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失速”,暂停键能随时重启吗?
一台机器重启的时候,需要一段紧张的调试时间。在工厂,这是产能爬坡的关键。人们很乐观地相信,暂停的机器,可以随时启动;眼前的损失,未来可以再赚回来。
暂停键,真的只是暂停吗?
忙碌的新德里机场
最近跟刚从印度回来的企业高管交流,谈到他在新德里的感受。那里的机场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似乎全世界的外国人都在这里,欧洲人、美国人居多。
这些挤向移民局边防检查哨所的人群,显然不是来旅游的。这些人都有一种共同的眼神和热烈的期望,那就是:到印度来,做生意。
准确地说是到印度建厂!
这不应该是令人惊讶的事情。这是全球化正在卷积的新火山,它正在酝酿喷射前的最后怒火。火山还没有爆发,但热流涌动,烟气澎湃四溅,人们都可以预见它即将呈现的能量。
这样充满了能量的热土随处可见。在越南,四下是繁忙的土地和热切的人群。越南北江省光州工业区在8月份刚批准扩建90公顷工业区,而富士康立刻登记了其中的50公顷。这样的工厂,未来会雇佣超3万当地工人。剩下的地盘,则被富士康摆脱不了的老对手立讯精密、晶澳、威海世一电路板、蓝思玻璃等所瓜分。
力量在地平线以下活动,供应链板块的大陆架正在发生里程碑般的移动,那正是大陆板块漂移的前夜。表面上看,一切都还很正常,而地下的移动动作才是最为关键的地方。浮水的鸭子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但脚下的滑动却是有力的。这样的障眼法,人们很容易上当。
人们往往以为工厂是最难搬动的,而带有供应链的工厂则更是难以撼动。
这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事实。中国供应链坚韧如长城,这给中国制造带来相当强的防御能力。它在过去五年,一直顽强地抵御着美国政府的贸易关税和强烈的脱钩行动。防守是有效的。
防守要面对的攻击,还有另外一块全球化的冲击,那就是东南亚对中国制造的替代性。如果美国的挤压是凶狠的,那么这场角力则是比拼韧性。最具有攻击性的对手,主要是越南和印度,他们同样采用了韧性成长的战术。
越南的增长是显著的,它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出口的桥头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变成了中国不可或缺的“近岸制造”,然后驶向欧美等目的地。
越南的人口体量,似乎让人会容易忽视它。而印度的人口庞大,则一直是最大的威胁。但一个事实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印度的电子产业链,都没有成为像样的发动机。
是的,印度电子制造,看上去不太可能撼动中国的位置。不过都是备胎,都是强大而成熟的中国工厂的一个小小的补充。那是大餐之后甜食所在的位置。
然而,人们思维定式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火鸟思维。在圣诞节前的每一天早晨,火鸟都是要去吃早餐的。直到有一天,直到有一人的出现。
改变命运的人
苹果公司,或许就是改变命运的这一人,就在这一天。
苹果从来不是一个市值16万亿人民币的公司(接近中国2021年GDP的15%),它是一个全球制造的超级节点。苹果每年会公布全球200家供应商名单,它基本代表了98%的直接之处。这其中,中国大概占比50%,后面再跟着就是股市电子产业的繁荣和富士康、立讯、歌尔等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然而,苹果几乎可以决定节点上任何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它只需要将一个耳机订单摘除,国内巨无霸、年收入达到800亿的歌尔,就会立刻瘫倒,虚弱的像一棵芦苇。连续几天歌尔的股价跌停腰斩的股市践踏现象,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而它旗下高举“MEMS传感器第一股”的歌尔微,正处于IPO已经过会的后续手续阶段,也前途未卜。它跟母公司都继承了同样的依赖基因:30多亿元的收入,超过一半来自苹果。丢失苹果的订单,对于果链上的企业而言,有可能就像外科手术摘除器官一样严重。前两年欧菲光摄影模块的丢失,让它此后的前途都显得晦暗无光。
然而苹果一直看好中国制造能力,也看好中国市场。这里生产手机占比全球90%。而印度在2021年,则只有3%的产量。本来,这样可以继续下去。谁会自断财路呢?苹果CEO对中国市场的友好,既不必要刻意拔高,也不需要妄自菲薄。这就是一个商业算盘,噼里啪啦打响之后,这样的现状,最令人满意。
可以说,苹果在中国的深扎根,是中美经济一直无法彻底脱钩的一个重要的缝合器,死死地咬合在一起。美国政府也无可奈何。
