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50“向上捅破天”背后:卫星互联网加速推进 民用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几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9月2日以来,在各方消息催热下,A股卫星产业链相关概念股持续活跃。卫星导航板块,合众思壮9月2日和5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板,9月6日盘中最高涨幅超过8%;卫星互联网板块,三维通信9月2日以来,股价连续三天涨停;云鼎科技的股价也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209/438161.htm◎相对于政府机构等B端应用场景,卫星通信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推广发展较缓慢。星联天通的相关负责人则提到,目前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非常高,卫星通信要大范围普及应用,首先需要解决成本问题,需要推动上游降低成本、提高商业化水平。
每经记者 陈鹏丽????每经编辑 杨夏????
9月6日,随着华为Mate 50系列新品对外发布,华为“向上捅破天”技术的“真容”也浮出水面。据介绍,华为Mate 50及Mate 50 pro能突破地面网络限制,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当用户身处荒漠无人区、出海遇险、地震救援等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的环境下,Mate 50系列能随时通过畅连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发出求助,并支持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卫星通信技术正在搅动二级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连日暴涨。早在2020年,卫星互联网就已被国家发改委划定为“新基建”。全球范围内,卫星互联网正加速推进。华西证券8月底一份研报也指出,卫星互联网发展是必然趋势,美国SpaceX公司的“星链”计划正大量占据近地轨道,这也倒逼其他国家占据轨道的步伐加快。
9月6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内,卫星通信技术在军用领域发展较快,但民用落地较少,基本还停留在计划阶段。这是因为卫星电话难以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主流需求。
手机厂商催热卫星产业链
上周五,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对外透露华为Mate 50将在通讯技术上有突破,“向上捅破天”。各方猜测,华为Mate 50系列新品将支持卫星通信功能。很快,A股卫星互联网、卫星导航及通信设备板块闻声大涨。
除了华为,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日前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卫星通信是iPhone 14量产前的测试项目之一,苹果已完成卫星通信功能的硬件测试。
众多手机厂商都在抢着上线搭载卫星通信技术的新品。9月5日晚间,李书福创办的星纪时代在其官微推送一则消息称,公司CEO王勇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透露,星纪时代将推出全球首款直连低轨卫星的消费级手机。
图片来源:星纪时代官方微信
赛迪智库在今年5月就曾预言,“手机+低轨卫星通信”有望在手机红海市场开启新的发展方向,是构筑未来信息消费新空间的有力手段。赛迪智库认为,全球手机创新发展空间趋于饱和。面对复杂的行业发展环境和激烈的外部竞争,手机厂商必须瞄准前瞻性、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加快推动手机产业与低轨卫星通信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此,方能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且开启手机行业新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抢占未来手机产业制高点的重要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9月2日以来,在各方消息催热下,A股卫星产业链相关概念股持续活跃。卫星导航板块,合众思壮(SZ002383,股价9.14元,市值67.67亿元)9月2日和5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板,9月6日盘中最高涨幅超过8%;卫星互联网板块,三维通信(SZ002115,股价7.05元,市值57.17亿元)9月2日以来,股价连续三天涨停;云鼎科技(SZ000409,股价8.67元,市值44.3亿元)的股价也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9月6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基金经理、研究管理部副总监雷志勇在东方财富认证的个人账号上发文称,大众手机搭载卫星通信技术,标志着卫星通信应用场景已由军用需求逐步拓展至民用市场。资本市场也可从中发掘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卫星互联网时代加速走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首创证券今年8月中下旬的一份行业简评报告提到,航天发射常态化,关注卫星产业投资机会。而卫星产业链可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这四个分支,其中市场容量较大的是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领域。其中,地面设备领域市场容量较大,主要参与者包括北斗星通、海格通信等;卫星运营领域主要包括卫星通信运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
卫星导航是目前卫星运营中发展成熟的领域。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研究院编制的《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690亿元人民币,同比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从事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中海达(SZ300177,股价7.49元,市值55.74亿元)相关人士9月6日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并未与手机厂商在卫星通话有业务,但公司与运营商在北斗高精度定位(CORS系统)及相关技术业务上有合作。
