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行业发展前景光明,你会选择学医吗?
“从社会健康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人人处处时时事事可及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地域覆盖、全人群服务、全生涯管理。”
8月19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领航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的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深思。峰会围绕“医疗健康创造‘新机遇’”展开演讲与讨论。
“智慧医疗是破解健联体难题的关键路径。通过将智慧医疗嫁接于健联体,实现健康医疗服务的效能和效率,整合各层级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医院、社区卫生站、家庭医生等在内的社区医疗资源,形成整合式健康医疗联合体,提供层级化、串联化的健康照护。”董家鸿介绍了长庚医院着力推动区域智慧健联体试点项目——天通苑智慧健联体,从而探索解决北京市天通苑这一超大型社区健康治理的难题,服务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和健康北京建设。
“健联体的运行需要依托数字化平台,因此我们首先规划了构建新一代区域性数字健康医疗平台。这个平台将汇聚区域内居民健康、诊疗、社区健康、社区公共卫生数据,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的区域健康大数据中心。”董家鸿说。
“智慧医疗”包含狭义的概念和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智慧医疗”指的是医院内通过智能化系统、设备及手段实现患者、医务人员、医疗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分析、诊断、反馈、互动,仅针对医院场景。而广义的“智慧医疗”应用场景还包括除医院外的体检中心、社区、其他医疗机构甚至家庭内。而从阶段来看,“智慧医疗”既包括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智能化,也包括预防、筛查以及康复过程中的智能化。
因此,“智慧医院”与“智慧医疗”不是同一概念,家卫健委曾经明确指出过“智慧医院”的三大工作范围,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狭义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以及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当下以5G为代表的“智慧医疗”正在来到我们的身边:5G+急诊救治、5G+远程诊断、5G+远程治疗、5G+医院管理、5G+重症监护、5G+中医诊疗、5G+健康管理、5G+智能疾控是国家提出的8个方向。
“智慧医疗”能够改善医生行医体验与患者就医体验,还能通过远程就诊、AI诊断等技术弥补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足的问题,促进医疗效率的提升。
1)改善医务人员行医体验,降低工作负荷,提升医疗效率
2)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供安全、智能、优质的医疗服务
3)弥补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足的问题,加强医疗资源共享
4)更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医生的学习路程也是异常艰难的,不仅时间长还强度大,如果学艺不精,还可能能存在治不好病的情况。从5年制的大学学习,到1年临床试用期,再而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如果中国医生在其职业生涯比较顺利的话,从医学生晋升到高级医生需要21年,即使工作后还需要不断学习进修,医生要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中发现疾病的本质,发现更多疾病的治疗办法。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包括临床医学和护理),好多学科都可以速成,都可以函授,甚至自学,但是医学则不然。国家也有明确规定,医学是不允许自学的,没有接受正规授课并参加临床实践就无法考取医护执照。而没有执照是无法行医的,即使有了执照,没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依然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作为一个如此高门槛的职业,其从业人员理应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待遇。但是很显然,对医生的大力培养和医生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