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Matter落地在即,将为智能家居市场带来什么惊喜?

Matter落地在即,将为智能家居市场带来什么惊喜?


  据CSA联盟的新闻称,“经过多次延误和进程变更,Matter协议将于今年秋季推出,以赶上 2022 年假日购物季。起初将有七种智能家居设备能够采用Matter协议,并贴上Matter的logo。”
?

  虽然Matter标准的发布已多次延期,但人们对它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毕竟它将带来的是一场史诗级革命,不仅对现有的通信协议造成影响,还将改变芯片、终端设备制造市场的格局,也会加剧平台服务商之间的竞争。具体情况将如何发展,产业链上各企业又在如何筹备,请随笔者一同往下看看吧。
?

  协议上的协议,简单了解Matter
?

  早在2014年7月,擅长开放生态的谷歌就察觉了智能家居可能产生的割裂问题,于是在收购当时智能家居界小有起色的Nest后,便开发了基于IP协议的传输层/网络层协议——Thread。同时联合苹果一起推广。由于Thread没有定义应用层标准,于是两家便以各自的生态建立了平台,谷歌的叫OpenWeave,苹果的叫HomeKit。
?

  随着Thread市场占有率逐渐升高,同其他通信协议如Zigbee等又有了割裂。于是Zigbee联盟为提高Thread和Zigbee的互操作性,推出了Dotdot标准——基于Thread和Zigbee之上的应用协议,Dotdot的别名为ZCLIP(Zigbee Cluster Library over IP)。
?

  但随着Wi-Fi、蓝牙,Z-Wave等通信协议的逐渐强大,不可避免的割裂再次出现。于是在2019年12月,谷歌和苹果一同加入了Zigbee联盟,联合Zigbee联盟共同推广新的基于IP的协议,也就是 CHIP(Connected Home over IP)工作组,第一波讨论和支持的协议分别是WiFi,Thread,Zigbee,Bluetooth。
?

  后来,2021年5月CHIP工作组更名为Matter,Zigbee联盟改名为CSA(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大力推广Matter。以上便是Matter的起源,从整个过程也能看出,为解决智能家居的割裂,各技术联盟都在发力,但需要顾及的不仅是技术,重要的还是场景和市场。
?

  说完Matter的起源,可以说一说Matter如何基于IP实现互联。
?

  如上图所示,Matter处于所有通信协议之上。工作方式为,设备通过蓝牙加入到Matter网络中,通过Wi-Fi组成星型网络(或Thread组成Mesh网络)实现互联,还能通过网桥连接到其他协议的设备(如Zigbee和Z-Wave)。也可见,Matter未来还将支持更多网络层协议。
?

  
?

  对通信协议的集成,填补应用层空缺
?

  在智能家居市场,通信协议的多样化反而造成了场景割裂,以Wi-Fi、Thread、Zigbee、蓝牙来说,应用层协议的缺失问题早已是互联之路上的重大障碍。而Matter作为应用层协议,将不仅能集成各网络层协议,还可为各协议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

  Wi-Fi由于与互联网接壤,在互联网时代已发展成为智能设备的标配,又因为其本身就是基于IP协议的技术,对于支持Matter便是顺理成章。但在物联网领域里,尤其是智能设备的互联中,Wi-Fi在应用层一直未得到统一,虽然Http、CoAp、MQTT已被广泛应用,但均为通信层面的标准。如今在物联网领域被收入Matter的麾下,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

  Thread相比Zigbee和Z-Wave而言,拥有去中心化mesh网络、基于IPV6协议、更安全、兼容性更强、支持更多设备等特点。基于此,国外很多巨头纷纷入驻Thread联盟。但是技术上的优点并没有帮助Thread快速进行产品化落地,在国外还能看到一些厂商的Thread产品,在国内则寥寥无几。其原因也是应用层缺乏统一的标准,虽然有Google Weave这样的应用层支持,但仍旧缺点火候。
?

  如今Matter协议的支持将给Thread带来翻身的机会。Thread可以利用基于IP的优点,轻松接入Matter网络,实现产品间的互操作。同时,Thread将可能开始撬动同类Zigbee,Z-Wave等协议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地位。国外有谷歌、亚马逊、苹果生态的支持,可能发展得更快。但国内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在生态上,比如目前智能家居应用最广泛的B端精装房市场,几乎已把Zigbee协议作为行业标准。
?

