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瘦身模式”下,对专业人才需求将越来越旺盛
近年来,国内医药企业开启了”瘦身模式“,通过框架重组、大幅裁员,以降低成本的数不胜数,如卫材、渤健、诺华、赛诺菲、默克、吉利德、第一三共等医药企业就在今年接二连三发布了裁员消息。
?
例如10月24日,荷兰医疗设备制造商飞利浦发布声明宣布采取紧急行动以改善业绩,包括将在全球范围内立即裁员约4000人,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提列约3亿欧元费用。按飞利浦去年7.8万名总员工的数字计算,此次裁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以上。
?
10月23日,有报道称,GreenLight?Biosciences计划将“平台团队”整合到人类健康和植物健康的各自团队中,将伴随着25%的人员削减。值得一提的是,到2023年,员工人数的减少预计将带给该公司约1300万美元成本的节约。
?
10月21日消息,强生将裁掉纽约办公室的60多个岗位。强生向纽约的WARN系统报告了“工厂裁员” ,并指出从2023年1月13 日至1月26日将裁员64人……
?
当然,不止跨国企业,国内药企也不好过,裁员、解散团队、减薪的消息也是络绎不绝。在8月19日,恒瑞医药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人员减少2300余人。公司在报告中还提到,“进一步精简销售人员,继续降低销售运营成本,提升销售运营效率。”此外,东阳光药最近一次披露员工总数为3616人,相比于一年前,员工总数也少了1150人。
?
目前,从各大药企裁员的动机来看,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在医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药企都在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因此带来的人员变得也在所难免。其次是近年来人工成本持续攀升,药企面临成本控制的挑战,而随着数字化、自动化等新技术的推进,数字生产、数字运营和管理逐步走进药厂,致使药企选择裁员。此外是受集采、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药企打通了进院的渠道,节省了商业推广费用,因此对于销售人员的需求减少。相较于跨国企业,中国企业裁员更多的是因为第三个原因。
?
但是,分析人士也指出,裁员是为了提升药企利润,并非必选项。药企利润的增长还是需要通过提高销售收入、提高毛利润以及降低成本、提高净利润等方面来进行。当前,可以明显看到,不少企业在进行人员裁减的同时也会新招一些能给企业带来更高效益的人员,比如研发等技术岗位。
?
以辉瑞为例,其在宣布数字化布局,决定削减在美国数以及印度的数百个销售岗位的同时,就表示将增加约一半的与数字化相关的岗位。楚天科技2022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技术研发人员数量较同期增加650多人,报告期内集团技术研发人员数量近2000人。
?
除了研发、技术人员,2022年药企对专业的销售人员其实也仍存在巨大需求。今年以来,中美华东、美纳里尼(中国)、复星医药等都在针对不同岗位招聘专业人才,包括学术信息专员、医学信息沟通专员、地区经理、推广经理、医药代表等。
?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药企而言,比起裁员,更加需要的是专业的技术、销售等人才。业内预计,未来在创新加速、营销战略转型上不断布局的同时,对于符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将愈加旺盛。其中,尤其是研发人员。毕竟靠重金营销“砸”出来的市场,如果没有硬核产品的支撑,只能风光一时,只有造就硬核的技术“护城河”,才能持续为产品注入生命力。
?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