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法案”出台了!
过去三年,芯片短缺一直是科技、电子和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掣肘因素之一。
进入2022年,芯片短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进一步上升到地缘政治的高度。特别是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以及俄乌冲突事件的影响,欧美日韩均推出了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比如,最具代表性的美国《芯片法案》。
然而,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重要一极,中国台湾地区产业扶持政策“姗姗来迟”,被称为“台版芯片法”的“产业创新条例”修正草案终于在11月17日正式“亮相”。据悉,该草案还将由中国台湾地区“立法院”审议。
最高抵税50%
为了确保台湾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中国台湾地区“行政院”于11月17日通过被称为“台版芯片法”的“产业创新条例”修正草案,之后将送“立法院”审议。
根据修正案内容的明确规定,在中国台湾地区进行前瞻技术创新、且居国际供应链关键地位的公司,符合“适用资格条件者”,其在前瞻创新研究发展的25%支出可抵减当年度应纳营利事业所得税额,购置先进设备的5%支出抵减当年度营利事业所得税额,且无投资抵减支出金额上限。不过,单项投资抵减总额不得超过当年度纳税额的30%,两项同时申请则以税额的50%为限。
按照台湾《联合报》举例称,假设一家公司2023年度前瞻创新研发支出为100亿元(新台币,下同)、投资先进制程机器设备150亿元,抵减前应纳税额为60亿元。如果该公司符合规定,则研发支出100亿元中,虽然可享25%优惠,但因为公司应纳营业所得税的30%,也就是最高只有18亿元可计入抵减,因此研发项目享有18亿元的抵减优惠。另外,在设备支出的150亿元中,以机器设备投抵5%的租税优惠为7.5亿元。也就是说,该公司前瞻创新研发支出加上机器设备支出两项,2023年度可享有投资抵减25.5亿元(18亿元+7.5亿元)。
产业界均乐见其成
针对此消息,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厂商均表现出积极的支持态度。台积电称会持续投资台湾,对此法案乐观其成。日月光集团旗下日月光半导体CEO吴田玉也称,未来十年,半导体产业大环境会有更大的挑战,产业在全球高额补助及多重管制之下,竞争将更为艰难。
此次“产创条例”的修法,业界乐观其成,实质影响有待法规细节及配套措施。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则在采访中表示,当局通过设备投资抵减,照顾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美意,他给予肯定并乐观其成,但硬冠上“前瞻研发”及“先进制程设备”,似乎只想针对台积电或少数设备商提供补助。
台经院产经数据库总监刘佩真表示,租税优惠、留才、材料设备本土化等三方面,“每一个都很重要”,都关乎到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其中,新租税措施实施短期内就可以见到成效;人才培育应以中长期规划为主;材料设备方面长期才会见效,这部分得赶快开始推动。
按照目前草案,台积电、联发科、瑞昱、联咏等规模的公司都有机会适用。
产业集中化的“隐忧”
实际上,2022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主要聚集国家和地区纷纷了出台政策和措施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加强半导体产业链供应多元化和自主性,以增强对关键技术的控制权。不过,针对中国台湾地区“芯片法案”的积极态度,部分分析人士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台湾《中国时报》引用分析师的话称,当局推出相关补助政策,有利岛内半导体厂商的竞争力,但目前半导体库存调整,成熟制程的产能利用率下滑明显,厂商营收和获利将被影响,因此对相关个股持中立的看法。
另有分析认为,中国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一方面是希望从打造“护台神山”到打造“护台群山”,同时也是通过加大半导体供应链在美国心目中的分量,强化台湾安全。舆论则担忧,台湾的产业高度集中半导体产业,可能会染上“荷兰病”,也就是高科技长期一枝独秀,产业发展不均,加速M型化社会发展,进一步拉大岛内贫富差距。
不过,中国台湾地区经济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在17日相关记者会上说明,草案的租税优惠非只限定半导体产业适用,电动车相关、5G、低轨卫星等产业,只要符合相关要件也能适用。草案重点是重视在台研发,要对台湾产业有贡献;若有符合上述相关要件并在台湾设立相关子公司进行研发的境外公司,也可适用。草案如能完成修法程序,拟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至2029年12月31日止。
本文内容参考环球时报、中新网、台海网综合报道
责编:Jimmy.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