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手性联烯催化合成领域取得新进展
联烯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作为重要的结构单元广泛用于各类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构建。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构建新型手性联烯化合物一直是不对称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郭昌教授研究团队利用镍催化不对称炔丙基取代反应多样性地合成了一系列手性联烯化合物,相关成果分别以“Nickel-catalyzed switchable 1,3-dienylation and enantioselective allenylation of phosphine oxides”和“Nickel-catalyzed asymmetric propargyl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axially chiral 1,3-disubstituted allene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该研究团队发展了配体调控实现相同底物的两种不同区域选择性合成策略,实现了外消旋炔丙基碳酸酯的多样性膦酰基化反应,高效合成了一系列叔膦氧化物。作者通过开发新型BDPP配体,实现了镍催化的手性含膦三取代联烯化合物的高对映选择性合成。
此外,该研究团队通过设计开发一系列磺酰肼试剂,应用于镍催化的不对称炔丙基取代/Myers重排串联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地实现了1,3-二取代联烯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作者利用该合成方法学实现了methyl (S)-8-hydroxy-5,6-octadienoate, (S)-laballenic acid, (S)-phlomi acid和(S)-Δ9,10-pentacosadiene等含手性联烯骨架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4343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