  Zigbee由于作为系统技术,需要通过网关实现集体管控,在此层面上与Wi-Fi、蓝牙等单品化产品的协议有较大差别。不过Zigbee却希望搭载该技术的产品能插电即用,以单品化产品提供服务。而Matter协议则给Zigbee设备的单品化带来了可能,并附带更大的互操作空间。Zigbee设备可通过桥接设备接入到Matter网络,进而实现同其他通信协议下产品的互联。
?

  Zigbee等协议通过桥接设备接入Matter网络
?

  值得一提的是,Matter并不会对各通信协议造成打压,也不可能替代,据专业人士介绍,其理念是将各协议集中在一个共享的保护伞下,通过规范来利用每种通信协议的优势。
?

  要想使之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硬件层面的支持。虽然Matter不必依赖于特定的频谱或芯片集,但芯片却能将几种技术集成,简化终端设备的制造。只是作为上游的芯片厂商一旦变动,中下游的格局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带来的收益如何,也值得进行分析。
?

  改变智能家居市场格局产业链上各企业再发力
?

  根据ABI Research预测,Matter协议将在2022年秋季得到批准并发布,兼容Matter的智能家居设备和电器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大规模上市。
?

  这其中少不了智能家居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支持。目前领先的芯片供应商正在通过集成802.15.4协议提供新的多协议支持,以单芯片支持多种无线协议推动智能家居市场的Matter转型。同时,终端设备厂商也正重新思考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生命周期管理。一方面要提供集成的连接、处理、安全硬件和软件,另一方面还要提供服务和基础设施,以简化设备的创造和管理。
?

  部分支持Matter芯片厂商SoC芯片
?

  上游芯片厂商面临挑战。在Matter功能的需求、协议支持、可扩展性、CPU开销以及额外的设备功能等方面,都需要芯片厂商设计更符合其标准的芯片。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芯片厂家需重新思考Matter对无线SoC芯片的需求。
?

  新的无线SoC不仅需要考虑Matter配套本身带来的开销,还需要考虑Matter将给智能家居设备带来的价值。据业内人士介绍,语言识别,视频接入和AI边缘计算都给Matter应用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芯片产品Roadmap需要与时俱进。当产品在满足需求并有额外价值时,大量订单也将随之而来。
?

  中游平台服务商悲喜不一。在Matter落地之时,亚马逊、苹果、谷歌和小米等主要智能家居平台服务商将通过管理,控制,部署Matter设备,推动智能家居平台市场革命。并在对更多智能家居设备的管控中获益,成为优质产品的“搬运工”。这些平台将着重在网络功能,比如配网、安全性、隐私性、功能上进行PK。
?

  但对于前期已发力拿下大部分市场的平台而言,不得不面对众生平等的结果,与其他平台到同一起跑线竞争。比如拿下国内大部分市场的米家和新晋平台绿米,虽然绿米由小米“孵化”而来,并且对外称市场定位不同,但如今同为平台服务商,竞争在所难免。
?

  Matter所支持终端设备
?

  下游终端设备厂商有得有失。首先是现有产品的升级,打个比方,理论上说Thread和Zigbee都是基于IEEE 802.15.4协议,支持Zigbee的设备可也能支持Thread,从而更容易支持Matter。但是,Thread核心是基于IP 协议,对SoC的需求较高(需要>128KB RAM,>1MB Flash),这意味着资源有限的Zigbee SoC将无法通过固件升级过渡到支持Thread,导致传统智能家居客户要么使用新芯片直接进行Matter开发,要么着手设计桥接设备来支持Matte。
?

  不过,在新产品上,通过支持Matter终端设备厂商将能降低成本。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过去,厂商可能需要为不同生态系统的不同产品开发单独的SKU (库存单位)。例如,向亚马逊、谷歌、苹果销售的智能开关分别为三个不同的SKU,功能相同软硬件却分别独立。但在支持Matter后,每个产品只需要一个SKU,可以削减开发和生产成本,简化供应链。
?

  但另一方面,由于Matter减少了进入市场的障碍,将加剧智能家居设备市场的竞争,随着新玩家进入市场,老牌厂商还需在产品功能、价格和盈利模式作出调整。
?

  最后
?

  据发布的相关消息称,Matter面向设备还较为基础,且暂未涉及到云连接,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扩展到设备间更复杂的交互或控制。也即说明,虽然产业链各端均在积极部署,但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终端设备厂商在初期或仍继续使用自家的云连接。不过这也仅是初期情况,随着协议的完善和规范,解决场景割裂才是众望所归。
?

  目前,多方消息均表示,Matter 1.0标准将于秋季正式发布,在CSA的新闻也可见,国外一家名为EVE的制造商已上线支持Matter协议的产品,正结合HomeKit处于试点状态。随着协议进一步地规范,Matter正式发布也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