模组和全身控制算法,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并通过音频、视觉算法和模组提供情绪感知和空间三维虚拟重建能力。
铑财在百度搜索“小米”,搜索页的官网头图已赫然变成“小米CyberOne人形仿生机器人”,手机、智能生态等产品则放到了右侧的小窗。战略位置摆得不低。
不难推测,传统业务受阻情况下,CyberOne无疑是一个能“看得见”的新故事、新成长抓手。事实上,小米已在教育机器人、清洁机器人、足浴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领域,深度布局。
只是,想象力不代表真实收益。仿生机器人在应用方面的落地放量,仍是一个瓶颈。
有评论称,CyberOne的动作还略显僵硬,与理想中的服务型人形机器人还有差距。
小米总裁王翔也坦言,人形机器人未来有很大应用潜力,未来会持续在这个品类和周边产业投入。现在机器人整体的研发成本仍旧比较高,目前小米还在摸索和突破前端技术,还没到量产阶段。
不过,这阻挡不了小米的布局雄心。规划中仿生机器人,已然是小米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半年报称,继续推进“手机×AIoT”核心战略:
“公司正在构建不断延展的科技场景。从智能手机出发,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构建小米科技生态。”
雄心可嘉,可培育投入之路亦漫漫,是否远水难解近渴?
03
急不得的造车 急迫的小米
警惕顾此失彼
LAOCAI
相比之下,渠道发力更现实些。近年来,小米出海可圈可点,俨然已是一家国际化大厂。然伴随美国、印度市场政策的风云变幻,小米面临的不确定性挑战也在变大。
显然,小米还需新故事。
2021年3月,小米集团宣布造车,拟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预计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雷军本人亲自带队、堪称“背水一战”。
2021年12月,雷军又加码,预计未来5年投入1000亿研发费用,进击勃勃雄心肉眼可见。
然而今年,雷军话锋一转,在年度演讲中称,认识到造车一事“急不得”。进而表示,小米造车将会以自动驾驶为重要切入点,打开汽车市场。
据悉,目前小米自动驾驶已进入测试阶段,第一期规划了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
“急不得”是有逻辑的。虽是跨界造车的种子选手,但小米入局晚,亦无相关硬件基础,叠加行业血拼竞争、分羹日难,摸着石头过河的确应如烹小鲜、如履薄冰。
问题是,时间不等人、竞品不等人、市场不等人。
特斯拉已然傲视群雄,蔚小理也在各自领域扩大战果,技术、充电桩、体验等方面极尽攻势;零跑、威马、哪吒等二线新秀奔袭加速、隐隐还有赶超之势;传统汽车亦脱胎换骨,比亚迪把性价比玩明白了,知耻后勇的吉利、长城、长安更磨刀霍霍、动作凶猛;跨界智能化玩家意在四两拨千斤,华为加持赛力斯,百度智能驾驶战线也拉了几年跨度……
无需累言,江湖未定,你我皆黑马。大浪淘沙,亦折戟者众。智能化赛点日益临近,留给小米的时机还有多少?
面对竞争激烈,小米甚至立下了自动驾驶要在2024 年冲到行业第一梯队的壮志。换言之,小米汽车必须“出道即巅峰”。
底气从哪里来?2022年第二季,小米研发费支出达38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自动驾驶领域首期规划研发相关投入33亿元,占到总投入八成以上。要知道,同期理想汽车研发费也就29.1亿元。
只是,这种豪横能持续多久?
截至2022年6月末,小米账面上包括短期投资在内的各项现金资源合计达1025亿元,其中货币资金281.83亿元。但长短期借款已超过了账面货币现金,达到了325.69亿元,
与此同时,2022年上半年,小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达到了70.31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压力不小,急不得的小米也有急迫的一面。正如经济学家任泽平犀利指出,雷军和小米是有隐忧的:
新能源汽车的烧钱速度可能远超其他行业,当年风头正劲的新势力造车企业百分之九十流血而死。小米造车的底气和现金流,来自小米手机业务源源不断的正向现金流,但是全球手机行业的革命性创新暂告一段落,进入销量下滑期后,小米能否靠手机业务持续支撑其造车充满未知。
且不说造车困境能否平稳软着陆,等到小米真正开始卖车,至少要2024年,中间还存一年半“真空期”,期间小米应该讲什么故事?
看看上文业绩、传统业务的颓势表现,不算危言耸听。况且,作为新兴赛道,资金远非万能,专业性协同、特色性突破、产业链后盾等等一个不能少,也没一个可一蹴而就。
造车业务“虹吸效应”愈演愈烈,也牵扯雷军等高管大把注意力,亦是外界的重点担忧所在。企业也好当家人也罢,精力财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是否会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从研发投入看,资源倾斜非常明显。小米其他业务的研发投入5亿元,对比自动驾驶的33亿元,是否有低微之感?
