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贯彻新发展理念 奋力开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火星探测“绕、着、巡”,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C919大型客机研制成功并取得型号合格证,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列装……在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的辉煌历史成就中,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越走越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时间的刻度,标注历史坐标,昭示前进方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正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践行初心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重要论断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应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趋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就要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向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聚焦聚力,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规模体量大、配套体系全、发展空间广的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步伐,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部署未来产业,加快推动创新能力提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重点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助推产业数字化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回望百年党史,开拓创新始终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里。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我们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夯实发展基础,构建攻关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技术外溢和整合作用,解决一些重要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我们要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体系和创新生态,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效衔接,整体提升产业链技术能力和供应链保障水平。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天的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利益深度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和地球村。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更高水平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要推动制造业更广范围、更大力度的开放,既欢迎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也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下更大力气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不断缩减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推动一般制造业领域全面开放。要打造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对话协商、增信释疑,推进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务实合作,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伟大的征程已经开始,伟大的胜利就在前方。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巩固提升的关键阶段。无论前进道路上还有多少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扛起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丨邱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