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岭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朱晓蕊:建设创新型国家亟需更多新型科研平台 | REAL科技大会
记者 | 程璐
11月7日,由界面新闻主办的2022REAL科技大会在深圳举办。本届峰会主题为“新·中国创造”,在开篇演讲中,珠海市岭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IEEE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广东分会主席朱晓蕊讨论了“创新型国家与科技创新”的前沿话题。她表示,创新型国家与科技创新关系密切。
她提到,创新型国家是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另外一种说法是,创新型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而要想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晓蕊强调,科技创新并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思维习惯,一种文化氛围。至于如何形成这种文化氛围,有两个实现路径:科学研究即学术研究,科技创业也就是产业应用。
在她看来,科学研究主要分为两种驱动类型——好奇心驱动和产业驱动。前者的出发点是锻炼发散性思维,保持好奇心,但那这些发散思维不仅仅要发散,还有很多收敛性的思维。产业驱动类型在于提炼产业未来关键问题,输出的是通过验证的原型系统,也就是新方法。
很多科研项目是两种驱动类型兼有的。朱晓蕊以珠海市岭南大数据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两个项目为例,一个方向在于具有安全属性的智能系统,另一个在于智能系统的交互性。
当前,智能系统更多进入人们的生活,从大型系统到便携式系统,都更加强调安全属性。朱晓蕊在演讲中表示,从2014年开始,研究院做了安全无人机系统的项目,这一背景是软件代码缺陷可随时引起飞行器坠毁或伤人,而大型Safety Critical Systems安全验证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并不适合便携式系统。
研究院从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发现,底层操作系统和上层用户系统处于长期隔离的状态,因此提出了新型软件架构,通过最简的形式化验证和虚拟化技术,来保障系统安全性和降低验证消耗。
上述项目是与耶鲁大学计算机系FLINT实验室合作,期间不乏商业机会涌现,例如CERTIK已经成为Web3安全领域的龙头企业。
而在智能系统的交互性方面,感知和行动能力是日益增强的,并开启了人与智能系统的日益融合,专业术语叫做“人机共融环境”。这种交互也从HCI(人与计算机单向交互) 到 HRI(人与机器人/智能系统双向交互),因此需要具有社会属性的智能系统。
朱晓蕊表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及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研究院从2016年开始对社交移动机器人系统进行研究。传统方法下的研究,是将环境中的人当作障碍物,但这种系统移动效率低下,甚至在人群密集环境下失效,“所以我们想在人机共融环境下,是否有具有学习人类行为能力的智能移动机器人系统。”
对此,研究院首先提出了“社交移动机器人”的概念,它具备在未知社会环境中学习人类同伴行为模式的能力,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例如应用在大道智创企业的科技消费机器人上。
朱晓蕊认为,长期主义是科技创业的最大前提,这既需要公司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密切合作,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大力扶持。应用技术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新兴市场是最优选择,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这些因素,科技创业的成功率才能大大提高,例如民用无人机的龙头企业大疆创新,以及三维激光雷达的龙头企业速腾聚创,都是上述因素的较好应用,也实现了成功的科技创业。
朱晓蕊表示,科学研究和科技创业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主体对象是高校及研究所,短期目标在于文章和人才,但科技创业的主体对象是企业,短期目标在于产品市场。但双方的长期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给社会做贡献。
“新型科研平台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创业的桥梁,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亟需更多新型科研平台。”朱晓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