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安琳: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服务城市消费创新和产业升级
近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数字发展论坛”在伏羲智库举行。
阿里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安琳应邀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服务城市消费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演讲。安琳在演讲中表示,平台可能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产物。正是因为有了平台,可以向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充分释放,让消费和生产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益处。
论坛发布了阿里研究院与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合作专著《数字经济时代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专著通过构建城市资源数字化指数模型测度水平及排序,发现数字化配置显著促进城市资源盘活,助力每个城市平均年财政增收14.4亿元,未来提升空间仍较大。该书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作序,财政部直属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财政部财科院、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领导为专著作推荐词,充分体现了各方对这项研究的充分肯定。
工信部原副部长尚冰、全国人大常委江小涓、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陈昌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彭锋等领导出席论坛。
以下为阿里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安琳在论坛期间发表的《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服务城市消费创新和产业升级》演讲实录:
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向大家分享一下阿里对产业升级和消费创新方面的理解。
今天我们大家基本上拉齐了,看待数字经济已经不是看待数字技术那么简单,它是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关的一个问题。农业经济中土地和劳动力成为重点,工业经济中技术和资本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到了数字经济时,其实出现了一个新的要素叫做数据。这本身是一个阶段递进的关系,所以我们今天最关键的问题,接下来讨论的问题就是数据这个要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我想在这个方面分享一下阿里的看法和实践,有助于回答城市框架下可以做什么。数据是怎么成为要素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认识其意义,一方面我们想分享一下我们看到数据如何创造价值;另外一方面,我们想分享一下业务实践中我们如何看待数据要素和其他要素的组合,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动力。
阿里研究院有一个模型是“DIKW金字塔模型”。我们就以苏炳添训练为例子,作为一个运动员,他的步长、卧推的记录等,不妨比喻为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可能会有一些标准化的抽象和提炼,这里面就有知识的注入,我们把它起一个名字叫信息。有一些数据反映他的体能,有一些数据反映他的技术,有一些数据反映他的注意力。进行到这一步还是一般性专业投入。随后请了国际上非常有名的教练,这个教练拿到数据后再去分析,训练的就是400米、800米、1万米的运动员,这里面就融入了专业知识。
我们过去是不是认为好像年龄就是决定运动员很重要的因素,中国人不能突破?不是的。数据怎么创造价值的?从一开始的数据再往上,其实是一层一层专业知识的注入。越往上注入更多,同一盘数据在不同的视角看有不同的价值,越往上附加值越大,越往下有点类比于初级产品,它的知识密度越低。这是数据要素非常有意思的特点,这是其一。
其二,从数据特点,你会发现越往下的时候数据是它本身的特征越明显,越往上服务化特征越明显。因为各种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的是服务,交易模型就要往服务转型。数据怎么创造价值的?通过知识的注入变成服务来创造价值,以服务的方式跟不同的要素再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什么平台变得很有价值?今天我们请了这么多参会企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提到平台。我们作为一个产业相关方也感受到了这一点,由于数据的特点,企业自己有一款数据,不同的人用会有不同的价值,网络很复杂,但是复杂程度具有边界。
今天数据真的变成一个生产要素,企业之间有很大的更广阔的联络空间。而且,不是同类,门类越远的企业越凑到一起会产生互补性的效益,就会生发出各种各样的平台,平台可能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产物。这个平台不是指向阿里这样的平台,是指企业共同形成的平台型生态。这个企业群落恐怕是数字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一个产业组织形式,而这里面大家有不同的分工,阿里属于诞生的交易平台,它正在走的路就是向大家提供分层和分行业专业服务的发展方向。
今天从阿里的视角来看,我们在往前走,它如何把数字化的专业服务进一步带动到产业里面落地,大概是这样一个逻辑。我们发现今天由于平台发挥了数据要素的特点,聚合了一票生态,这个生态的多样性、丰富性得以形成。真的就和大自然的生态一样,是一个多样化、丰富的生态空间。通过这样的生态,数字化就会在消费和生产两个维度带来益处。
阿里做了一些事情今天被认为是拉动创新的,由于数字经济的介入,我们为促进消费创新贡献了36%的增量。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通过扩大市场做到了不同地方的同货同价,基本上可以解决因供需错配未能实现的经济增量,当前已有解决办法。供需错配有两个东西可以造成:第一个流通体系不发达,第二个就是市场信息闭塞,企业生产不出适合市场要求的东西。通过数字化是可以解决的。
从2016年到现在阿里越来越在专业服务上做大量的投入,在长尾市场里面提供普惠和综合性的服务,在品质市场里面提供更多的专业性的服务,这些服务促进了创新活动发展的发生几率和成功率。在过去一年中,淘宝和天猫助力日均在线新品 1.8亿个,服务开发超10万款新品,达到60%成功率。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产业侧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这种效率,因为阿里也有批发平台,这些平台通过数字化进程,服务各地政府一起往下落地的过程中,回顾2021年,160个城市附近已经有3000多个数字化产业带。在过去三年里面,线上销售额平均增速是27.5%,这反映了数字化产业带的活性。在过去的一年,我们观察到截至7月31日往前数一年的时间,我们在大概300万里面样本里面找到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内的国内贸易制造企业,我们发现确实在过去一年里面,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退出了,一些企业新进来了,总体数量微微降低,但整个交易规模增长14.7%。数字化通过扩大市场可以更有效率地助力资源集聚。
做到这一点是通过服务的注入,阿里是如何通过分层分行业服务做到这一点的?从几个方面能反映。比如菜鸟从宏观看起来服务产业带企业的平均物流成本降了15%。钉钉也聚集了43万开发者,打造了350多万的应用,这些应用有的具有很高质量;甚至钉钉还通过低代码的服务培育了“数字化管理师”等一些新的职业,新的职业也达到了百万量级的规模。实际上就是通过这些服务,分层的服务融入会让整个产业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服务聚焦在城市层面就会变成一个可实操性的例子。比如说发生在北京,北京在城市里面有分层,定位于大城市,北京的资源禀赋是科技文化等。所以我们肯定她是有独特的资源禀赋,而这样的资源禀赋通过数字化的专业服务和技术的注入会产生什么效果呢?就会变成北京本土的一个品牌的创新,形成“国潮新消费品牌”,建设新品牌孵化生态圈,这就是她的品牌高质量发展。阿里在北京市政府领导下,把能力注入到产业园里面,今天要做专业分层、分行业服务仅靠一家公司是不够的,能做的事情是以平台化的方式聚合生态,把广大企业的成本降下去。通过这样的打造,变成一个更大范围的服务生态,这个服务生态进来,再催生北京这个地方更高的高品质的品牌。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数字化怎么发挥城市的资源禀赋。
我们还发现数字化助力城市产业集聚,过去的产业集聚有两种模式:第一个你这儿有市场,比如说浙江有义乌周围就发展起了一些产业。但是我们今天已经清楚地观察到,由于数据这种凭空产生的组合效应,是可以“无中生有”的。山东曹县那个地方生产木头,是易于理解的常规产业,但是她生产汉服“火了”。我希望表达的意思是整个淘宝的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由于互联网、由于数据化,数据要素产生之后,数据要素可以和原来的要素组合形成新的竞争力。无论是形成市场还是形成了产业类公共服务,她都是往前更进了一步,这些可以催生新的机会,这些机会可能在回答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时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