如此,手机大本营的失守江山,如何收复?上述科技生态好实现么?造车业务,盈利遥遥,还需烧钱援助。
上下承压,小米、雷军胜算多少、赌性多少?
04
闹心股价 低谷超越
重温熬功与敬畏
LAOCAI
市场疑虑已有映射。截至8月25日收盘,小米股价11.42港元,依然处于破发状态。从近一年看,跌幅超过50%。
客观而言,为了提振信心,小米努力多多、真金投入,不可谓不拼。
8月21日晚,小米集团发布股权激励公告,向3142名选定参与者奖励合共9274.84万股股份。按前一交易日收盘价计,本轮激励股权价值约合人民币9.42亿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2022年小米三次股份奖励累计已授出3.23亿股,按最新市值计算约合37.6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
力度空前,然股价走势并不算如意。
2018年7月,其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17港元/股,2019年9月跌至8.28港元/股的低位。随后大举反弹,到2021年1月涨至35.9港元/股高点。
彼时高光,与产品全面进阶相辅相成。2021年1月1日,小米11正式开启销售,5分钟全渠道销售额突破18亿元,创下历史记录。
遗憾的是,销量未能持续坚挺,小米股价又迎大幅震荡下跌。2021年以来持续震荡下行。
万语千言,真金可贵、却非最终解,根本提振还在基本面。
当然,对经历不少低谷时刻的雷军而言,这些或许仍是小场面,亦意味着愈战愈勇。
“你所经历的所有挫折、失败,甚至那些看起来毫无意义消磨时间的事情,都将成为你最宝贵的财富。”雷军如是总结2022年度演讲。
没错,天降大任于斯人。所有的大佬大厂,都是在挫折苦难中“熬”出来的。
回顾小米的做大做强、连珠成线,也是凭这份战略定力、隐忍深耕。“铁人三项”、全球化、硬件利润小于5%、手机xAIoT……雷军从一个标准门外汉,带领小米完成一项又一项颠覆。每每关键期,其抉择都展现了良好方向感、精准卡位力。
那么,时下的新业务造车、传统业务脱困,能否延续这种前瞻精准、熬功夫,亦是值得期待的。
看向经营层面,也有好消息。
用户规模正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6月末,全球及中国大陆的MIUI月活跃用户数再创新高。其中,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5.47亿,同比增长93.1百万;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40亿,同比增长16.3百万。
截至2022年6月末,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5.27亿,同比增长40.7%,生态增长韧性仍在加强。
节流亦很努力。二季度小米销售成本同比下降22%,其中推销和推广开支同比减少6.1%,宣传和广告开始同比减少14%。
同时,境外市场收入340亿元,占总收入的48.4%,排难克险、韧性可嘉。
据 Canalys数据,2022年第二季,小米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在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排名前五,在欧洲、拉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均实现市场份额环比提升。
展望第三季,高端机型还有期待。华为与徕卡合作到期后,小米抢下了徕卡合作;产品层面,小米似乎逐渐放下原有打法,不再强调堆料式创新与性价比。以小米Mix Fold2为例,开始主打轻薄卖点,适当“减配减价”,强化竞争力。
叠加造车方面,小米、雷军的冷静“克制”:“要想明白我们为谁而造车。能不能先从我们最熟悉也最具市场容量的群体做起,兼顾集团整体业务的步调。”,安抚了外界不少担忧。
当然,根本的定海针还是米粉。雷军表示:“小米在国内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忠实粉丝和用户,他们当中只要有 1% 的人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小米汽车就可以获得一个梦幻般的开局。”
无需赘言,小米、雷军还有诸多底牌、破题翻盘有未可知。正如小米slogan,“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低点并不可怕,往往是蓄势而发、新进阶升腾的前兆。
低点也很可怕,习惯了高光飞翔、急刹不但让外界难释怀也让自身难适应。熬过一段剧烈阵痛,避无可避。同时下坠之态,还要警惕衍生风险、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尤验决策精准度、底盘稳健性、隐患敬畏心。
8月22日,华为任正非一句寒冬活下来,声惊四座。从消费能力下降,到三年危机,十年痛苦,从华为有边界的、永远不会造汽车,到收缩要坚决,追求规模转向追求现金流、利润..... 种种敬畏,声声提醒,小米、雷军会有何感呢?
风口来了,猪也会飞起来。那么大潮褪去,往期的高飞、想要更多就成了背负,平稳着陆最重要。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小米再触底 雷军低谷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