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发展好智慧医疗行业必须发展医疗信息化
智慧医院的概念被提出只有十年时间,它的基础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HIT)。到底什么是智慧医院,或者说医院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谓之为智慧,世界各国对此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探索,也都在技术驱动引领、数据孤岛整合、流程重塑再造、信息数据共享和安全加持保障等山重水复的曲折之路上艰难迈进。
简单来说,智慧医院就是在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支持下,运营更高效、管理更智能,质量更可控的医院。运营得更好,是指医院资源更为丰富,更具创造力,医院运营成本和效率更合理;更智能,是指医院利用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对医疗质量和安全更具控制力,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需求更具洞察力,对医学医疗的发展更具支持力。
智慧医院在改变传统耗时耗人的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集中体现,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大型医疗机构在探索引进计算机,尝试电子化进程中,开发出“单机版”以财务清算为主要功能的医院信息系统(最早期的HIS系统)。随后, HIS系统功能从财务逐步转向医疗临床业务,实现对患者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以及医嘱的开立与执行。
可以说,最早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就是医疗和计算机的直接叠加,医疗是医疗,技术是技术。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几乎是参照和模仿传统手工的医疗业务流程。
“山东90%的地区已经达到了村村通宽带,这样就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网络环境。同时,通过建立数个‘云医院’(虚拟医院),齐鲁医院还能衍生出更多面向基层的门诊和医院,从而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指导基层医院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齐鲁医院网络门诊下一步提出‘宽带走到哪里,服务就走到哪里’的口号。目前,宽带都接到老百姓家里,医院的医疗服务就应该跟到老百姓家。
个性化服务新亮点
迎合当前形势,许多IT企业及服务商也积极参与进来。IBM政府与公共事业部第四事业部总经理刘洪认为,医联体其实就是智慧医疗的体现。IBM针对医联体模式做过很多调研,包括业务模式的咨询,以及医疗集团的费用、成本、管理服务等,特别是在信息数据的标准化方面,如何通过数据信息的标准化使医联体的协同单位实现服务质量同质化。
面对医院的不同需求,IBM为医院提供了各类解决方案。如针对当前医患冲突频发的现状提出医院CMO概念,即“医院首席营销官”,或称“首席营销专员”,负责与患者或合作伙伴进行更多互动。
与此同时,IBM还引入了针对患者的数据管理模型。“经常说医患之间矛盾突出,而管理学上有一句话,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不能测量,就不知道坏到什么程度。”刘洪说,事实上,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每个片断都有数据。
智慧医疗是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医疗信息化需加快推进,以便确保智慧医疗能够落地。但同样,日趋复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存在着诸多的挑战,对项目统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助力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推动项目统筹建设管理,保障资金批复合规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共享,实现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同时加强信息资源和数据采集、共享、使用的安全保障。道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多年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和信息化风险管控的经验,以“1体系、2评审、3核查、4评估、5精管”为总体框架,打造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体系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立足项目统筹管理本身,着眼于项目全过程,对项目主体进行控制和对规范、安全、数据、应用、资金5大对象进行精管,在项目立项和验收2个阶段对建设方案、密码应用方案和验收符合性进行评审,在成果阶段对总体成果、绩效、服务商、数据成果进行4大评估,并对3保1评、重点系统运行质量和项目资产等3项内容进行核查,综合运用评审、核查、评估等手段,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推动数据资产共享开放、应用一体化协同,构建安全体系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