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何以至此?
在硅谷大佬当中,扎克伯格和马斯克是公认的一对冤家。
早年为了让贫困地区用户也能上网刷 Facebook,小扎曾委托 SpaceX 发射一颗 2.6 亿美元的通信卫星,结果火箭爆炸起火,把小扎的梦想炸得稀碎。愤怒之下,他发了一条 Facebook,嘲讽马斯克和 SpaceX 有多不靠谱。
几年后,就在 Facebook 陷入剑桥数据泄露丑闻时,马斯克在推特上宣布加入「删除 Facebook」运动,并下令特斯拉和 SpaceX 两家公司注销了 Facebook 账号,为正在火上炙烤的小扎添了一捆柴。
不过就在这两周,两人互相分担起了舆论的炮火。就在推特的灭霸式裁员还未完结,Meta 的「血色周三」已经到来,扎克伯格宣布即将裁掉 1.1 万人,占员工总数的 13%。
马斯克向来我行我素、不按常理出牌,人们早就司空见惯了;但扎克伯格则不同 —— 这个全球最大社交帝国的掌舵者,此前的标签一直是编程天才、机器人、商人、比尔?盖茨第二。
他是如何从春风得意的少年滑落到年度「恶人」,并把 Meta 拖入当下泥淖的呢?
01、失控
转变或许是从失控开始的。
一名从硅谷回来的创业者告诉《降噪 NoNoise》 ,他曾经无比欣赏 2010 年的扎克伯克,欣赏他身上 break and fix 的黑客精神。那个时候的 Facebook,比 Google 还要有创业精神。
在 Facebook 办公区,很多工程师的口头禅都是同一句话 ——「代码赢得争论」。受扎克伯格影响,这群人相信,一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总会有更好的东西出现。
这种信念隐含的是一种对事物的可控感,也是扎克伯格世界观的底层支撑。既然总有更好的东西等着出现,那他们能做的,唯有尽量快。
快速行动、在试错中进化,这听起来很硅谷,却也符合 Facebook 18 年的发展历程。
2004 年从大学校园创立后,闪电增长、连接更多人一直是 Facebook 的主旋律。有员工回忆,一次扎克伯格听到一个产品功能改进的点子,他走到一块白板前,写下「增长」一词,并告诉在场工程师,如果某项功能做不到这一点,那他就毫无兴趣。
这让工程师相信,增长在公司内部是唯一重要的优先事项。
2010 年,26 岁的扎克伯格登顶《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时代》是这样说的:如果将 Facebook 联系起来的 5 亿人聚集在一起,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相当于世界第三大国。而在扎克伯格领导下的「这个国家的国民」也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掌握了最多的信息。
2012 年,Facebook 全球用户超 9 亿;至 2022 年,全球有已有 37 亿用户流连在 Meta 的疆域之内,Facebook 以及收购而来的 Instagram、WeChat,成为维持全球最大社交帝国繁荣的三座城邦。
它们为帝国的高速增长提供给养。2017 年其营收是 406.5 亿美元,到 2020 年就翻了一倍,达到 859.7 亿美元;2021 年,营收更是达到 1179.29 亿美元。
硬币另一面,增长也将麻烦放大。如同游戏公司绕不开对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实名制社交平台始终存在着隐私和监管的悖论。
但在 2016 年美国大选以前,扎克伯格对产品「隐私」的态度只能用傲慢来形容。他在哈佛大学险些被开除的作品,就是黑入学校系统,把漂亮女生的照片放到网站上供同学们投票。2016 年美国大选后,曾有记者问扎克伯克,Facebook 内容有没有被人利用进而影响选举结果的可能性?
