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又遭遇“杀猪盘”,印度市场还值得期待吗?
?彭博12月7日消息,印度当局已经扣留了大约27000部vivo智能手机超过一周。据报道,这些手机原定由vivo在印度的公司向周边国家出口。知情人士透露,这批货物价值近1500万美元($15 million,约合1.048亿元人民币)。
据多名匿名知情人士向彭博透露,这些手机在新德里机场被印度当局扣留,其理由是所谓的(alleged)“设备型号及其价值存在误报(mis-declaration of the device models and their value)。”
近几年,印度政府经常以不合理避税、“非法汇款”、“假冒支付”等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对中国厂商进行无理打压,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等手机厂商毫无例外都遭受类似的待遇。
如今,对中国厂商来说,印度市场只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要想继续耕耘印度市场,无可避免会成为被“打秋风”的对象。
中企在印营商环境变差
?
据彭博报道,此事没有公开,印度当局也没有做出回应。
不过,当地行业游说团体批评称,印度当局的行为是“单方面且荒谬的”。彭博获得的文件显示,在12月2日,印度手机和电子协会主席莫辛德鲁还专门就此事致信印度科技部高级官员,请求其紧急干预,制止这种毫无根据的行为。
实际上,今年7月,vivo就遭印度调查并被冻结119个账户,总计近4亿元资金。7月13日,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允许解冻vivo银行账户,前提是vivo要向银行提供95亿印度卢比(折合8亿元人民币)担保。法院还指示vivo在账户中保留25亿卢比余额。后来,vivo在一份法律文件中称该举“违法”。
据悉,vivo于11月初向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国家出口了第一批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机。目前,这一事件对vivo的影响有多大还不得而知,且所谓的“信息误报”也未得到证实,但无疑有损印度市场形象,以及近年来启动的“印度制造”和“数字印度”计划。
除了vivo之外,小米应该是遭遇印度“税务大棒”的另一大中国手机厂商。2022年1月5日,印度财政部就发布声明称小米在印度有逃税行为,向小米公司追缴了人民币5.5亿元的税款。5月1日,印度又以小米印度公司违反《外汇管理法》,私自向印度以外的国家汇款,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价值人民币48亿元的资产。
实际上,中国手机厂商只是中企被印度税务打压的“冰山一角”。2020年6月,拥有7000万成员、40000个分支机构的全印度商贸协会(CAIT)列出了一张抵制清单,罗列了3000种中国产品,从纺织品到电子产品,无所不包。
印度政府还曾先后封禁300多个与中国有关的应用程序,包括TikTok、WeChat(微信海外版)、UC Browser (UC浏览器)、Bigo Live(直播)、SHAREit(茄子快传)等视频分享社交或直播平台,声称这些应用软件对印度的主权、领土完整及安全构成威胁。
据统计,至少有数百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了税务及合规性普查,打击对象从手机厂商、设备供应商到基础设施投资商、移动应用程序供应商。
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21年,小米、vivo等中国品牌出货量在印度市场合计已超七成份额。但由于近年来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中资企业在印营商环境急剧恶化。
“对华产业链脱钩”
受地缘政治影响,近几年印度加大了对在印度经营的中国公司的审查。2020年5月12日,印度总统莫迪表示,希望借助疫情影响推动对华产业链脱钩,大力发展本土产业,让印度成为“自力更生”的经济强国。
而随后的中印边境对峙事件更让印度民族主义情绪裹挟了莫迪这一经济主张,进而异化为政治干预与地方保护。
莫迪政府也曾高调喊出了“对华产业替代”政策。莫迪政府“对华产业替代”政策可进一步简化为“三个替代”:以“印度制造”及“第三方制造”替代“中国制造”;以“印度资本”及“第三方资本”替代“中国资本”;以“美西方+印度”的产业合作模式替代“美西方+中国”的产业合作模式。
有专家学者对莫迪政府“对华产业替代”政策解读“ABC”,即Anything But China(除中国之外,什么都行)。因此,印度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打压中国企业,除了他们所认为“税交得不够”之外,把中国企业踢出印度市场才是其终极目标。
