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保障光伏供应链稳定运转,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保障光伏供应链稳定运转,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为解决光伏供应链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产品价格剧烈震荡的问题,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能源主管部门要有效利用国内光伏大市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对接交流;要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产业经济发展,引导企业稳固供应链,提升产业链水平,共同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保障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

价格持续上涨是近期光伏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市场需求火热,产业链供给弹性不足,硅料价格回到10年前的高位,部分组件企业出现停产、减产现象,组件价格也由2021年年初的每瓦1.5元上涨至目前的每瓦2元以上,连续十几年下降的光伏电站投资成本随之出现上扬,对价格高度敏感的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需求也受到了抑制。

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十余年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决策部署和业界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少有的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安全可控、并有望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但近年来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价格上涨较大。

光伏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归根结底还是供应链各环节未能协调发展导致的。受到2018年下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低迷的影响,多晶硅生产企业彼时的扩产意愿并不强烈,2019年仅有东方希望二期项目为新建产能。加上部分生产成本高的企业相继出局,2020年我国多晶硅产能不升反降。而2020年下半年开始,光伏市场需求显著回升,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为迎合终端装机市场需求开始大规模扩产,导致对多晶硅的需求量骤增,出现抢料现象。为此,2020至2021年,通威、大全、新特、协鑫、东方希望等多家多晶硅企业相继扩产。

然而,从开工到达产,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扩产周期并不匹配,反而相差很大。就拿扩产周期最短的组件来说,不仅只需要3-6个月时间,而且产能弹性大,可根据订单情况进行生产;硅棒、硅片、电池片环节扩产周期相对较长,需要6-9个月;多晶硅、光伏玻璃、封装胶膜等扩产周期长达1-2年,产能爬坡慢,生产弹性小,安全风险大,只有满负荷生产才能实现最优的经济性,而且一旦因事故被迫停产,就会造成阶段性供应紧张。

这样一来,因为扩产周期不匹配导致供需失衡。在“双碳”背景下,光伏市场前景大好,产业链各环节大干快上,争相扩产。但是,相对于下游环节,上游多晶硅企业的新增产能集中释放要晚上1年,因此出现了产能空窗期,整个市场多晶硅供需紧张,推动价格大幅上涨。为缓解成本压力,下游生产环节也不得不涨价,造成了电站建设成本的上升。

当务之急,是解决眼下的多晶硅等原材料的供应问题。一方面,要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精神,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加强多晶硅等新增项目储备,协调手续办理工作;另一方面,鼓励硅料与硅片企业,硅片与电池、组件及逆变器、光伏玻璃等企业,组件制造与发电投资、电站建设企业深度合作,支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签订长单、技术合作、互相参股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同时,还要加强企业跟踪服务保障,开展精准对接,协调解决企业难题,确保企业稳定生产运行;加强区域协调和部门协同,共同推动解决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物流配送等问题,确保重点区域畅通循环。

换句话说,就是一手抓上游新增产能,根据下游需求稳妥加快产能释放和有序扩产;一手抓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引导上下游明确量价、保障供应、稳定预期。在此基础上,还要“一企一策”,跨区域跨部门合作,为企业精准解决生产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

这一套“组合拳”不仅要打得及时,而且要“稳准狠”。供需紧张问题有望逐步缓解,部分产品价格的“涨涨不休”将得到遏制,供应链价格体系也将回归合理区间。

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光伏业十年间取得了非凡成就,但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如基础研发有待提升、投资热潮需要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机制亟待完善等诸多挑战。今后光伏产业要立足长远目标、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创新进步、规范行业秩序,既着力治标,又注重治本。优化建立全国光伏大产业大市场,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指日可待。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