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巨头“爆雷”,重击拜登的战略,中国芯片崛起的机会来了!
? 在中美高科技战争的背景下,拜登政府默默发动了对华高科技新冷战,限制光刻机企业向中国出售EUV光刻机和数据传输速率限制在每秒600GB的芯片。美国的目标也明确:一是限制中国获得最先进芯片制造工艺,二是限制中国获得用于超级计算机等项目的高性能芯片,拜登政府想以此保持美国在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
?
不过,今年以来出现了一个奇葩现象。一方面,主要用于消费市场的高精密加工度芯片严重过剩,美国多家芯片巨头爆雷,甚至开启了寒冬;比如:高通本季度的收入预期大幅下调了25%。美国超威半导体宣布本季度营业亏损6400万美元,市值蒸发151.8亿美元;美光科技预测9月至11月营收同比将下降45%;英特尔Q3季度的营业额下滑了20%。
?
?
另一方面,那些主要用于汽车产业链上的90纳米级别的芯片出现严重短缺,从而导致汽车制造工业遭受了严重损失。2022年车规级电源管理部件、微控制器等芯片的交货周期依然是上涨趋势,在今年上半年已达到了32周。芯片短缺造成了2021年全球汽车行业收入减少了1100亿美元。
?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加工要求越高的微电子芯片,主要用于手机、电脑、游戏机等消费电子领域,一旦出现性能过剩,就会出现需求乏力的情况。今年有些企业的手机芯片企业已经砍掉30%的订单,台积电也出现了7纳米生产线过剩的情况。
?
而以汽车所需芯片为代表的功能芯片,因为加工工艺要求低,利润也比较低,需要又比较旺盛,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辆传统汽车一般需要用到500-600颗左右的芯片,一台好些的新能源汽车需要芯片可能达到2000颗左右,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强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大国,这就等于给了中国芯片制造业崛起的一个重要契机。
?
?
同样的情况也适应于军用芯片,因为现代化的战斗机、无人机等装备,也不需要使用几纳米的芯片,而是更强调抗电磁干扰、高可靠、抗振动等符合军标的需要。
?
在涉及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中国曾经创造过击败国际工业巨头的例子。
?
比如,几年前的液晶显示面板还是韩国企业的天下,现在几乎就变成了京东方的天下了。这里面就有国家的战略布局因素,中国企业可以先切入相对低端的加工制造领域,然后利用低成本优势,再制用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一举击溃国际竞争对手。等中国企业获得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之后,再慢慢侵蚀最高端的产品供应链,进一实现控制江湖的大战略。
?
?
别看拜登政府正在想办法打压中国的芯片制造工业,但是只要中国在24纳米以上的芯片制造领域获得突破,不断扩展产能,并且加速占领中低端的芯片市场,主要是功能芯片市场。那么,当中国芯片实现基本自给自足之时,甚至是白菜价供给时,就是美国芯片企业的噩梦的来临。道理很简单,越高端的芯片,越可能性能过剩,市场需求将会变小,不足以支持美国的芯片竞争力立国诉求。
?
目前全球前100强芯片企业当中,已有42家是中国大陆的芯片企业。而且国内的产品也在工艺上追赶先进制程,价格上降低到进口的十分之一,就让美国人颤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