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不止比4G多了“一个G”,还有这些!
自2019年工信部向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广电四家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转眼间,5G商用已来到了第三个年头。与4G相比,5G的渗透速度并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么快。据三大运营商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底,5G套餐用户累计达9.78亿,渗透率约为58.3%。
5G不止比4G多了“一个G”
大家都知道,作为4G的“接班人”,5G自然被寄予厚望。从13年成立IMT-2020(5G)推进组到2019年5G的正式商用,历时6年,5G才正式与大家见面。
既然是4G的升级,5G的峰值速率可达10-20Gbit/s,相当于4G的10倍,直观体验就是网速更快了,看更高画质的视频不卡顿了。
而1ms的超低时延为远程遥控、无人驾驶等场景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相比于4G大约2000-10000台设备/平方公里的连接数密度,5G每平方公里的连接数密度可达100万个,意味着5G网络的覆盖区域可以实现更多“物”的连接。
也就是说有了5G广连接的加持,不仅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智能家居,5G在另一层面上打通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升级融合,加速了“5G+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基于5G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广泛连接的先天特性,5G注定要在无人驾驶、全连接工厂等领域率先“发光发热”。
而我们所期待的面向C端的“现象级”应用似乎还没什么消息,因此除了上网速度更快的体验外,我们目前对5G的感知不太大主要还是“现象级”应用还未面世导致的。
在5G消息的差异化优势方面,则暂时看不到特别之处。从发展报告公布的各种典型应用来看,基本上与微信平台的小程序和服务号区别不大,所实现的功能并没有超出现有各类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能力范围。
对于个人用户,点对点的通信和社交已经被微信等互联网工具占领。5G消息尚不成熟的生态完全没有能力挑战现有格局,几乎没有可能在消费者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
而企业对5G消息当前的定位,只是通信应用多平台、多渠道中的一个。行业应用的全平台和跨平台统一体验非常重要,为了用户使用方便,企业会非常在意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很难限定用户的终端类型、网络类型。如此一来,5G消息通道将弱于现有的平台(如个人端-微信/支付宝生态,行业端–企微/钉钉/飞书生态)。
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5G消息也具有先天的优势,比如手机号码和个人信息的问题。通信运营商天然拥有电话号码和个人信息绑定的关系,互联网平台所需要的实名认证也是来自于运营商。因此,利用5G消息搭建的服务体系可以围绕这一优势形成差异化特色。比如在企业应用中,员工账号和公务手机号码捆绑,要比捆绑个人微信更加安全可靠。
5G网络建设进场难、审批难、选址难、电价高、场租高等问题更是5G建设的重要症结。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创新思路,借力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政策,多举措破解建设难题: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联合省发改委向省政府报请提出推动公共资源开放、降低用电成本、加强设施保护、加大示范应用等八项建议措施,着力建设好“数字福建”发展底座,进一步帮助5G网络建设单位做好选址进场、同步建设等工作,推动实现全省1199个重点项目开展5G建设需求对接,占项目总数的92%,一举破解5G发展的“肠梗阻”。
此外,福建梳理5G“三难两高”等各类清单问题,协同省政府督查室、发改委、重点办、各地市政府和电力公司等单位,推动跨部门精准搭建5G场租、供电、建设、资金等政策服务“直通车”。同时,牵头梳理福建关于5G的支持政策“工具箱”,组织行业多次向工信部和企业集团公司汇报福建建站需求,积极争取国家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通过分批下达年度5G投资计划的方式,明确对政策支持较好地市予以适度投资倾斜,推动地市形成“你超我赶”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