当时小扎冷冷回应一句: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在他的认知里,「连接人与人」的使命,让这个世界更透明,没有隐私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至于他本人,还是相当看重个人隐私的。比如他自用的电脑,会用胶带封住摄像头位置;他也会把自家豪宅附近的几栋房子一并买下,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私人空间。他还为家里研发了一套人工智能监控系统。
后面的剧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2018 年剑桥分析公司数据门事件曝光,至多有 8700 万用户数据被泄露,被怀疑用于干扰大选。平台上还有各种假新闻、血腥犯罪等内容招摇过市。
小扎四处登报道歉,表示要洗心革面重视隐私内容,重视内容审核。Facebook 的审核员膨胀到了两万多人。
其实从那时候开始,小扎理想中的 Facebook 就开始失控了。这种失控不是业绩上的下滑,或者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 比如屡被提及的 TikTok 的挤压,而是后台的每一行代码都不再只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他需要政治正确,要顾及主流社会价值观、平台责任。
小扎的王冠被焊上了一道紧箍咒。Facebook 仍然日进斗金,但不再是创始人的理想国。
或者从这一维度来看,不难理解小扎为什么不顾一切地押注元宇宙 —— 下一代终端平台,并执意在去年 10 月将 Facebook 更名为 Meta,一个让大众和投资人都感到十分费解的名字。
在 Metaverse 之前,这个新世界的载体大概是数字货币 Libra。2019 年,Facebook 高调发起加密货币项目 Libra,在监管机构和央行担心此举可能会影响金融稳定且威胁隐私后,野心勃勃的 Libra 计划归于沉寂。然后是 Meta 接棒。
扎克伯格需要找到下一个无主之地或者说美丽新世界,在里面创建城邦、成为制定和建立规则的那个「王」。即便那里还是一片荒芜。
02、索伦之眼与大帝
很多扎克伯格的朋友,都对他异于常人的掌控欲印象深刻。
Facebook 首任总裁肖恩?帕克曾评价,「扎克伯格在 20 岁左右时就存在一种帝王倾向,非常迷恋希腊奥德赛之类的东西。」
微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对这个顶着「盖茨第二」光环的年轻人的赞美也与古典帝王有关:「我无法在世界历史上找到一个先例,这么年轻的人却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 等一等,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他喜欢得到认同。据说,扎克伯格偏爱充满个性、具有黑客气质、中途辍学的人加入到团队,因为这样的人更利于认同他的理念。而有高管形容,扎克伯格冰冷的凝视就像「索伦之眼」,能量深不见底,同时让对视者恐惧。
他对 Facebook 的掌控贯穿始终。2018 年陷入剑桥分析公司数据丑闻之后,他曾召开过一场媒体电话沟通会。有记者问,你说自己过去犯过一些错误,你现在依然觉得自己是带领 Facebook 继续前进的最佳人选吗?
扎克伯格没有任何遮掩,「只有我自己才能带领 Facebook 继续前进。」
他解释说,「如果你创建的是 Facebook 这样在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产品和企业,你一定会搞砸很多事情。如果这些事情没搞砸,也一定会搞砸其他的事情。没有人能不犯错,而我们不断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做得更好,不断重新审视我们对公司责任的认知。」
在今年 4 月的一次采访中,冤家马斯克不忘嘲讽扎克伯格:「他拥有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股权结构将使扎克伯格十四世仍然控制这些实体。」
这话倒是也没毛病,小扎拥有 Meta55% 的表决权,你也可以理解为对其他股东的一票否决权。所以即使公司内外都不太看好他那雄心勃勃的元宇宙计划,他本人仍然可以带着这首巨船驶向「迷雾」当中。
唯一的问题是,新世界的大门距离太远,当下又太烧钱。按照扎克伯格的设想,未来每年要至少投入 100 亿美元,大概 10 年后能看到效果。
Meta 虚拟现实部门 Reality Labs,主要业务有软件层面的 VR 社交平台 Horizon Worlds,以及硬件项目 Quest。
有媒体报道,Horizon Worlds 的月活不到 20 万,Meta 自家员工都嫌弃这个平台,不愿在上面办公。当扎克伯格公开了自己在 Horizon Worlds 的化身自拍,大型尴尬现场来了。欧美网友问:为什么这个画质和 1997 年的 PC 游戏一个水准?
至于 Quest,形势也不够明朗。在补贴之下,Quest2 销量超过 1400 万台,但问题是产品更新换代过慢,且取消补贴后,销量正在直接下滑。
整个 2021 年,Reality Labs 亏了 102 亿美元;2022 年上半年又亏掉 57.7 亿美元。如果算上 2019 年,扎克伯格在元宇宙上的总投入接近 300 亿美元。
内部很多人都预见到了这一步。Oculus 咨询 CTO 约翰?卡马克公开表示过担忧,「投入数年的时间和数千人最终可能得到一些没多大价值的东西。」他认为大规模投入到元宇宙的时机未到,当下最现实的是先做好硬件产品。