为了推行“对华产业替代”政策,印度也在积极引入美国企业,对中美企业的态度完全“两种味道”。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和《华尔街日报》消息,接近印度政府的两位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正在探索将部分苹果iPad产线从中国迁往该国。目前印度当局和苹果公司正在磋商此事。美国媒体评论称,如果磋商成功,无疑将扩大苹果在该国的版图——此前,苹果已经开始在印度南部组装其iPhone 14等产品。
与之相反,今年8月,据彭博报道消息,印度寻求限制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出售价格在12000卢比(约合150美元)以下的设备,从而助推印度国内逐渐衰弱的本土手机行业,此举将对中国手机品牌构成冲击。尽管有印度政府官员否认了以上消息,但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印度对中企打压“无所不用其极”。
据报告披露,通过各类投资,vivo为大约140万名印度人创造了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并对160万名印度人的生活产生了社会经济影响。vivo印度电池的供应链有95%来自当地;预计到2023年显示器的当地供应链占比将达60%;预计到2024年,充电器的当地供应链占比将从目前的60%上升到75%。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帮助印度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手机产业链,还遭遇印度卸磨杀驴,其吃相未免有点难看。
印度市场还值得期待吗?
实际上,虽然中国企业是印度税务打压的“重灾区”,但其他国家跨国企业也未逃过印度“黑手”。
在印度税务政策中,最为“奇葩”的是2012年通过的《1961年所得税法》。这部法律赋予印度政府可以对自1962年之后所发生的,任何牵涉到间接转移印度资产的跨国公司之间的交易进行追税。难以想象,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具有可追溯性的法律。
不过,正是基于这一部法律,印度政府让英国老牌电信运营商沃达丰补税了29亿美元,追缴了法国一家专门生产烈酒的品牌过去30年的税款。
2021年2月,印度在“谷歌税”基础上,又提出对外国电子商务公司额外征收税率为2%的数字服务平衡税。美国方面的调查显示,在印度“数字税”征收范围的119家公司中有86家是美国公司。
据路透社报道,印度《经济时报》2022年11月2日援引该国官员的话称,印度政府对允许中国企业进入该国高科技电子行业持开放态度,但前提是中企与当地企业合作,在印建立制造工厂。不过,该官员透露的合作方式要求,如果印度企业持有多数股权并控制董事会,与中企组建合资企业的提议可能会获得印方的批准。这就是说只有合作建厂才有更大机会进入印度市场。
据悉,除了中国大陆企业之外,印度还希望跟韩国、越南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合作建厂。
但毫无疑问,印度是在拿其最大的筹码——市场,来跟各国企业洽谈合作,以让自身在全球高科技产业占有一席之地。不过,印度政府是否能如愿还很难说。
据悉,2021年印度的外资撤离创下了34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中就包括在印度扎根长达26年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巨头福特。此前,有印度媒体统计,在过去的7年之中,已经有2700多家跨国公司选择撤离印度,占到全球跨国公司的六分之一。
今年7月,中国手机厂商荣耀也撤离了印度市场。荣耀CEO赵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团队已撤出印度,不过荣耀在印度仍有合作伙伴,未来会采取更加稳妥的方式在印度市场开展业务。
与此次撤离对应的是,荣耀几年前却当众宣布三年之内做到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宏伟目标。实际上,根据今年第二季度荣耀公司发表的报告显示,荣耀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上涨12%,与双双下滑的全球出货量以及中国市场出货量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正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得荣耀在即使盈利的情况下仍然做出了撤离印度市场的决定。
客观来说,尽管印度营商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人均消费能力也不高,但其体量大,也有巨大的人口红利,而且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因此,未来,中国企业要在市场红利与营商环境,以及政治地缘关系中,作出艰难选择。不过,就印度政府所期望的合作建厂的要求,还值得细思,毕竟很大概率上在印度人看来,中国厂商就是一只只可以随时“宰杀的羔羊”。特斯拉拒绝在印度建厂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