8月底,华西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称,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若“星链”计划的4.2万颗低轨卫星全部升空,将占据大半近地轨道容量,这种局势下倒逼其他各国占据轨道的步伐也不得不加快。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获悉,2021年4月底,首家央企——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揭牌,从事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运营。这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建设进入加速落地时期。
中信建投的最新研报提到,随着地面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用户对于更广域(天空、海洋、森林、沙漠等)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强,卫星通信及卫星互联网甚至可能成为6G的一部分。国内天通卫星之前已经商用放号,运营商为中国电信,终端提供商包括华力创通、海格通信、高新兴等。
9月6日下午,高新兴(SZ300098,股价3.85元,市值66.9亿元)旗下参股公司深圳星联天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联天通)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星联天通就是一家专业从事卫星通信和卫星定位“通导一体化”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卫星通信技术,研发了包括天通卫星终端、北斗短报文终端、宽带卫星终端等卫星通信设备。公司的下游客户包括应急部门、渔业、电信运营商、公安、铁路、能源、电力和汽车等。
今年4月,海格通信(SZ002465,股价8.99元,市值207.2亿元)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卫星互联网已被国家发改委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并快速推进建设,公司也在积极参与该重大工程项目,全方位布局卫星通信领域。记者了解到,目前海格通信的卫星地面终端设备主要是应用在军用领域。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122213(图文无关)
消费级卫星通信何时能实现大范围应用?
相对于政府机构等B端应用场景,卫星通信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推广发展较缓慢。
9月6日,一位不具名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全球来看,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是先行者,它的民用产品落地规模是领先的。“(SpaceX公司)去年在国外就有民用(的产品)在用了。”他同时表示,但是在国内,卫星通信技术在民用领域还停留在规划阶段,“没有实质性地发射大批量卫星。”
对于华为Mate50系列新机搭载的卫星通信技术,他告诉记者,北斗本身是导航系统,短报文通信功能其实是北斗“顺手做的一个东西”,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卫星通信”。因为它只能发短信,还没办法实现实时通信,比如打电话等。
星联天通的前述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宣布国内首颗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研制完成,“这意味着短报文通信服务已经可以融入大众手机。所以华为新发布的手机上搭载短报文通信技术,从技术看是可行的。”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起步于1975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非常大的进展。目前卫星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应急、部队、渔业等领域,但在大众消费端的应用较少。“比如手机这块,目前国内可选择的卫星资源较少。一个是天通卫星,频率在S波段,主要由中国电信运营服务;另一个则是北斗短文。整体卫星容量较为有限,主要覆盖亚太地区。”
不过他认为,随着华为、苹果这些消费端企业推动,卫星通信的应用需求未来或许会有爆发式增长,这些需求会倒推国内卫星通信的发展。
对于卫星通信技术为何在民用领域推进较慢,前述不具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运营商的信号基本可以覆盖大部分国土面积,包括偏远山区的信号覆盖都已经做得很好。“只有网络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才有可能用得上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在一些特殊领域,如户外探险、远洋捕捞等可以成为主流,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而言,卫星电话无法成为主流通讯工具。“首先你要买一个专门的手机,它的天线很大。你要走到户外打电话,通话还有延时,所以它(卫星通信)只能是(普通消费者)备用的一种通信手段。”
星联天通的相关负责人则提到,目前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非常高,卫星通信要大范围普及应用,首先需要解决成本问题,需要推动上游降低成本、提高商业化水平。“目前国内只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三家企业有入轨的能力,卫星的发射成本仍然较高。”
此外,从技术上看,卫星通信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提高传输的容量。从具体使用上看,手机绝大多数流量是下行的,作为接收方,通过提高卫星的发射功率,就可以满足手机的主要需求。
“这几年马斯克的SpaceX通过火箭回收等技术,以及商业化运营,很大程度降低了卫星的发射成本,这可能是未来的趋势。随着产业上游商业化运营,不断降低成本,卫星覆盖率会逐步提高,让卫星通信大范围普及成为可能。”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