但是情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富士康郑州,是一个影响时局的城市。屏住呼吸,稍微避开一些不必要的杂音,就能感受到远处火山顶口上越来越狂暴的呼啸,越来越响。
富士康在郑州共有航空港厂区、经开厂区、白沙镇厂区三大厂区。其中最大的航空港厂区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由于受富士康郑州工厂产能影响,iPhone 14 Pro出货量低于预期。
上周苹果公司对郑州工厂进行了表态,将优先考虑供应链中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与供应商密切合作,以恢复正常生产水平。
然而,看上去是“体贴的苹果”,背后恐怕是无情的决心。苹果是全球供应链运转效率最高的商业公司,它无法容忍任何来自对用户体验的伤害。而交货的拖延,则简直是对商业规则的践踏。因此,苹果一定是将几年来纠结的决心,开始付诸实施。
而印度工厂,则迫不及待地做好了准备。这正是印度国际机场拥挤不堪的场面的真实含义。火山的烟尘,已经四处飘散,提前告知地壳的动静。
本地供应链能否搬迁出去,取决于关键的龙头大厂的行动。然而,这些大厂早已经开始积极运转起来。不仅是中国台湾厂商,中国大陆厂商行动更快。立讯早已在印度的地方,购买了场地,非常非常大的场地。
不得不说,这两年,印度、越南和北美的墨西哥,都正在掌握中国过去20年战无不胜的招商引资的套路。
墨西哥工厂,正在大力欢迎美国企业。在德州通往墨西哥的高速公路上,到处都是繁忙的卡车。而工业园区的厂房已经盖好,管道工程水电气都已备好,只等企业拎包入住。美国企业,完成进入墨西哥的转厂动作,变得简单起来。
招工,依然不容易。但当地部门都在行动。大学和本地政府部门,联合行动。很多大学来找富士康、立讯,直接签约提供了就业人员。而工业区的区长,则四处拉客人。
一切让工厂少操心。这意味,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只需要调整决心,顺势而为,就可以为生产做好周边准备。由于这些代工厂的设备,往往都是苹果直接购买提供,因此设备厂很容易到工厂去,把设备快速调试,进入生产状态。
供应链的转移,是有周期的。以前往往需要三年,才能有效建立一个工厂的产能。而现在如此高效的配合,最多一年半,就会完成从开始规划、到投产、到生产爬坡。而大工厂引发的头羊效应,则是更大的牵引力。很多小工厂,也会争相恐后地加入其中。更多来到这里的工厂,相互加力,则会让以前半干池塘的水越来越多。跟随大鱼们,小鱼小虾会让池塘生态丰满,生意盎然。全新的生态湖就会出现。这是替代,它将伴随着另外一个生态湖的凋落。
这意味着,中国基地在苹果全球产业链,所建立牢不可破的体系,可能只需要一年半、也就是500天的时间,就会见分晓。
而那些被按下来的暂停键,并非永远都处于待命的状态。就像加热过的生鸡蛋,再也无法回到流动态。
对龙头的误解
暂停重启,依然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想象力。有两个误解,最需要澄清。
第一是:赶走苹果,让华为来替代。
可以说,这种情绪带有极大的误导,这是对苹果和华为在产业的位置,缺乏本质的理解。在电子产业,苹果无疑是最成功的造链者,是“手把手”教会并培养了供应商。苹果靠一己之力,将中国供应链的水平,提到了国际一流的位置。当年的北京精雕,本来是做亚克力板的切割,甚至不被机床行业所认可。然而,苹果挖掘了精雕的价值,使得后者成为苹果手机表面加工最犀利的明星。它替代了昂贵的日本发那科,一举成为3C加工的王者。随着苹果手机的每一次迭代,精雕也是越战越勇。目前,精雕已经成为中国机床最闪亮的招牌,在今年改选的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成为轮值理事长。跟那些北一机床、济南二机床等老骨干并列在一起。苹果打造出来这样的明星很多。苏州博众精工的精密夹具和生产线,以及在视觉系统的造诣,让它快速成长。中国供应链的机器配套制造商,真的很争气,他们是好钢。然而锻造者,离不开苹果对制造工艺的指导。相对而言,华为更多是萃取者,是将既有的制造能力拿过来使用。华为无疑是中国最能打的铁打硬汉,令人敬仰,但就打造供应链而言,还有差距。这两天,华为正在带动国产供应链快步爬升,是当前供应链大格局下的一种崭新气象。需要指出的是,这仍然是一个追赶的动作。
如果在中国市场封杀苹果,那就是活活地将中国供应链按死在一个无法移动的天花板上。且不说就业的悲剧,对于中国整个电子产业的设备、技术升级,将是灾难性的停滞。
第二种误解:赶走富士康,让比亚迪来替代。
很多人认为,即使富士康走了,也不打紧。它的代工能力,可以由比亚迪,或者立讯来代替。
想法不错,比亚迪当然是中国制造的卓越者。立讯也是。
然而,富士康的角色,远远超越了一个在中国有着80万员工的企业。它是美国,尤其是苹果,与中国大地紧密相连的耦合器。不妨说,苹果对于富士康的信任,会远远超过对比亚迪的信任。这些都是庞大的设备资产之后,更加有力的纽带。
如果富士康搬走了,苹果的产线就会彻底离开中国吗?