结果扎克伯格跟他闹掰了。一年内,Meta 陆续出走了 20 多位高管,这其中包括有 Meta 公司「大家长」之称的首席运营官 COO 桑德伯格,以及首席技术官(CTO)、首席营收官(CRO)、广告销售副总裁等重要角色。
扎克伯格大帝颇有点众叛亲离的境况。就连投资人都失去了信心。?在 Meta 发出糟糕的三季度财报的第二天,机构股东 Altimeter Capital 的董事长写了一份公开信,言辞殷切地教扎克伯格怎么做 CEO。
该董事长说,Meta 有太多的人、太多的想法、太少的紧迫性。当增长很容易时,这种缺乏专注、不关注财务健康度的情况会被掩盖,但当增长放缓和技术发生变化时,这种情况就会致命。
高手都是用刀子,哦不对,用数据说话。他算了一下:在过去的 18 个月中,Meta 股票下跌了 55%(相比之下,其大型科技同行的平均跌幅为 19%)。「您的市盈率已从 23 倍降至 12 倍,现在交易价格还不到同行平均市盈率的一半。」而 Meta 对资本支出的投资超过了苹果、特斯拉、推特、Snap 和优步的总和。
他建议,Meta 砍掉 20% 人力成本,并将元宇宙投资限制在每年不超过 50 亿美元。
不知道扎克伯格此时是否羡慕上一代硅谷大佬杰夫?贝索斯。10 多年前,亚马逊连年亏损时,贝索斯仍坚持在创新业务 ——AWS 上不吝投入,他也宣称看到了下一个未来 —— 数字世界将进入云计算时代。
而投资人们相信了。
但 Meta 的投资人显然并没有跟扎克伯格站在一起。
压力之下,扎克伯格站出来又认错了。他承认自己对形势误判,「在新冠肺炎开始时,世界迅速转向在线化,电子商务的激增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增长。许多人预测,这将是一个永久性的加速,即使在大流行结束后也将继续。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我决定大幅增加我们的投资。不幸的是,事情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发展。」
硅谷最年轻偶像的光环淡去了。那个 19 岁创立 Facebook 的「天才」、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拥有敏锐战略眼光于 2012 年转型移动互联网且毫不犹豫收购 Instagram、Wechat 的年轻人,眼下成了硅谷眼下最糟糕的领袖。
1.1 万名员工正在为他的失误买单。大繁荣时期他们是人才,是公司养料;寒气一来,他们成了惊弓之鸟、成了冗余的分母。这其中似乎不包括 Reality Labs 的员工。有媒体发现,Reality Labs 似乎并未受到大裁员的冲击。
毕竟元宇宙的大业是不能撼动的。
03、机器人
宣布裁员时的扎克伯格,满脸沮丧。但很多人分不清,这是真诚的情绪流露,还是又一次体面的表演。就像他每次出现在国会山听证会上那样。
2018 年数据泄露丑闻之后,他只身参加十小时的国会听证会,全程僵硬、面无表情的现场表现,被网友们戏称为「机器人」,还有人说他像极了《星际迷航》中的 Data。他端起水杯的瞬间截图被做成各种表情包。
之所以有人怀疑扎克伯格的诚意,与其过往一贯形象有关。他的牙医父亲曾用「固执且无情」形容自己的儿子。
在公司运营中,他的固执影响着全球最大社交平台对待隐私的态度。而他的每一次认知转变都发生在危机当头或者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被外界质疑缺少诚意。
比如对待隐私问题,他在 2019 年的一个帖子里说,「当我思考互联网的未来时,我相信以隐私为中心的交流平台将变得比今天的开放平台更重要。隐私使人们能够自由地做自己,并更自然地建立联系,这就是我们建立社交网络的原因。」
这与他此前言论判若两人。有种猜测,这种表述是他面对严厉监管而不得不实行的公司防御。所以两年后,美国《新共和》杂志在评选「年度恶人」时,仍把这一提名给了扎克伯格,理由是「Facebook 与扎克伯格的最大共同点是,它糟透了。」
扎克伯格的「随机应变」体现在很多地方。如他对待中国的看法。早年在天安门前跑步、学包饺子的是扎克伯格,2020 年面对议员询问、坚信「中国政府窃取美国技术」的也是他。
这种态度转变的原因或许很复杂,但大致离不开一点 ——「利益」。显而易见的是形势变了,中美关系自不必说,微观层面 TikTok 正成为 Facebook 核心业务的最大威胁。2022 年 5 月,抖音及其海外版 TikTok 以超过 6400 万下载量,位居全球移动应用(非游戏)下载榜冠军,Instagram、Facebook、WhatsApp 分别位居第二、三、四。
至于在美国,一部好莱坞电影《社交网络》之后,关于扎克伯格的优等生形象也出现诸多裂痕。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分外打动观众:「马克,你不是一个混蛋,你只是很努力地去变成一个混蛋。」
凭借戏剧性的情节,人们看到天才之外的一些标签,如因为自私导致众叛亲离,失去大学期间最好的朋友,并与之对簿公堂。
不知道一个改变了人类交友模式的天才,自己是否会感到孤独。一名豆瓣网友记录过她作为 Facebook 用户与扎克伯格的一次线上交流。她给对方 Facebook 账号留言,说自己与男友在 Facebook 认识并相恋,感激这个平台。
她记得扎克伯格的回复,「?I'm glad that you guys found each other. Finding love and friends this is what the site is all about. Mark Zuck.?」
这名豆瓣网友说,她从回复中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降噪 NoNoise (ID:forjingyijing),作者:孙静 张雅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