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重磅发声,金融监管改革剑指何方?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发表署名文章,题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文章中,郭树清对现代金融监管的基本内涵、现阶段金融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重点举措进行了阐述。
疫情反复冲击下,金融风险形势复杂严峻,新老问题交织叠加。国外,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激进收紧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欧美广泛的经济衰退。国内,信用违约事件时有发生,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依然不小,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尚未缓解,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头部房企债务风险突出。
基于此,郭树清强调,要有效抑制金融机构盲目扩张,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实政策工具箱,完善逆周期监管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防范风险跨机构跨市场和跨国境传染;对同质同类金融产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穿透式监管,同时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互联网平台开办金融业务带来特殊挑战,一些平台企业占有数据、知识技术等要素优势,并与资本紧密结合。“如何保证公平竞争鼓励科技创新,同时防止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郭树清指出。
在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郭树清提出要紧抓公司治理“牛鼻子”,推动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筑牢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依法规范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
在监管科技手段与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距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郭树清认为要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推进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发智能化风险分析工具,完善风险早期预警模块,增强风险监测前瞻性、穿透性、全面性。“完善监管数据治理,打通信息孤岛,有效保护数据安全。”郭树清指出。
现阶段金融监管的挑战
从国际视角看,郭树清认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金融风险诱因和形态更加复杂。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同时,高通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最大挑战。
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激进收紧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欧美广泛的经济衰退,叠加疫情反复、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冲突和能源粮食危机等,将持续影响全球贸易投资和国际金融市场稳定。除此之外,西方国家经济由产业资本主导转变为金融资本主导,近些年来正在向科技资本和数据资本主导转变,带来的震荡非常广泛,影响十分久远。
从国内视角看,郭树清表示,我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抵御风险提供了坚实依托,转型调整也带来结构性市场出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需求结构和生产函数发生重大变化、金融与实体经济适配性不足、资金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等现象相互影响,有时甚至会反复强化。
总体来看,郭树清认为,现阶段金融监管主要存在着监管科技手段与行业数字化水平存在差距;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存在不足;监管全链条全领域全覆盖不足;专业化处置机构和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不健全等多方面问题。
首先,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使金融业态、风险形态、传导线路和安全边界发生重大变化。监管科技手段与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距凸显。
郭树清称,互联网平台开办金融业务带来特殊挑战,一些平台企业占有数据、知识、技术等要素优势,并与资本紧密结合。如何保证公平竞争、鼓励科技创新,同时防止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数据安全、反垄断和金融基础设施稳健运行成为新的关注重点。监管科技手段与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距凸显。
其次,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
郭树清表示,一些银行、保险公司的管理团队远不能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体系更加复杂和不断开放的趋势。“近年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充分表明,相当多的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党的领导逐级弱化、股权关系不透明、股东行为不审慎、关联交易不合规、战略规划不清晰、董事高管履职有效性不足和绩效考核不科学等问题。解决这些治理方面的沉疴痼疾仍须付出艰苦努力。”郭树清称。
第三,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安排、监管全链条全领域全覆盖尚有不足。
郭树清提到,疫情反复冲击下,金融风险形势复杂严峻,新老问题交织叠加。信用违约事件时有发生,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依然不小,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尚未缓解,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头部房企债务风险突出、涉众型金融犯罪多发,地方金融组织风控能力薄弱。这些都迫切需要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安排,实现监管全链条全领域全覆盖。
第四,专业化处置机构和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不健全。
郭树清表示,市场化处置工具不完善,实践中“一事一议”的处置规范性不足。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存款保险基金、保险保障基金、信托业保障基金和投资者保护基金等行业保障基金的损失吸收和分担缺乏清晰的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及其股东、实控人或最终受益人的风险处置主体责任需要强化,金融管理部门风险处置责任需进一步明确,地方党委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落实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提升。
此外,郭树清提到,金融生态、法制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金融监管资源总体仍然紧张,高素质监管人才较为缺乏,基层监管力量十分薄弱。金融治理的一些关键环节,法律授权不足。
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的八大方面
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重点举措方面,郭树清从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框架、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营造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的法治环境、营造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的法治环境、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金融安全网和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八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是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金融稳定和发展统筹协调机制,中央各相关部门和省级党委政府都要自觉服从、主动作为。
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遏制脱实向虚。管好货币总闸门,防止宏观杠杆率持续快速攀升。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健全普惠金融体系,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供给,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
三是健全“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框架。有效抑制金融机构盲目扩张,推动法人机构业务牌照分类分级管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优化监管技术、方法和流程,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充实政策工具箱,完善逆周期监管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防范风险跨机构跨市场和跨国境传染。加强功能监管和综合监管,对同质同类金融产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穿透式监管,实行公平统一的监管规则。
四是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紧抓公司治理“牛鼻子”,推动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筑牢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加强股东资质穿透审核和股东行为监管,加强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履职行为监督,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金融机构全面细化和完善内控体系,强化外部监督,规范信息披露,增强市场约束。
五是营造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的法治环境。遵循宪法宗旨和立法精神,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规则,织密金融法网,丰富执法手段,提高违法成本,保持行政处罚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工作。
六是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央地和部门间协调机制,严格规范金融产品销售管理,推动健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公平交易、信息安全等基本权利,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钱袋子”。
七是完善金融安全网和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加快出台金融稳定法,明确金融风险处置的触发标准、程序机制、资金来源和法律责任。在强化金融稳定保障机制的条件下,建立完整的金融风险处置体系,明确监管机构与处置机构的关系。区分常规风险、突发风险和重大风险,按照责任分工落实处置工作机制,合理运用各项处置措施和工具。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存款保险基金及其他行业保障基金不能成为“发款箱”,要健全职能,强化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平台作用。
八是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要积极推进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发智能化风险分析工具,完善风险早期预警模块,增强风险监测前瞻性、穿透性、全面性。逐步实现行政审批、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行政处罚等各项监管流程的标准化线上化,确保监管行为可审计、可追溯。完善监管数据治理,打通信息孤岛,有效保护数据安全,加强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架构和运行维护体系。
文章末尾,郭树清还表示,金融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人民性,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埋头苦干,守正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编辑|蔡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