不会,它依然会留在这里。它会让比亚迪、立讯来代工。
但是,它在这里的制造的产品,将只会向中国市场本土销售。
这才是真正的脱钩。
而这已经有前兆。苹果或在评估采用长鑫的内存而不是三星或者美光。这个举动,在美国也引起轩然大波,苹果也成为受气筒。
但事情并不简单。苹果宣称采购中国零部件的产品,将不会出口。如果这类采购一旦发生,就意味着,“本土制造本土销售”。这样的苹果产品将不会出口。中国的劳动力,再也无法依靠外汇来获取财富。国家将变得虚弱起来。
这将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在全球化受益的一次决定性倒退。
如果富士康离开,比亚迪将只能填补有限的空白。富士康郑州一年320亿美金的出口,基本将会烟消云灭。郑州这里不仅有富士康20万的员工,还有周边辐射的上百万关联企业,还有大量的技术升级红利,都会消失。
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就是自毁长城,就是自我矮化。
过去不能,不代表现在不可以
印度制造能够取代中国吗?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国家的一些似乎古怪的特点。然而印度过去这几年也碰到了政治强人,营商环境也改善了很多。去过印度的人,应该会看到这里随时燃烧的活力。
而印度,显然已经注意到了供应链大陆板块的移动趋势。
有人不在乎地说印度缺电,缺少基础设施——殊不知这类设施只要有工厂在用,很快就可以建设起来——甚至可以动用中国基建的力量。
印度在2014年提出“印度制造”的时候,到2021年,制造业占比GDP要从15.1%达到25%。然而,7年过去了,这个实际数字只有14.1%。反而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尽管印度经济在持续发展,但它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未能有效地转向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这为很多人看衰印度制造,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然而,当地球板块开始晃动的时候,再小的池塘,也可以变成开阔的大湖大湾。全球的工厂建设者,正在涌向这里。有全球化力量相助—那些力量曾经助推了中国制造的辉煌。现在重来一遍,而且效率更高,原来大山大河的困难,现在都变成了小溪土坡。
当前正是全球供应链的大撞击大移动的时刻,而这种景象20多年没有出现过了。人们肯定对此是太陌生了。不得不提醒的是,未来三十年,印度仍然是唯一能够威胁中国制造地位的大国。它的人口跟中国相当,而平均年龄比中国人小11岁。
其实,我们根本不在乎印度会怎么成长。然而,它搬动的墙砖,是咱家长城脚下的地基。这件事情,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城市往事
富士康2021年的集团营收约为人民币1.4万亿,比2020年度增长11.92%。它的出口量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近4%。这其中,郑州工厂贡献巨大,它生产了苹果最畅销机型的50%以上的产量。它独自一个企业,就支撑了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60%的出口产值。
然而,如此兴旺的企业,真的就属于当地吗?它跟郑州,绑定强度有多大?
不妨把镜头摇向昔日的电子明星城市:天津。
天津是中国电子制造的最早崛起的明星。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可以说电子行业所有的荣光,都集中在天津。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手机产量达到1亿部,约占全球手机总产量的10%,占中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作为信息产品的龙头城市,消费者对天津制造也极为信赖,购买BP机、大哥大,谁能搞一台天津厂出厂的,就跟购买德国原装汽车是一样的心理。
然而,这个产业后来就没落了。三星电子离开中国去了越南,摩托罗拉则一蹶不振,而电子产业在天津似乎被连根拔起。只有九安电子医疗、天地伟业安防等顽强地活了下来。
为什么会这样?
电子产品自有它的发展特点。电子产业的根植性很低,很难扶持本地的厂商。
电子产品主要分为三段。一个是产品设计,每一个厂家都会自己把持。
第二块是电子加工。这一块成熟度很高,采用的都是贴片机这样高速运转的设备。这一块是最讲究良率的,现场的人员素质、切换产线的效率就是关键保障。这正是考验加工厂能力最重要的地方。非常苛刻,产量大,质量严。
这次歌尔订单被苹果罚单,就是因为耳机里的点胶工艺出现大问题。
第三块是元器件,这些往往都是大量采购,标准化度也极高。只要定好型号,四处采购都是一样的。除了标准化之外,这些元器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轻便。
因此物流运输最为简单,因此加工厂,往往并不在乎是不是就在本地。
不妨说,电子行业是一个打包带走的产业。当年三星在天津的时候,几乎都是韩国直接带来的配套商,只有一点点跟本地的粘连。
天津是当年中国赫赫有名的仪表四大基地,天津电子仪表局就是最典型的管理者。天津原来好几个国营电子厂都有自己的生产车间,在电子方面形成加工能力。
三星、LG、包括摩托罗拉进入天津的时候,跟当时的电子仪表局合资成立了一些厂,就是依靠这些加工厂的能力。这个对本地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辐射。九安刚开始起步的加工厂,就是得益于这种合资留下的电子塑料厂加工能力。自然,还有一些人员的血脉。
既然天津市也没有配套的企业跟进,那么,当三星搬走的时候,打包带走。而天津电子产业,也跟着大面积一并衰落。
不同行业,属性不同。
例如工业之母的模具行就不一样。模具行业是定制化,需要依靠在本地化建立起来研发和制造能力。而且由于模具成品的重量问题,物流成本是不可忽略的。这些原因,都使得龙头企业,跟本地建立更强的联系。
当年天津夏利扶持了一批模具厂,现在虽然夏利汽车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但它扶持的模具行业,依然在本地生龙活虎。
这表明,只有形成复杂的行业,才能在本地化建立支撑。根系越深,未来企业搬走的时候就越难,为本地也就留下丰富的就业拉动力。而在天津电子最繁荣的时候,这样的供应链设计,被有意无意地从工业规划的蓝图中擦掉了。
繁荣之下,就忽略了特别的设计。
天津九安这个医疗器械龙头,已经成为股市印钞机,备受关注。然而,这样电子龙头,真的就属于天津本地的制造业繁荣吗?
九安之所以在天津,显然不是因为这里的配套能力,直接说,离珠三角差的太远。不得不说,这个企业也难免会考虑是否要搬迁。但九安创始人是天津大学毕业的,团队都来自天津,由于这样的历史原因,才没有整个搬走去珠三角吧。
当年微软选择了西雅图这一美国西北部的重要工业中心,而非新明星之地的硅谷,就是因为盖茨本人是西雅图出生。
九安依然留在天津,人情因素自然不可避免。其次就是利润。九安的塑料件、模具商、橡胶件等很多是来自长三角,而元器件往往来自珠三角的。医疗电子设备,技术含量和利润率,都比普通的电子产品要稍微要高一些。不算太高的物流能力,加上自己的盈利能力,可以消化掉周围配套能力不强而产生的那些额外的成本。
同样,天地伟业的摄像头、塑料部件也都是从浙江采购。这些,都有物流成本的天生劣势。
然而,这些刺眼的不利,本来是需要市政府进行通盘考虑配套供应链的,否则迟早是一个隐患。吉利汽车在大同的新能源汽车,就痛楚地感受到配套的营养不良。每辆车的模具,就要格外负担从浙江运输过来的2600元的成本。这种消耗,如何可以持久?然而,本地的配套,绝不是一个厂家能够解决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操心,未来可能就啥也没有。
天津的仪表最后终是垮掉了,剩下的中环电子现在算是一支少见的血脉流派。它旗下的中环光伏,最早也是做电子材料。2000年前后,做电视机CRT显像管的硅整流器。当CRT被液晶电视干掉的时候,也差点死了;但它同时也做光伏材料,赶上光伏崛起,一炮打响。这个中环光伏,2020年被TCL集团给收购了。
跟九安、天地伟业等一起,这都算是天津电子昔日荣光所下来的少数余晖。
如果抬眼望过去,这些光线就会漫过一个城市的边际,成为整个中国工业刺眼的光芒。那些被撕裂过的肌腱,再难复原原有的弹性活力。
全球供应链正在处于大变局的状态,供应链大陆板块漂移正处于激烈撕裂的前夜。有人正在天空中垂挂铁幕,有人正在地下挖墙脚。生死时速时刻,也有生死“失速”。
暂停键,不是想重启就会重启。长脚的供应链,迈开了脚,就很难再回来。三星电子搬到越南的时候,整个配套供应链直接打包带走,投放到越南。这对于当下掌控力更强的苹果,和制造能力炉火纯青的富士康,都并非难事。难道,昔日电子产业辉煌的天津,会是当前郑州要去的方向吗?
消费电子行业就是一个打包带走的产业。
轻轻地走,如同轻轻地来,
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小记:并非只有增加军队才可怕
新德里印度政府官员日前表示,富士康在未来两年内,决定将南方工厂基地既有的1.7万名工人,扩增到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